关灯
护眼
字体:

花千变(162)+番外

他以为这样一说,两位老太太就走开了,可是他错了!

汪安刚刚放下脚凳,一个小郎就抢先跳了出来,他伸出小手,先扶老婆婆下车,又把姐姐从车里扶下来,那两位老太太凑得别提多近了,小郎甚至能闻到她们嘴里的韭菜味儿。

“这是你祖母?那个呢,是你姐姐还是你妹妹?”绿衣老太太问道。

小郎年纪小,甜甜的小奶音:“这是我奶,这是我姐。”

小郎话音刚落,那位看上去就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便开口了:“两位老姐姐,我姓花,这是我的两个孙辈,大的是孙女,叫花朵,小的是孙子,小名叫花生。”

两位老太太打量着面前的老太太,哎哟,这老太太一看就是有福气的,长得白,眉心还有颗痣,哎哟,看这颗痣长得,就跟那观音似的,这就叫观音痣吧,好看,真好看。

再看这两个孩子,也都是白白净净,就是瘦,没一个胖的,嗯,这可不好,一看就没福。

两位老太太瞬间心情舒畅了。

“老姐姐,听说你家是开纸扎铺的?铺子租下来了吗?”蓝衣老太太瞬间又来了精神。

花婆婆叹了口气:“老姐姐,你也看到了,我们这老的老小的小,连家门还没进呢,哪有心思做生意。”

蓝衣老太太这才想起来,这一家子是住在这儿的。

“咦,你们是刚买的房?没听说咱们这儿有人卖房啊。”

花婆婆很有耐心:“不是新买的,买了好多年了,一直没有过来住。”

“哎哟,是最里头的那家吧,知道了知道了,那家一直锁着门呐,你们是哪里人啊,怎么在满城买房还不住啊?”蓝衣老太太开始刨根问底。

花婆婆告诉她,自家儿子年轻时想来满城做生意,就买下了这处宅子,后来发生了变故,就没来,自己呢,这些年就跟着儿子四处做生意,如今老了,身子骨大不如前,孙子和孙女也大了,想起满城还空着一处宅子,就想过来住些日子,若是适应呢,就留下养老,若是不适应,就再另说。

两位老太太明白了,这家的儿子是行商,即使不是行商,也是那种打一耙子换个地方的奸商。

居不定所,还要连累老娘。

总之,绝对比不上她们的儿子。

两位老太太又热情了几分,花婆婆也是个爱说话的,汪安带着两个孩子往里面搬东西,三个老太太就站在胡同口聊起了家常。

这两位老太太,一个姓方,一个姓袁,没错,就是一个方一个袁,她们不仅是邻居,而且还是表姐妹,从年轻时就要好,十年前,两家人又相约着一起买了瓷器胡同的宅子。

至于这里为何叫瓷器胡同呢,那就话长了。

以前这里住着一位卖瓷器的商人,整条胡同除了最里面,也就是花婆婆的那处宅子以外,其他宅子都是他的,有的住人,有的放货,因此,这条胡同以前的名字没人记得,都叫这里瓷器胡同,后来衙门索性把这儿的名字改成了瓷器胡同。

后来这家人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嫌这里的风水不好,十年前,他们一家就搬去了京城,没有人能一下子把这些宅子全都买下,只好拆开来卖,虽然卖得便宜,可也没能都卖出去,至今还有一个院子,就是紧挨着花婆婆的那处院子,十年了,也没能卖出去。

说起风水,花婆婆忙问:“当年买这宅子时,说这里可热闹了,怎么今天一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呢?老姐姐,你们快跟我说说,这里的风水怎么个不好啊?”

两位老太太的兴致更高了,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事说得明明白白。

原来,十五六年前,这里闹过鬼,就是那处十年了也没卖出去的院子,那院子里原本放了很多瓷器,有一个老苍头负责看管这些瓷器。

有天半夜,老苍头大半夜从院子里跑出来,去敲东家院子的大门,一边敲一边喊:“杀人了,杀人了!”

东家被他吵醒,连忙起床,带上人去那院子里查看,可是连个人影也没有,老苍头却一口咬定,他看到杀人了,他说他起夜时,看到墙头上有人。

老苍头说的墙头,就是这个院子和隔壁的院子中间的墙头,两家院子的墙头紧挨着,中间有个只容一人侧身通行的墙缝。

隔壁就是花婆婆家的那个院子,虽然卖了,可是一直没有人住,老苍头说,他看到有人爬墙,正想问一声,可是忽然有一道银光,噗的就射进那人胸口,那人就从墙头上掉下来了。

可是东家带着人,找遍了自家院子,也没有看到老苍头说的那个人。

第176章 鸿运街的传说

反正隔壁也没人住,东家索性让人翻墙过去看了看,隔壁的院子里连点人气也没有,院子里到处都是大风刮进来的树叶子,哪有什么人啊。

东家把老苍头训斥了一顿,说他没事找事,便带着人回去睡觉了。

可从那天开始,这老苍头逢人就说,他夜里看到鬼了,有银光,还没有尸体,那不是鬼是啥啊?

他天天说,最后就连刚开始不相信的人,也不得不信了。

这也是那个院子,为何十年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如果只是这件事,倒也不会影响到这里的风水。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闹鬼之后的第三年的一天夜里,鸿运街走水了。

鸿运街的铺子一家连着一家,着火也是一家连着一家,现在的铺子都是后来重新修过的,当时几乎被烧成了一片瓦砾,衙门里派来的衙役都给烧死了两个,更别提那些住在铺子里的小老板和伙计了。

那场大火,有名有姓的人,死了十五个,受伤的就更多了,其中还有被毁去容貌的,有两个女子虽然救出来了,可是脸被烧得面目全非,其中一个跳河死了,另一个疯了。

后来有善长仁翁捐了钱,该安葬安葬,该医治的医治,鸿运街的铺子有的重建,有的修缮,可这些铺子虽然重新开张了,但生意却大不如前,坊间传说那场大火烧去了鸿运街的好运气。

后来,还是那位瓷器商人,去了保定府,请神算柳大娘卜卦,柳大娘打完卦,告诉瓷器商人,这条街以后就只能走个“阴”字。

啥是“阴”,无非就是做死人的买卖。

卖棺材、卖香烛纸钱、纸人纸马、寿衣、哭丧的、刻碑的,总之,就是和死人有关的一切生意都能做,但是活人的生意却不能沾。

非但如此,就是在白天,也要用黑布把招牌盖起来,不能让招牌见太阳。

瓷器商人原本在鸿运街上有三家铺子,柳大娘打卦之后,瓷器商人就率先把那三家铺子改卖了寿衣和香烛纸钱。

别的铺子觉得晦气,来找他理论,瓷器商人也不隐瞒,便把他请柳大娘打卦的事说了,那些人一听,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有的学瓷器商人自己开阴铺,还有的索性寻了开寿材铺纸扎铺的,把自家铺子转了出去。

上一篇:夫君来自未来 下一篇:穿着新尸复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