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起点男穿越成小太监(37)

万历重用太监,天启重用魏忠贤,派出大量太监收商税矿税,虽然派出去的税监经常被人殴打,被打完了还要被人写文章骂,完了自己骂还不够,还要拉到中学生课本上去骂,但也勉勉强强够用。到了崇祯这没用的孩子重用与商人勾结的东林党,取消商税,只能将税加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头上。

而至万历年开始,中国北方已经连续七十年大旱,崇祯元年更是气象异变,大旱几十年,直到康熙中叶才好转,有了所谓的“康熙盛世”。所以你想,当时老百姓都过得这么穷,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交税,自然的结果又是农民起义。

至于因为气候异变所引起的长达几十年的频频地震、几次甚至席卷全国鼠疫、还有虽然实际杀伤力不算太大,但对人心理杀伤力极大的天启大爆炸,这一连串的事情加起来,别说是当时愚昧无知的老百姓,就算是撂在二十一世纪,科学都昌明成这样了,你都要怀疑是不是2012要来了。

张墨现在很纠结,现在虽然才明朝中叶,离明朝灭亡还有一百多年,离小冰河时期也还有几十年,但是自成化年间开始,京城附近就经常地震连连,甚至朱厚照的老爸孝宗之所以保住太子,还是因为孝宗的老爸成化以为地震是因为他想改立太子,引起上天震怒,降下灾难什么的,才没改立嘉靖他爹当太子。

自己是太监,改变不改变中国历史好像也和他没什么关系,反正他又不会有子女,标准的“他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如果老天把他丢到万历末年、天启崇祯年间,他兴许还考虑一下是努力奋发向上救国救民,还是当个一去不回头的三宝太监,现在正值大明最好的时光,凭他的历史知识,只要好好的伺候好朱厚照,就能平平安安富贵一生,让他一个连党都没入小老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甚至有可能是身后无人理解的骂名,来改变历史,他自认觉悟还没高到那个地步。

至于朱厚照……

张墨黯然垂下眼帘,他清楚的记得明史上写的“正德十六年,三月丙寅,武帝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无嗣。遗诏召兴献王长子嗣位。”

凭什么哥要为了一座别人的江山那么辛苦?又不是朱太子的。

张墨想到这里,心情略好一些,打起精神开始和皇庄上的几个村长讨论田里的活计,虽然没人指望他能有什么好成绩,但张墨也希望能在这里捞点政绩,回宫后吹嘘起来也有面子。

但让人遗憾的是,张公公虽然写过不少种田文,也知道不少诸如“稻田里喂鱼”之类的农业科技,甚至还经常在广告时段看看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打发无聊,但一和内行人士交谈起来,立刻就打回原形。

咝!张墨倒吸一口冷气,哥当年到底是怎么写出那些受人欢迎的种田文的?

百度大神,哥赞美你,虽然你家文库老盗哥的文,你家搜索也从来搜不出哥小说的正版地址。

“等等,刚才你说,皇庄的田缺水,又说田都靠着河?既然靠着河,怎么还会缺水?”张墨好奇的指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问道。

“回公公的话,天不下雨,河里枯水,引水太难。”老头见张墨指着自己,忙弯下腰恭敬回答道。

“引水难?难道你们没有大水车吗?就是……”张墨及时想起这里是大明,忙将还没说出口的“电视里那种大水车”这句话给悄悄吞下肚子。

“有,但是水力枯竭,河水离岸数尺,水车只能将水引到离河将近的地方,远的地方就引不到了。”老头继续回答道。

“不会吧?”张墨心中疑惑,他记得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水车,都能将水引到很远的地方啊,张墨皱着眉头挥了挥手,钱宁见状立刻命队伍停下。

“张公公有何吩咐?”在外人面前,钱宁还是很给张墨面子的。

“钱千户,你先带着大……锦儿去庄子,我和囧公公去河边看看干旱的情况。”张墨不是柯南,但不代表他好奇心就低了。

“我不去!”黄锦“唰”得一下掀开车窗帘,俏脸生怒,满脸不愤。

“乖!不闹!”张墨走到车窗边,冲着黄锦温柔的一笑,再用手轻轻的将黄锦额上几丝乱发捋平,又附身在她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

“墨墨,讨厌!”黄锦听完张墨的话,先是轻轻一笑,接着冲着张墨一吐香舌,又“唰”得一下将车窗帘放开。

搞定黄锦,张墨又转头看向钱宁。

“这……您的安危……”钱宁当然很想陪着锦儿姑娘去庄子,但对他来说,张墨的安全才是更重要的,太子认识他是因为他是张墨引荐的,没有张墨他啥也不是。

“我带着小红他们去,你和锦儿先去。”张墨附身靠近钱宁,用只有他们俩人才能听见的声音,悄悄说道:“孤男寡女,咱家很看好你。”

“是!公公。”张墨的话对钱宁而言不亚于一支兴奋剂,打了鸡血似的他涨红着脸,双手抱拳,声音洪亮的回答道。

两人相视一笑,目光交叉之时,都闪过一道说不清道不明的算计之色。

第七章 朱小寿公子驾到

张墨带着张小红等几个锦衣卫校尉,跟着囧公公和那些村民,沿着西边的小道向河边走去,边走张墨还边不停的询问囧公公皇庄的事,虽然他是越听越迷糊,但为了面子,他又不敢问出来,只好悄悄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后翻资料。

“公公,这就到了。”囧公公指着眼前一条水流量不是很大的河,对着张墨解释说道:“这条清水河,就是皇庄附近里唯一的河,河两旁一千多亩水田都是庄里的,靠着这条河,收入还不错,每年也能产个三四石,两季也有个五六石的产量,但远点的田就不行了,最多也就产个一两石。”

张墨在心里飞快换算了一下古今重量单位,“这也太低了?”习惯袁隆平杂交水稻产量的张墨对此数字大为不满,他看着囧公公说道:“咱家怎么听说江南一亩能有六七石呢?怎么差这么多?不会是你漂没了吧?”

漂没原来是指船行海上时,货物难免为风浪所伤,沉没一些,换成现代会计学说法就是自然损耗记入营业外支出。但是在古代,这漂没损失则一般是人为造成的损失,而且不多不少,一般正好漂没三成。

“岂敢岂敢!”囧公公额上冒出数滴冷汗,要不是张墨扶着他,他几乎都要跪到地下去。

“公公,你别急,咱家只是随便问问。”张墨轻描淡写的说着,太监不能生儿育女,对这黄白之物自然格外喜欢,贪个污受个贿什么根本不算什么事,张墨又不是廉政公署的,也没兴趣知道人家的老底,他只是想听句实话而已。

“回公公,江南土地肥沃,岂是北方能比的。”囧公公小心翼翼的擦了一把汗,老实的回答道。

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土地的肥力主要来自于粪便以及河里的瘀泥。粪便积肥且不去说,单说这河里的瘀泥,这衙门里的官老爷多是不省事的主,自然也不会号召人民群众去做挖沟通渠之类的工程。但人家南方人又富裕,衙门里的官老爷不干,自有地方上的乡绅去干,而且就算是小气的乡绅他也必须得干,因为江南多水,境内河流星罗密布,不将河流都全畅通好,夏天一场暴雨就能将一年的收入全化为乌有。

上一篇:重生之林家娇妻 下一篇:夫君来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