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农家幺妹(61)+番外

直到卢二少爷送了几头野猪给宁家,家里才真正解决了吃的问题,可是宁清的亲事又在眼前了。宁婉虽然不想管宁清的事,却也不愿意拦着爹娘对女儿的心,因此也只由着爹娘给宁清置办种种的嫁妆。

现在宁清嫁了出去,家里的事情她便好重新理起来,立下好的规矩,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的生意做大。

此时宁婉便笑着给爹娘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知道‘上当’这个词怎么来的吗?”

“上当?”爹娘当然不知道,疑惑地瞧着宁婉。

“原来有一家开了个当铺,生意十分地好,挣了很多钱。因为是一家人共同开的铺子,因此大家便都想多支些钱,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去取。因此有一个人就想出了好办法,他随意拿了一件旧东西当在铺子里,说‘自家的铺子,就往上当吧。’铺子的伙伴不敢反对,果然就往上当,给了他一大笔钱。”

“然后你们说怎么样?”宁婉见爹娘都摇头就又道:“家里都学他,拿了破旧东西去‘上当’,各自取钱,结果没多久,这铺子就关了!”

“因此就留下了‘上当’这个说法,也算得上自己骗自己吧。”

爹娘便都说:“我们再不那样傻,在自家铺子里乱取钱。”

宁婉就笑了,爹娘确实不是那样的人,他们过日子仔细着呢,但是,“我们家眼下虽然只我们三口人,但铺子又不是一时的,要长长久久的办着,将来家里人丁旺了,事情便多了。再者谁家又没有几门亲戚,不早立下规矩,大家都不方便。”

爹娘相视一回,都想到了二房和三房。当时身在其中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自家真是傻透了,而且若是没有他们长年的搜刮,大房的日子也不至于如此紧巴,因此本想说现在家里的几门亲都是好人的话就没有说出口,反都点头道:“都听你的。”

宁婉便道:“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是我们第一次盘账,现在我手里一共有三十两整银子,其余还有些散碎银钱。”

宁梁和于氏听了,便都惊道:“家里这些日子过得太糜费了,竟用了这么多银钱!”

不必细算便能知道,只卖金饰、绸缎和野猪肉的钱差不多正好三十两,之后为了做生意买了小毛驴和杆称等物花了些银子,余二十多两。再加上这两个多月卖山货的进账,也应该有十几二十两,但现在还只有三十两,这之间的差自然是都花用了。

宁清的压箱钱是最大的支出,宁家又陆续给她买了许多小物件,每件算起来没多少钱,但加起来亦是不少,当然还有宁家的花销,这也不少。

于氏便叹道:“清儿嫁出去了,家里平常还是省一些的好。阿胶红枣再不必买,还有飘香居的点心,我也不吃了……”又向丈夫道:“那香胰子,我们别用了,都给婉儿留着慢慢用,也能省上一些。”

“阿胶红枣还是接着吃吧,还有点心,只你一个能吃多少?”宁梁有赞同媳妇的,也有赞同幺女的,“至于香胰子,我们果真用了也白费。”

宁婉听了又好笑又好气,“爹、娘,钱是挣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先前你们省了几十年,家里可是富了?”

宁梁和于氏被幺女如此一说,面面相觑,竟再驳不回去,他们夫妻一向最会俭省的,吃舍不得吃,穿舍不得穿,就是天黑了点灯的灯油都要省着用,可日子又过成什么样?温饱之外,略有一点事体,家里便承受不住。

宁婉便将手里的钱摊出来先分成四份,“零头先不计入,留到下次盘账时再算。现在先拿出五两的银子做家用。”目光在爹娘脸上扫过,“你们谁管着呢?”

爹便向娘指了一指,“都交给你娘。”

在三家村,家里的银钱都由女人们管着,俗话说,“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攒钱的匣子。”因此先前爹挣了钱从来都是交给娘。

宁婉便又把这一堆银子递过去,“娘,你收好。我再给你一个账本,把账记起来。”

娘赶紧摆手,“我一个大字不识,哪里会记账?”

“不用识字也能记的,”宁婉把订好的账本拿出来,用描花样的炭笔在第一页最上排的红线格子上画了一个小元宝,“这就是一两银子。”又画了几个钱叠在一处,中间穿了一根绳子,“这是一贯钱。”说着把炭笔交给娘,“只记着大数就行,日常几文钱就不必记了。”

于氏会绣花,也能描花样子,因此炭笔还是会用的,便在宁婉画的元宝后面又画了四个,因为她十分用心,因此比宁婉画的那个还要像元宝,自己看了看便十分满意,“那我也会记账了。”说着接了过去,见有两个是一两一小锭的,其余的虽然散碎,但也都是成色极好的,瞧在眼里亮闪闪,掂在手上沉甸甸,一总到心里便是喜滋滋,她还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银子呢,眼睛早眯成了一条缝,“家里过日子怎么用得了这许多银子呢?”

宁婉便告诉她,“娘,这钱不是让你省着攒着的,而是要你花用的。因此以后爹再去村外买东西,只要是家里用的,便都从这里出钱。”

又向爹道:“再送了山货得的钱,不论是多是少,都要原数交到我这里,买东西从我娘那里领钱。”

宁梁听明白了,“我就是先用了卖山货的钱,回家后也从你娘这里拿钱补上,生意上的账不能差。”

“对了,就是这个意思。”

娘也听懂了,点着头说:“我们家把规矩早做起来,可不做‘上当’的傻事。”

接着宁婉又捧出一把碎银子,“这就是家里人的月钱了,”再分三堆,“爹二两,娘二两,我一两。”

爹娘都不肯了,“怎么能你最少,这生意都是你出的主意,你应该最多才是。”“就是月钱都给你也是应该的。”

宁婉原来在赵家时自然是按辈份分月钱的,现在就借用过来,没想到被爹娘驳了回来,想了一想,“也罢,我们家人口简单,也不必再分什么等,大家便都一样吧。”又指着娘的肚子说:“等将来小弟弟出世了,也要算上一份。”

娘便张大嘴,“刚生下来就有?”

“对呀,月钱就是这样的,只要是我们家的人,生下来就有。”宁婉便笑道:“至于参加做生意的人还应该有工钱,眼下我们家的人少,生意做的也还小,我还没想好怎么定下工钱,等真正买了铺子时再好好筹划一回。”

爹娘早被她又是家用又是月钱的弄得昏了,又听她条条是道地说了这么多,自然都肯听,此时都道:“我们都听你的。”

从这之后,虽然家里还没有铺面,但在这三人心里却都有了宁家铺子,再有银钱支出,便都分得明白,两边的账目十分清晰。娘让爹又给她打了个小匣子,也买了把铜锁,将家里积蓄另存到一处。就连宁婉,也将自己屋子里的两个炕柜分开,一个是放铺子的账目及东西的,一个才是她自己的。

上一篇:无限试炼 下一篇:我和末世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