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农家幺妹(397)+番外

而且,在宁清的名声越来越坏的时候,刘五郎反倒颇有宽厚仁义的风评,毕竟他们家铺子所有锱铢必较、以次充好之类的坏事都是宁清为些小利干的,他若是知道了一定会责备妻子,大度地谦让。

就像当年他们给德聚丰送猫爪儿菜时以次充好,就是宁清的错,他现在用得更熟练了。

现在的他可以说是羽翼已成,是安平卫颇有些名气的商人了。

只看刘五郎要休宁清,马驿镇上的头面人物没有一个帮宁清说话就知道了。

宁婉冷笑了两声,“刘五郎本事不小!”

娘就点头愁道:“你说的真不错!清儿性子是不好,可是其实没那坏,倒是刘五郎,我们真是看走眼了。前两日你爹回马驿镇上打听,才知道他早收了个二房另过日子,却将清儿瞒得死死的,让她整年在瓜坡镇上做生意,一年都不回刘家一次。眼下,他休了清儿又张罗着要重新娶一门好亲呢!”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当年刘五郎也悄悄在外面养了个不三不四的女人,给她花了不少银子,后来宁清知道了便打上门去,把那个女人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抢走了,不管是不是刘五郎买的。

宁婉记得那个女人就往在眼下德聚丰铺子不远处,就问:“刘五郎在虎台县里收二房,我们家里人、伙计再有邻居们就没有看到他常在别人家出入吗?”

“他的二房是在马驿镇上娶的,我们哪里能看到?”娘就说:“提起那个二房你也认得,正是那个在街上卖针线的梅寡妇,我们还曾买过她的络子。现在已经给刘五郎生下一个女儿了。”

宁婉大吃一惊,“什么,刘五郎娶了梅寡妇当二房?”梅寡妇虽然长得不错,性子也温和,可是大家都说她命硬,才嫁过去就克死了公公和丈夫,她又要照管着疯了的婆婆,便更没有人肯求娶了,“他不怕被克死?再者梅寡妇的疯婆婆呢?”

“梅寡妇的疯婆婆死了,听了丈夫和儿子的仇报了突然就醒了过来,又是哭又是笑的闹了两三天就过世了。”娘看出幺女并不知情就又道:“杀了梅寡妇公公和丈夫的贼人就是虎踞山那边的土匪,三女婿剿匪时抓了人送回来审出的案子,州县里结了案,又发下些抚恤银子。”

原来如此!“刘五郎一定是看上了梅寡妇手里的抚恤银子了!”

“应该是吧,”娘一向不会把人想得太坏,但此时她也相信了,“刘五郎把梅寡妇安顿在刘家老房子里与老人一处住着,我去了倒见过两回,瞧她穿的戴的并不好,在刘家像个下人似的干活儿,见了我就躲了起来。”

宁婉先前一向同情梅寡妇,觉得她比当初的自己还难,现在得知她甘心做了刘五郎的二房先前的怜悯一下就没了。真是个傻女人,那样难的日子都熬过去了,日子过得才好一点儿反而一步踏进了火坑,免不了道一声,“既然给人家做小,没脸见人也是应该的。”

二女儿被刘五郎休了,按说梅寡妇应该脱不了干系,于氏本应该恨她的。但是她在刘家见过梅寡妇可怜的样子后就恨不起她了,现在就忿忿地说:“刘五郎不是个好人,刘家也都个个坏心!”

刘家人、尤其是刘五郎从不是好人,但现在才知道他们坏有什么用?宁婉就问:“娘,你和我爹去马驿镇除了打听这些事还做了什么?”

娘被看穿了心事,就低声说:“我和你爹去了几次马驿镇与刘家二老商量让他们收回休书。第一次他们还算是客气,只是数落清儿的不是;第二次就翻了脸,第三次就干脆不让我们进门了……”

爹娘未必不记得宁清过去做的坏事,但她总是他们的二女儿,真心疼爱着长大的女儿,因此不仅收留了她,而且还要为她出头。但是这样两个老实人,哪里是刘家的对手?

娘只一句话带过,但里面还不知有多少辛酸呢!

宁婉最看不得爹和娘受委屈,立即就生出了满腔的怒气,“刘家还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有几斤几两了呢!”说着在炕上一拍,“还有宁清呢?把她找来!”

她的声音大了些,睡在一旁的槐花儿就动了一下。娘见了赶紧轻轻拍拍槐花儿,又道:“小点声儿。”

宁婉也急忙低头去看女儿,见她侧了身又睡了才放下心来,低声说:“我到那边的屋子里与二姐说话。”

没一会儿宁清来了。

姐妹几年没见过了,如今宁婉坐在炕上,宁清一掀帘子从外面进来,正打了个照面,当初自一个娘家出来的两个人如今已经天差地别了。

大约是为了面子上好看些吧,宁清身上穿的是红缎子衣裳——还是当初她成亲时的那件,但那料子就是再好,但经过了这么多年也不免变得旧了,不复当年灿烂的光泽,有些地方刮出了丝,毛毛的,衣裙接缝处因将过去缝在里面的衣料放出来颜色又比别处新上一些,眼下整套衣裙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颇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但更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的是宁清本人。她最近瘦了,很明显看出是突然间暴瘦,瘦得脸都变了形,过去丰腴的两颊垂了下来,上面留下了密密的皱纹。她两鬃的头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斑白了,一支明晃晃的金钗将头发衬得更加干枯。

宁婉目光向下一瞟就看到她的手,黢黑而粗糙,可见她虽然成了老板娘,却一直在辛苦地做事,半点也舍不得保养,再忍不住冷笑问道:“你一心偏着刘五郎这么多年,平日里连吃穿都舍不得,现在得到了什么?”

宁清进了门一直在瞧着妹妹,她也变了许多,由一个青涩的少女成了成了富丽的官夫人,乌油油的头发如云般地堆在头上,大约是因为回娘家并没有用成套的头面,只用莲子大的珍珠串在发髻上绕了一圈,两只耳朵上也各荡了一颗同样的珠子,十分随意,可这随意却不便宜,那样大那样亮的珠子一颗就要比自己头上的金钗贵,一串就又不知道要多少银子。宁清便后悔自己不该为了撑面子将唯一的一支金钗戴出来,这样其实更丢脸。

大节下的,妹妹也穿了一身红,同样的红缎子,可是颜色花样却都是眼下最流行的,更不必说崭新的衣裙有多得体,更不是自己这套放了又收,收了又放改过好几次的旧衣裳能比的。当然宁清更不会忽视妹妹娇艳的容颜和如玉般的肌肤,原本姐妹不过相差几岁,现在倒像差上一辈人似的……

至于妹妹的话,真如一把锋利的刀一样猛地戳中了宁清的心。是啊,自己从还没嫁过去时起就开始一心为刘五郎打算,从家里多拿一把炒黄豆给他吃到多争嫁妆带到刘家,再到后来以次充好给德聚丰送货,甚至她还想将妹妹的亲事拆了讨好安平卫的权贵将刘家的生意做得更大。

平日宁清总是觉得自己不是不想着娘家,只是她既然是刘家的人了,便将丈夫、儿子和刘家看得重一些而已。

上一篇:无限试炼 下一篇:我和末世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