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农家幺妹(149)+番外

小杨太太就又说:“前个儿益哥儿画灯谜,我在一旁帮他递笔墨,还听他讲了一件奇闻,挺有趣的。”

苏太太就说:“既然益哥儿讲的,一定有趣儿,你赶紧讲给我们听听。”

小杨太太就向大家说:“益哥说的也是一个画谜的事儿:那还是前朝的事儿,也是灯节时分,皇帝出宫四处逛逛,突然看到一盏灯上画了一个大脚女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大西瓜,脸色就变了,你们说为啥?”

见大家不语,小杨太太就又说:“原来皇后娘娘是淮西人,又有一双大脚,这画谜就是笑话皇后的!”

“后来皇上一气之下在这一处的街上画了一个记号,只等灯节过去就要将这里的人都杀光。还是皇后听了,赶紧让人将所有的街上都画了一样的记号,才救了这些人的命。”

“所以呀,我就说益哥儿,你画灯谜时一定不要乱画。益哥儿一向听我的话,就画了几样常见东西,什么盘香、扇子之类的。”

宁清就说:“那盘香就是我妹妹猜到的。”

小杨太太就说:“这倒是巧了。”又道:“今天我本想带着益哥儿过来的,只是他同窗们要开什么文会,因此一早就走了。等他有空了,我一定带他来你们家里拜访。”

于氏就说:“那当然好!只是别耽误了益哥儿读书。”又想起了胡敦儒,“我们干亲家的小儿子也在许老先生的学堂里读书,再懂事不过的孩子了,正与古太太的女儿定了亲。”

古太太便开口说:“这门亲正是老先生和老夫人说的,我们家也看那孩子是个诚恳用功的,才答应下来。”

许老夫人就笑道:“我家老先生一直说敦儒将来必是能进学的,你就等着吧。”

大家便都恭喜古夫人,“你家将来要出贵婿了!”

才说了三五句,小杨太太正夹起一个油煎的小饺子,就向大家说:“我们家益哥儿告诉我,饺子原来叫“娇耳”,是一个姓张的大夫看好多穷苦人耳朵冻烂了,就做出了“祛寒娇耳汤”,把羊肉和一些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喝了的人烂耳朵就好了。”

苏太太又应和不迭。

宁婉突然明白了,其实小杨太太表面看着有几分嚣张,但其实她心里也有是虚的,自己给了她与大家不同的碗筷竟然也忍了下来,然后又一直抢着说话,句句不离益哥儿,因为她的底气只有杨益。而镇上的人能忍着她,也是因为她是杨益的生母,不管怎么样,杨家将来都是杨益的,谁也不好与小杨太太翻脸。

因此今天的酒席也能保持着这个微妙的平衡。

第111章 买妾

如此这般,这顿饭总算平平安安地吃完了,撤了酒菜,大家又说了会儿闲话,许老夫人就说:“我年纪大了,坐久了背疼,倒要先走了。”说着起身,拦住于氏,“你不要送,只管陪着大家。”

宁婉便笑道:“我送老夫人回家。”说着替许老夫人披了披风,自己也戴了卧兔儿扶着她的手出去了。

许老夫人扶着宁婉,走出门后笑道:“你这孩子,还真有几分机灵劲儿!我怎么也不信你家就没有一样的碗筷了!”若是小杨太太与大家什么都一样,她早就走了。

宁婉就笑,“来的就是客,她又已经坐了上去,我怎么也不能再将她拉下来,只能这样表示我们家的意思了,”又问:“老夫人,小杨太太到别人家也是一样的?”

“世人都捧高踩低,如今杨家是小杨太太当家,因此有许多人家都将她当正室对待,你看苏家就是因为杨家每年都要在他家铺子里买许多农具,对小杨太太极亲热,”许老夫人笑笑说:“可是我和古太太就看不惯,从不让小杨太太登门。”

“今天还要谢谢老夫人给我们家面子呢。”

“你是怕我一生气就拂袖而去了吧,”许老夫人拍拍宁婉的手,“我和古太太怎么也不能将你们家的酒席搅散了呀!”

宁婉一直喜欢听许老夫人说话,“老夫人你真睿智,心胸又宽广!”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一定会比我还睿智,心胸还宽广呢!”

宁婉就笑了,“我怎么也不及好老夫人的。”

送了老夫人回家,宁婉再折回来时古太太、苏太太,还有两位杨太太都已经走了,只留下刘婆婆、里长太太几个又说了一会儿话才各自散去。至于男客那边则一直到天黑了方才结束。

爹自然是喝多了,送走了客人就倒下了,刘五郎也半醉回房去了,于氏和两个女儿又收拾一番亦十分劳累,各自歇息不提。

第二天早饭时,于氏就把小杨太太的事说了,“我那时半晌没想明白,三家村里谁家能买得起妾呢?到了镇上才看到有妾的人家,也不知怎么着才好。”

宁清就说:“婉儿给小杨太太拿了不一样的碗筷,我看小杨太太脸色很不好看。”

“不过她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宁婉放下碗筷,“她恐怕就是打着让我们家承认她身份的主意,但我们家这样做也没错。”

“不过我听苏太太说,杨家是小杨太太当家,将来我们家的铺子开了,如果得罪了小杨太太,杨家可能就不会在我们家买东西了。”宁清是机灵的人,她早向苏太太问清了,因此就说:“杨家有上千亩的地,上百家的佃农呢。”

宁婉就说:“我们以礼相待,并没有得罪她,如果她认为这样是得罪了,那我们也没有办法。更何况整个马驿镇上,还是正房太太当家的多。”

“那是自然,”宁清自诩对马驿镇还是挺熟的,“能买得起妾的能有几个?”

宁婉就转身问:“爹,将来我们家有钱了,你不会养小妾吧?”

宁梁昨日喝多了,现在头还有些疼,只喝着清粥,没太在意几个女人正说什么,被宁婉问到了“嗯?”了一声,然后才听懂了,立即就呛了一口粥,咳嗽了半晌才说:“什么小妾!我们家哪里有钱买!”

“我是说如果有钱了?”

“那也不买,”宁梁瞧着正帮他拍背的于氏说:“我和你娘还要给你攒嫁妆,将来还要给石头娶媳妇,哪里有闲钱?”

于氏也点头,“如果真有钱了,还不如置些能种麦子的好地呢!”

“就是就是,”宁梁也赞同,“梨树村那样的地十两银子一亩呢,要是能买几百上千亩地,那我们家就什么都吃穿不愁了。”

宁婉听了就又问刘五郎,“二姐夫,你呢?”

刘五郎没想到小姨子能问自己,不过他倒没有岳父那样吃惊,放下碗说:“我当然也不会了。”

宁清就在一旁哼道:“他敢!”

他当然是敢的,宁婉本意也不是问爹而是二姐夫,因为在她的梦里宁清和刘五郎做山货生意发了财,然后刘五郎就起了外心,先是在外面偷人,后来就公开买妾;而宁清自然不甘与他吵翻了天,还找到自己希望能借着赵家的势压刘五郎。后来这两人都没有心思好好做生意,再加上他们贪小便宜,时常以次充好,家业没几年就败了。

上一篇:无限试炼 下一篇:我和末世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