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嫁恶夫(563)+番外

作者: 江心一羽 阅读记录

“他所说情况与马家一模一样,我也问过祖父,也言说我亲母有这么一位兄长!”

豫哥儿道,

“大哥便没有想着让祖父去认一认人么?”

保官低头道,

“爹爹并不喜我母亲,对这位亲舅只怕也并不待见,我若是大张旗鼓弄的家里人都晓得了,爹爹只怕心里不痛快,倒不如这样暗中照拂,多给钱财也好让他安享晚年,他在临州城中有我时时照应……”说着顿了顿道,

“我未曾向他表明身份的……”

言语之间对豫哥儿还有几分乞求之意,

“二弟,这事儿还是莫要告诉爹爹了!”

豫哥儿叹了一口气道,

“大哥孝敬亲舅,弟弟我自是不能说什么,只是昨儿爹爹去了茶棚已是见过那马忠延,为何竟对他如陌生人一般没有认出来?哥哥竟也半分不疑心么?”

保官呆了呆道,

“隔了这许多年,人的相貌大有变化,认不出来也是有的!”

“是么?即便是爹爹认不出马忠延不稀奇,马忠延为何对爹爹也是避而不见?爹爹那相貌便是再隔二十年,能忘记的人也是少吧!”

保官想了想应道,

“怕……怕是因着当年的事儿心里有了芥蒂,不想见爹爹吧!”

豫哥儿点头道,

“大哥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我前头还请了赵府的老人赵令山老管事去认人,那赵令山道马忠延并非此人……”

保官待要说话,豫哥儿却是一摆手打断道,

“大哥,莫与我说赵令山人老眼花,他身子骨好着呢!他亲口说的前头因着马家的丧事,他与马忠延接触颇多,马忠延与马氏都是俊秀之相,且右眼下头有一颗泪痣,你那接入城中的舅舅可是有痣?”

保官愣在那处半晌不语,豫哥儿叹了一口气道,

“大哥,你且将那遮眼的情谊放到一边,好好瞧瞧你那舅舅吧!”

保官似是仍不愿相信,

“若……他真是假冒的,为何马家之事他如此清楚?”

豫哥儿冷笑道,

“这也正是弟弟要想知晓的,即是大家心里都存了疑问,不如叫了他来问个清楚好了!”

保官默然半晌点了点头,涩声道,

“我在皇城附近给他买了一座宅子,人已是接到了那处!”

皇城附近的宅子离着寿晟侯府不过一个街口,这处地价不菲,三进的宅子收拾的十分漂亮,豫哥儿进去见了不由十分惊诧,

“大哥,这银子那处来的?”

保官应道,

“这么些年来爹和母亲都为我们兄弟置办了产业,还有……还有我生母的嫁妆前阵子母亲都一并交给我了!”

马氏的嫁妆赵家多年来都是用了专人打理未动分毫的,一直管在赵旭手中。

这些年来马氏的嫁妆在赵旭手中已是翻了好几个番儿,林玉润眼瞧着保官已是成人,要开府另过了,便特意从赵旭那处提了出来,将账目转到了保官手中,好令他慢慢接收母亲的遗产,却是没想到落在保官手里没有几个月,便被他卖了,为马延添了这宅子和铺面。

豫哥儿听了拍他肩头安慰道,

“大哥,这宅子和铺子买的也不算亏,倒是没有失财!”

两人并肩进去,那马忠延得了信儿便迎出来,见到豫哥儿立在保官身边便是一愣道,

“东家,可是有事吩咐?”

保官瞧了瞧豫哥儿,

“我确是有些事儿要问你!”

马忠延应道,

“东家请问!”

“你可真是马忠延?”

马忠延一愣,

“东家说什么话来的,小老儿确是马忠延,那里还有假的!”

豫哥儿在一旁冷笑诈他道,

“我们前头也是写了信给沧州老家,那一处回话说马忠延早就死了!”

马忠延闻言又是一愣道,

“我多年未回沧州,亲朋故旧早就散了,许是都当我死了吧!”

“是么!”

豫哥儿闻言却是上前一步,指着他那眼下道,

“马忠延那眼下头有一颗泪痣,你那泪痣那儿去了?”

马忠延一愣道,

“小老儿并无什么痣在脸上,东家莫非弄错了!”

“这……”

保官见他神情不似作伪,自家也拿不准,只听豫哥儿暴喝一声道,

“你倒是会措辞狡辩,你还要胡说八道到什么时候!”……

第四百一十节 恩将

这厢上前来一把扣住了马忠延的肩头,那老儿吃疼不过忙冲着保官叫道,

“东家,东家,小的真是马忠延啦!”

豫哥儿冷笑一声道,

“你是不是马忠延待我们审一审便知晓了!”

说罢却是将他剪了双手按到地上,嘴里胡哨一声,外头立时有人跳了进来,

“二殿下!”

“把人给我带下去,就在这宅子里好好审一审!”

“是!”

外头豫哥儿的人把守了门户,将宅子里外封死,因着宅子不过刚住进人来,只一个看大门的老头儿和买来的小丫头,将他们两人赶到屋子里不准随意进出,马忠延与他那哑巴老婆便被带入了宅子后院的地窖之中!

“二弟,这……这是不是有些过了?”

保官终是不忍心,豫哥儿却是冲他一摆手道,

“大哥,这事儿你听我的,那马忠延必是有蹊跷!”

暗卫审人自是有一套的,马忠延再是硬骨头,不过挺了三日终是招了!

保官瞧着手上那张豫哥儿递给他的纸,只觉一股儿冷风自天灵盖到了脚底板都在冒凉气!

这个人不是马忠延,他姓程名锦,有个弟弟叫做程铮。

沧州人氏,家住在沧州城东桂花巷子尽头的宅子里,你道他是谁?

程铮便是那马氏的青梅竹马,家里两兄弟,兄长便是程锦。

多年以前程氏兄弟读书都是十分勤勉,弟弟程铮尤为出众,程家家境不过小户养不起两个读书的儿子,二老便狠心送了程锦跟着人在外头做学徒,以供弟弟程铮读书。

初时程铮倒还刻苦学业十分优秀,又与那马家的小女儿自小玩在一处,情谊非同一般,两家二老都觉对方知根知底,做亲家也是好事,因而倒也默许了一对小儿女的来往。

到了后来程铮进京赶考,便出了岔子,他自小生活在沧州小门小户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又一心只读圣贤书,心中只有自家的小青梅一人,端地是个纯情的小少年

只是乍然一到临州这繁华所在,见了胭脂阵,喝了迷魂汤,心志便动摇了,将自家为他辛苦奔忙的父母和兄长抛在了脑后,小青梅也是忘到九宵云外去了!

他在京城与一帮学子们整日价喝酒、玩乐,狎玩女昌女支,书是半点儿也看不进去了,待到进了贡院,坐在那处,手里拿着笔,眼盯着上头白纸黑字,脑子里头却是一片空白,平日里读的那些书早已进了狗肚子里,这时节再后悔已晚了!

这样儿落榜自是成了必然,这还不算,他家境本不富裕,在京城花费甚巨,待到落榜后要回乡不光路费凑不出来,还欠下了一屁股烂债,被女支院的老板刮光了银两,连衣裳都没有剩一件的赶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