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悍妇的古代生活/金尊玉贵(223)

作者: 为伊憔悴 阅读记录

念琴倏忽瞅眼她,姑娘不像说笑,倒像是说真的,姑娘不想嫁人不会因为王爷吧

三 婶子嗔怪道:“这孩子,姑娘家怎么能在娘家呆一辈子,老了孤苦伶仃的,就凭我们柳絮这小模样,可着劲的挑拣,婶子说的南货铺的唐家少掌柜你寻思寻思,家里 独子,爹娘老俩口不管家事,有三四间店铺,都是唐家小子打理,你若能嫁到唐家,你二人一里一外,日子保证能过好。”

“婶子,我弟妹还小,等以后再说。”柳絮婉言拒绝。

说话功夫,念琴剪了两个窗花,三婶子拿起一个看,是一个童子手持盆具内栽种出各色花草。

“念琴姑娘,这是个什么图案,有什么意思吗?”三婶子不解地问。

“婶子,这个意思是年年得子,那个缠枝莲也是意喻,子生连连,取个利市。”念琴笑盈盈地说。

三婶子拍打一下她,“这丫头,取笑你婶子。”

这时,三婶子的儿子二胖进来,“娘,我爹找你商量个事,让你赶快回家去。”

三婶子拿起念琴剪成的两个窗花,“婶子拿走了。”又拿了一张福字,冲着柳絮道;“婶子跟你说的事,再好好琢磨琢磨,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婶子可听你信。”

跟着二胖往门外走,埋怨,“你爹啥事,我一出门就找?”

“爹问娘要银子,说有用处。”娘俩边说边走了。

贴上窗花,柳絮开始做炸果子、炸肉丸子,蒸花糕准备,她和了一盆面,寻思炸果子给柏舅爷送些去,受了人不少恩惠,回报一二,挑两块精肉剁碎,滋味调匀拌好,备炸肉丸子,油滚开,下锅里炸。

柳絮把先炸出来的果子和肉丸子,用攒盒装上,让念琴送去柏家,给念琴雇车钱,念琴为救柳絮那次曾去过柏家,路熟,跟柏舅爷也熟识。

念琴走后,柳絮又炸出来些放到盆里,端进去给小生子兄妹吃。

半盆果子和肉丸子让三个孩子眨眼就吃光了,宝儿举着两只小手,期期艾艾,“姐,手上有油。”

柳絮一看,宝儿吃了个小油嘴,手上沾上油,柳絮喊,“小生子,给弟弟舀水洗手。”

过了大半个时辰,念琴回来,手里拿着一包药材,道:“这是柏家舅爷给姑娘捎回来的,说节下烀肉炖鸡鸭用的药料,都是上好的,还说姑娘上次拿的野猪肉荠菜馅水饺好吃,果子炸的样式新颖,看着眼馋。”

念琴高兴地说了一堆话,柳絮心里跟着高兴,“你走了,我还担心,送人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怕人家嫌弃。”

“哪里,姑娘想多了,柏舅爷特别高兴,一个劲赞姑娘心灵手巧,这柏舅爷真是个好人,待人真诚。”念琴瞅眼柳絮,末了说了句,“对姑娘也好。”

柳絮背身忙活,佯作没听见。

年下吃的馍馍蒸出来,放到仓房里,过年就省事了,白胖胖的馍馍上面点缀一颗红枣,若雪山上一点红梅,香扑扑诱人食欲。

晚 间,柳絮走到院子里,刚把院门上门闩,夜晚巷子里很静,柳絮恍惚听见好像有脚步声,在自家院门口来回走动,脚步声听着像是个男人,柳絮以为是错觉,听了一 会,好像有个人就在她家门口,柳絮卸下门闩,打开门,往四周望去,就见一个黑影,一闪身,没了,柳絮眨眨眼,巷子里空无一人,不是自己眼花,那个黑影怎么 这么像柳旺德。

☆、第132章

    农历腊月二十九,民俗上坟请祖上大供,柳家的祖先,柳絮一无所知,就象征性地供了一个牌位,早饭前,柳絮把几碟子点心,花糕,供奉各位神灵和先祖灵位。

柳家像是没有根,颇有点来历不明,柳絮想起昨晚看见的身影,很像柳旺德,不敢进家门,让赵琛吓破了胆,今是上坟请祖的日子,他是不是仅存一点良心。

除夕

柳絮在大门口挂桃符,贴福字,年夜饭是柳絮上灶,念琴做帮手,小生子带来柳芽儿和宝儿在院里放爆竹,柳絮发现这个朝代的爆竹并不是像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寓意惊吓鬼怪,保家门平安。

胡同里同时传来一阵阵噼啪爆竹声,孩提嬉笑闹声,柳絮已摆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荤素搭配,冷盆、热炒、锅子、点心。

念琴出门大声招呼玩耍的三个孩子,“开饭了。”

柳家四口加上念琴,五口人团团围坐,柳家没有长辈,柳絮为了不让三个孩子失望,事先准备好压岁钱,以彩绳穿铜钱编作龙形,放在炕脚。

饭后,撤下去盏碟,桌上摆上点心、零食,一家人围坐,吃零食,闲聊守岁,在这一日,出外做工的人都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起守岁,宝儿突然问了一句,“爹怎么没回来?”

宝儿对爹稍有点印象,懵懂,看隔壁二胖有爹,顺口问了句,小生子瞅瞅柳絮,没出声,柳芽儿脆声道:“宝儿,爹出门做工,挣钱,供宝儿以后上学堂。”

柳絮笑着摸摸宝儿的头,“是呀!爹挣钱给宝儿买好吃的。”

柳絮岔开话题,“宝儿去炕脚看看,姐有好东西给宝儿的。”

宝儿跳下椅子,跑到炕脚发现红绳串的铜钱,提起一晃,像龙一样,摇头摆尾,柳芽儿去找,在自己睡觉的褥子下压了一串红绳拴着的铜钱,跟宝儿的一样,小生子到底是孩子,跑去西间炕梢,发现压岁钱,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忘了爹的事。

一会,柳絮佯作去灶间烧水,走到院门门口,悄悄拉开门闩,朝胡同四周看,胡同里有几个孩子放爆竹,没有柳旺德的影子,过年前后,到正月二月二,汝阳城不宵禁,城门晚关一个时辰。

大概胡同里除夕人来人往,柳旺德不敢现身。

半夜,念琴曲煮水饺,端上桌,热气腾腾,屋里气氛温暖喜兴。

正月初一大早,柳絮把小生子喊起来,吉时去门口放爆竹,谓之‘开财门’院门外胡同里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念琴帮三个孩子换上新衣裳,出去门口跟胡同里孩子们玩。

初二,街上人们穿着新衣,提着礼盒,走亲访友,新婚女婿去岳家,提着母鸡、米果,香烛、爆竹,柳家门前清净。

初三早上吃“岁饭”,柳絮是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箸,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柳絮想了想,插了五双箸,心里寻思,这多出一双算是念琴的,没把渣爹算上,不配做人爹,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把饭摆在案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完饭,念琴拾掇灶间,刷洗杯盘碗箸,柳絮不放心去门口看三个孩子玩,其实古代太平盛世有路不拾遗之说,百姓淳朴,甚少有丢孩子的,一抬眼看见胡同口走来一后生,正是柏舅爷铺子里的伙计,朝柳家走来,看见柳絮,笑说道;“姑娘吃过饭了。”

柳絮让进屋里,伙计递上一个名帖,是柏舅爷的名帖,伙计道:“我家大爷想请姑娘一家明儿去柏家做客。”

上一篇:重生之妇道 下一篇:下堂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