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周氏医女(1359)

“龙胆泻肝丸的配方里有木通,我知道有医馆为了节约成本,用关木通代替木通,关木通和木通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关木通还会损害人体的肾脏,用这样的药能治好病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百姓骂大夫是庸医,越骂越没有人愿意学医了,没有人学医百姓病了就得等死,所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对谁都不好,我干嘛不收钱呢?”

“付出劳动,就应该索取报酬,别没事起高调,破坏应有的规矩,不然不光你自己吃亏,还会惯得别人喜欢不劳而获,觉得是应该的,何必呢?凡是都用钱来衡量不好吗?”

汉王拍了自己的嘴巴一下,真是欠啊,他就说那么一句而已,一句,有八百句等着。

他要说什么,最后放下手:“算了,你说什么都是对的,咱们走吧。”

妞妞的病其实还没好,但是胡氏夫妇已经把林孝珏的名声吹了出去,林孝珏他们收拾好东西要上路了,又被村民截了回来。

有许多积攒起来的陈年旧疾等着她去看。

有吐血的,有失眠心悸的,有半身不遂的,好像每一家都会有一个病人。

林孝珏是大夫,有病人她有时间的时候就不能拒诊。

这样挨家挨户在关外的一个不知名的村子给百姓看病,一逗留又是三天。

这三天中李大叔在村长家给她借来了笔墨,她留下了三十多个方子。

白天看病还不够,因为大家都觉得她看得好,又是外来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所以晚上都会来李大叔家看她,听她讲医理和自然道理。

林孝珏从不吝啬表现自己的口才和所学知识,讲的通俗易懂,侃侃而谈,俨然成了一个大学者,深受乡亲们喜欢。

尤其是未出嫁的小姑娘们,一忙完手里的伙计就追着她屁股后面跑,她给人看病,她们当尾巴,她讲课,她们是最忠实的听众。

村东头有个小花,以前跟阿牛哥最好了,现在连阿牛哥看都不看一眼。

除非阿牛哥跟她说:“周大夫又在大柳树下讲课了。”

小花才会对她赧然一笑,说声谢谢阿牛哥,飞一般就跑了。

后来发展到有人对她表白的地步,连兰君垣都看不下去了。

所以盘桓三日,他们必须离开这里。

但不管怎么说,林孝珏在这个村子积累的人气和经验为她以后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大医奠定了基础。

三日后的下午,风和日丽,林孝珏知道未来的几天都是好天气。

他们也打算出发了,锦州,他们要去了。

本打算走的无声无息才好,但是又被李大叔出卖了,村里下地的乡亲们都跑回来,特意来送她。

林孝珏看病的时候虽然收钱,但都象征性的收的,乡亲们能感受到她是好人,所以都带了家里的好吃的来。

林孝珏知道这些吃的,就是他们对她的肯定。

她好吃,但是很可惜,什么鸡蛋鸭蛋的根本拿不了。

最后选了两条咸鱼和一块熏肉收下了。

这次真的要告别了。

他们翻身上马,喜欢这位神医的小花热泪盈眶,可她是那么热情的妹纸,跑出来问道:“公子,您住京城哪里?去京城怎么找您?”

不等汉王和兰君垣阻止。

林孝珏脱下玉簪散开头发:“我是女的,我姓周,京城花街柳巷的周氏医馆就是我开的,有机会你们去,我一定热情招待你们。”她眉目如画,相貌出众,装着男装气质潇洒,坐于马上,整个人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嫣然一笑间像珍珠生晕,比山上最美丽的野百合都让人陶醉。

周氏医馆。

她是女的。

她姓周。

乡亲们望着绝尘而去的四匹快马下巴都要惊掉了。

原来这位公子……不是,她是周氏医女,女的。(未完待续。)

第509章 外敌

林孝珏看过了锦州城,这里有抵御女真的据点,但是百年之后阉党和文官集团斗争,文官集团全军覆没,阉党一派的高第接手东林党孙崇宗手中的军权,这个高第不光贪婪,他还是个废物,胆小鬼,他下令王朝军队从锦州,松山,杏山,宁远……总之就是一切据点撤退。

包括军队,平民,粮食……能撤走的全都都撤走。

他害怕跟女真人对峙,他要回家。

不能撤走的,就全部丢弃了。

他让老百姓家毁田弃,流离失所。

军事物资,军粮……最重要的四百余里江山,十万余军队,百个据点,全部拱手了送给了外族人。

从此汉族人们过上了奴才的生活,是整个中华民族都过上了奴才的生活。

外族人的太后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对于中华大地这锦绣河山,他们女真人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被打败了,大不了退回东北,中原本不是他们的地盘,他们侥幸获得,所以没真正当是自己家。

他们汉化根本不是为了让祖国更强大。

他们更怕被汉族人赶走,因为尝到了汉族文化的甜头,更怕失去。

所以他们只想着要汉人如何屈服,学习汉人的权谋策略,却把经济建设放在最后。

西方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女真族统治者怕外来科技教坏他们的奴才,所以坚决抵制。

女真族建立的那个国家,母亲说是蜂蚁的社会,蜜蜂蚂蚁什么样?

不需要工蜂和小蚂蚁开化睿智,只要老实能干就行。

每天不辞辛苦的采蜜搬运食物,然后供养高高在上的蜂王蚁王,别的他们什么都不需要知道。

皇上在靖难时就有地雷,三大营里的红衣大炮是现行最先进的。

可是到了女真名族统治中国的时候,什么都没了。

害的后世子孙以为我们发明火药只想着放鞭炮,多悲哀。

林孝珏不喜欢那个民族。

距那个名族的首领出现还有一百五十多年,什么都来得及。

其实她这次出关是没有目的的,突然特别想看锦州的据点,就是想提醒自己,大汉河山不能让异族人占领了,为了以防万一,必须把腐朽的礼仪制度推翻了,但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腐朽古板的礼仪道德制度不是几个人制定的,是整个民族的信仰,要推翻它,太难了。

母亲说她那时代的先烈有人倡导新文化运动,成功了,所以女子可以跟男子一样外出求学,女子还可以劳动养家,女子在婚姻不如意的时候可以提出终止婚姻。

要推翻一个制度,要从培养出显得文化新的思想开始。

人的思想又跟见识地位有关。

见识地位又是财富决定的。

所以母亲又说,他们那里伟大的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她估计是没这个本事倡导新文化运动。

但她可以潜移默化做点什么,比如提高商人和匠人的地位,哪怕要付出生命,也不能辜负母亲教育她一回。

林孝珏看过锦州之后没有继续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