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玉良颜(322)

到了晚上,中路就来了几个太监,把一桌席面和两坛御赐的梨花白送到鑫伯住的小跨院里,这都是王爷赏的。

鑫伯和张长生都算是下人。王爷虽未召见他们,但赏御酒和席面已是恩赐。爷俩儿连同大庆他们几个全都很感激。

张长生对鑫伯道:“我这样的乡下人,有生之年还能喝到皇子赏的御酒,真是想不到啊。”

鑫伯心里高兴,王爷怎会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分明是给五小姐体面呢。可惜太太神志不清楚,若是她知道了,一定也会欣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长生悄悄把鑫伯拉到一边。小声说道:“干爹,路上下雪,我和浑家在沧州耽搁了几日,遇到了一个人,不知当不当和五小姐说起。”

张长生是鑫伯一手培养出来的,一向稳重干练,他既然这样说,那么遇到的定然不是普通人。

“你们遇到谁了?”鑫伯沉声问道。

张长生看看左右,李升和大庆他们几个小伙子猜拳行令,喝得正欢。他便低声说道:“是冯大奶奶,虽然隔了那么多年,可我浑家还是认出来了。”

冯大奶奶?

鑫伯吃了一惊,忙问:“她在沧州?那世孙呢?还有二|奶奶和大姑娘,也在沧州吗?”

张长生轻轻摇摇头:“我们只看到冯大奶奶,没见到其他人。她似是改嫁了,和相公开了一间小客栈,我们就是住在她家店里。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那浑家没敢相认,那客栈是跑不了的,我们就想着先来问问您。”

冯大奶奶便是玲珑的大舅母,当年的永庆伯世子夫人。永庆伯去世,世子尚未袭爵,便与兄弟双双死在边关,冯老夫人连受丧夫丧子之痛,没有几日便去世了。皇帝却迟迟没让世孙袭爵,京城里也是风言风语,冯家虽未抄家,但锦衣卫却到府上挖地三尺,紧接着,已经出嫁的冯家小姐冯婉容也疯了。冯家两位少夫人为了袭爵的事和夫君的案子,几乎耗尽家财,无奈,两人变卖了家产,带着儿女离开京城,就此下落不明。

芬娘是冯氏的陪嫁丫鬟,她既然认定那位客栈里的老板娘就是当年的冯大奶奶,那就不会有错。

鑫伯想了想,对张长生道:“五小姐既然能册封王妃,那就是说天家对于冯家的事过往不咎了。五小姐只是冯家的外孙女,没有理由让她为冯家的事操心,你告诉你那婆娘,这件事切不可对五小姐提起。等到过完年,我亲自去趟沧州看一看。她可以改嫁,但世孙和大姑娘的下落却一定要知道。”

一回头,却见长安正在表演戏法,几颗花生放在帽子里,一个翻转,花生就不见了,下一刻,却在大庆面前的酒盅里面。

鑫伯就笑道:“你小子,从哪里学来的这个?五小姐看中你,让你趁着年纪还小给她在后宅跑跑腿,你不好好当差,却学了这些玩艺儿。”

长安就委屈起来,嚷嚷道:“鑫爷爷,您老可是冤枉我了,我这是奉了王妃的命令去学的。”

这话一说出口,双喜就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脚,长安连忙改口:“王妃想看天桥上变戏法儿的,可她又不能去看,就让我去学了来,变给她看的。”

鑫伯自是懒得和他们这些小孩子计较,当即又叮嘱几句,让长安和双喜这两个小的不要贪玩,好好当差。

见鑫伯没有再问,长安和双喜交换了目光,两个十来岁的小孩全都松了口气。

王妃给了他们十两银子,让长安想办法接近那个波斯人。

长安就用这十两银子买了酒菜,三天两头地请波斯人喝酒,一来二去,波斯人就教给他变戏法儿,刚才用帽子变花生的功夫,就是波斯人教他的。

王妃说了,这件事谁也不能说,双喜十岁,长安十二岁,两个小东西刚才喝了两杯梨花白,一时兴起就显摆起来,好在还没有喝多。

这两个小孩子眉来眼去的,鑫伯只当没有看到。这几个孩子都是精挑细选的,虽然年纪小,但人品纯正。五小姐最是稳重大方,年纪虽轻但做事知道轻重,既是她交待他们去做的事,那就不会是胡闹,自己硬插一脚,反而不美。

一一一一一

第三六一章 寿辰(一)

次日便是腊月十五,天还没有亮,玲珑便醒了,她摸索着想要起身,颜栩闭着眼睛嘟哝着,伸手把她拽回被窝里搂住。

玲珑只好小声央求:“早上妹妹们和各院的嬷嬷要来给我拜寿,您总要让我打扮漂亮吧。”

“……我又不在,你打扮漂亮给谁看,不行。”

玲珑的小脸都皱起来了,这人幼稚起来像个小孩子啊,怎么以前没发现!

“我真的要起来了,您要是不想睡了,不如也起来,绿荫轩的两位妹妹来给我拜寿,她们又有些日子没见您了。”

颜栩这才把她松开,却又翻个身,把整张脸埋进粉红色蔷薇花的枕头里:“好徒儿,给师父揉揉腰,我就起来。”

玲珑又羞又气,这人生怕她忘了他有多不正经吧,真不要脸。

颜栩趴在那里等了一会儿,见玲珑没有说话,就在想这话是不是过火了,小姑娘脸皮薄,嫁给师父乱了伦法,没有寻死觅活已经万幸,心里应该还是膈应的吧。

他正想起来哄哄她,忽觉两只小手放到了他的腰间。

隔着一层单薄的衣裳,他还是能感觉到这双手的柔软,这么软的手,使出来的力道却并不小,柔中带刚,刚中带韧,可揉在颜栩腰上,却是从外到里都痒起来。

心痒。

柔若无骨的玉手在腰间揉捏,丝绸下的肌肤渐渐变得烫手,两人都没有说话,但他们彼此都知道,有些什么,在这个冬日的清晨里发生了。在晨光未启的黯淡的色彩里,如同香炉里那未烬的轻烟,淡淡袅袅弥漫在空气里,挥之不去,绵绵不绝。

施萍素和陈枫来给玲珑请安了,玲珑换上新缝的大红缂丝石榴缠枝的通袖袄,梳了牡丹髻。头上的金镶多宝含珠点翠丹凤朝阳钗尤其引人注目。这支钗是用二十多枚宝石镶成,最大的有指甲大小,这种镶宝加点翠的款式。是南边新来的时兴样子,这支钗以前没见金玲珑戴过,显然是为了生辰新打的。

陈枫心里酸溜溜的,她用眼睛的余光瞟向坐在炕桌前那团红影。先不说这钗,就是那身大红色。也是她这辈子也不能穿的。

一个疯婆子的女儿,凭什么就能坐在那里,让她磕头跪拜。

就这么想着,施萍素笑盈盈的跪下。给王妃磕头祝寿,陈枫却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苗嬷嬷吓得脸色苍白。连忙拽拽她的衣袖,陈枫怔了怔。这才发现整个东次间的人都在看着她,春霖用手挑着帘子,王爷不知何时就站在东次间门口,目光冷洌地看着她。

陈枫心里打个突儿,王爷为何用这样的眼神看着她?她和王爷虽然尚未圆房,但上次她去木樨堂侍疾时,王爷虽有几分不耐烦,但看她时,眼中带着怜惜,看她穿得少,还让小顺子拿来手炉脚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