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卿本贤妻(672)

作者: 谢其零 阅读记录

于是太夫人神采奕奕的看着从侯爷侯夫人开始的磕头拜年,如今人多,不可能挨个每人来,都是一房一户的,轮到三房,三老爷和苏氏带着旻山磕了头接过招牌大封包,然后是二爷一家子,等等,八娘子和雪莲单独一起给太夫人磕头。

雪莲是三房人,侯府里也接受了,都当苏氏娘家亲戚,看惯了这小美人,也没了第一眼的惊讶。

然后就是各房回去,小辈再给父母磕头拜年,年年如此,今年多了孙女,五奶奶没多显的身子由五爷扶着,六奶奶就肚子大了,六爷别扭的搀扶着,但苏氏没让这两个媳妇磕头,就福身代表下。

旻山是笑嘻嘻的痛快的磕完头就伸手要封包,苏氏笑呵呵递给他,他打开看下仍旧是塞给母亲,然后就又拉着雪莲来磕头。

看着这两个小人,看着旻山还体贴的搀扶雪莲,苏氏心里没法说,随缘吧,如果大了,他们愿意,也没啥不可以的,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大年初二,苏氏依然带着旻山、八娘子和雪莲回了苏府,六奶奶今年肚子大了,就留在府里了,五奶奶由五爷陪着带着保文回了徐府,二奶奶更别提了,今年是趾高气扬的带着两个女儿和保武,由奶爸二爷陪着回了孙府,二奶奶早回娘家显摆下,她如今可是八皇子妃的长嫂了,在姐妹堂姐妹中间算是头一等了,所以就盼着这一天出嫁女都回娘家的日子好嘚瑟哪,要一扫往日因嫁了个无能丈夫被娘家一些堂姐妹嘲笑的心底怨气。

苏氏嫁出去的只有庶女谢眉,如果不是嫁的皇子,也该在府里接待出嫁女和女婿,可如今又可以年年回娘家直到八娘子嫁人了,所以苏氏还给三老爷说,以后苏氏就只有她这个老姑太太依然继续年年带着一家子回娘家了。

苏府也一片喜气,出嫁的姑奶奶能回来的都回来了,没想到的是这两年因为接待出嫁女而没回来的姑太太也都回来了,大姑太太是庶出,出嫁后没留下骨血就没了,二姑太太和苏氏同母,其他都是庶姐了,就是五姑太太郭苏氏也带着没成亲的小儿子回娘家了。

苏氏同母的二姐苏府二姑太太好多年都没初二回娘家了,上次见还是在苏王氏小儿子洗三见了回,见了苏氏拉着手不放,眼里含泪,直说小妹如今可好了,她稀罕的要抱旻山,旻山直躲,她只好抱起了雪莲,八娘子羡慕的看着,二姑太太又抱起八娘子,她就偎着听了母亲的叫了声二姨母安。

现在苏府的姑太太姑奶奶们,还有各房的媳妇们再也不会看低苏氏的庶女了,二姑太太以往见苏氏带着七娘子年年回来,也不是没心疼这个最小的妹妹是个烂好人,可如今,人家庶女的都当了皇子妃,如今小妹不是要享福了吗。

五姑太太郭苏氏也笑着凑过来说话,给了旻山几个一人一个见面礼,比往年都亲热几分,大过年的也没人给她脸色看,二姑太太嘲讽的看了她一眼,小时她仗着长得好得宠没少欺负小妹,如今咋样?还不是舔着脸说笑套近乎。

所以这命,是争不来的,福气更不是争不来的,苏二姑太太心里叹气。又对苏氏私语,说她婆婆去年没了,以后她就有时间出门了,到时约了常见见,苏氏应了,让二姐有空就多来谢府找她。

苏自林父子因为在哪过年,苏御史要翻脸了,无奈才留在苏府过节,不然他要带着儿子去庄子里过年,也就是挨着苏氏陪嫁的那个柳树沟庄子,谢二姑太太帮他买的。早就交给刘师傅收拾好了,苏自林也亲自去添置了生活用品,他去参观了苏氏的庄子,如今是家具加工厂了,蔡先生从徒弟那得知他是山野,更是激动,苏自林对他的雕刻也很感兴趣,俩人谈得来,就经常的在一起讨论雕品。

今儿苏自林很有耐心,他主动说带着旻山去玩,那个小古板苏哲达就很负责的拉着旻山的手一同走出去了。

陶氏说苏自林有个好友在长安书院当学正,是个好学问的,过了年,他把儿子送到那读书去,以后他就住庄子去,说有几幅画答应了人,要在那准备下。

苏氏听是长安书院,说知道在哪里,旻雕在那附近,让小侄子午饭去那吃好了,老二中午都在旻雕吃饭,哪里有个后院有下人做法。可陶氏说苏哲达是读的是寄宿,每旬回家一趟。

这苏自林可真舍得,就那么把儿子给寄宿了。那就没法了,那就等苏哲达上学了,派人去送点物品过去好了。

第764章 恨铁不成钢?

苏府准备了丰盛的午食来招待回娘家的出嫁女,苏氏见那个别扭的侄女苏芸娘没来,悄声问了大嫂,陶氏无奈的说年前和夫婿争吵回来后,被苏氏大哥训斥了,哭着走了,没几天姑爷来报喜说有喜了,今年初二就不回来了。

听后苏氏只点头下也没再多问,这个侄女不改改性子,早晚也是被婆家嫌弃的主。

三老爷带着旻山在爷们那边,陶氏招待出嫁女,八娘子和雪莲跟着苏氏,因为雪莲是苏家亲戚,都对她格外和蔼,丁氏更是抱着不撒手,吃饭都是抱着喂的。八娘子都不用苏氏照顾,几个姑奶奶抢着照顾了,都夸她长得好,没准将来也有大造化。

是呀,同父姐姐当了皇子妃,八娘子将来的婚嫁肯定是上了几层楼了,所以苏府的姑奶奶们对她才比往年亲切。

小辈收礼,大人聊家常,大过年的也都说好消息好听话,没人找别扭,反而是今年苏氏很别扭了,她不喜这种被人围着的感觉,就是亲人,也会因为你的地位变了而带的态度变了,让苏氏不自在,只有真正对你好的,就是变化也是为你欣慰,就像大嫂和二姐,其他的,就呵呵了。

等苏氏回到侯府,给太夫人去请安,见太夫人脸色不好,三老爷夫妻没多留就告辞了,回来后问了秋叶才知,原本以为不会回来的大姑太太回来了,对着太夫人抱怨娘家薄情,让一起回来的挺着个大肚子的小宋谢氏很尴尬。

小宋谢氏为了和娘家多联络感情,还有三个月要生,也硬是让夫婿陪着回了谢府,进去缘草堂就看见夫家伯娘、娘家大姑母回来了。

太夫人看见孙女回来,就解脱般拉着小宋谢氏一顿关心,旁边的大姑太太直翻白眼。

小宋谢氏陪着祖母说话,又难堪的看着大姑母,太夫人这几年阳光了,也不爱听这个那个的,又是大过年,更嫌晦气。

看孙女肚子大了还来给自己请安,太夫人心里舒坦,但也担心,都没留午饭,给了孙女封包,快快让孙女婿带回去,顺便把讨人厌的大女捎回去。

看大女赖着不想走,太夫人只好也拿了封包塞给她,推着让她照应小宋谢氏赶紧回宋家去。

苏氏听了偷乐,这下太夫人也知道大姑太太烦人了吧,往日娘俩一起叨叨,如今她也嫌烦,也是,大过年的,这大姑姐也是个傻的,不哄着娘家亲娘,还一通抱怨,该她的欠她的呀?二姑太太平时说话噎人,但对亲娘物质上没少给,只要太夫人不说糊涂话,她也不会当面噎太夫人的。

上一篇:念君欢 下一篇:林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