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卿本贤妻(576)

作者: 谢其零 阅读记录

李氏父兄听了这话,也就格外的注意,挑出两个人选,一个是宋李氏的隔房侄女,年龄十六,人聪明,很小就跟着家里兄长出头做买卖,独立做买卖肯定没问题,一个是宋李氏嫡亲兄长的嫡次女,人稳重,没有做过家里买卖,和隔房侄女比起来,相貌没她出色,年龄大,今年十九了,因为之前定亲的人家里守孝耽误,后那家又攀上另外高门,提出了退婚,李家正恼火哪。

对于这两个人选,李氏父亲肯定是向着自己孙女,但听了女婿的话,犹豫,又找来宋四来商量,宋四对内侄女不了解,问了问媳妇后,说道:“暂定二侄女,隔房的也先不用去说,等我问了堂姑再决定。”

宋李氏的二哥不明白,问道:“妹夫不是说挑能干又会来事的吗?”

宋四笑了,反问道:“我是李家你这支的女婿,我是帮岳父多还是帮岳父的兄弟多?我堂姑的庶房,要个能干之人,并不需要她出头做生意,只要能把一房内宅打理好,脑子清楚做事利落就行,将来靠着侯府也是你这一支得力,如果是隔房侄女进了侯府,是向着她亲爹多点还是向着隔房叔伯?我也是为了将来着想,免得李家内部发生矛盾,还不如像现在这样,其他几房靠着岳父,大家一起努力,也比将来哪房翻身了要压岳父一头,除非岳父家实在没合适人选,宁可要隔房的也不能凑合送一个过去,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要是那样,以后出了事没准连累我宋四。”

李父赶紧说道:“女婿,那肯定不会,我这孙女是个懂事的,不是耽误了,也不会拖到现在,能定下来,我马上请个嬷嬷来教导。”

宋四去侯府问了堂姑,看见二姑太太也在,规规矩矩的请了安,二姑太太回京也没去宋家,长辈舅舅在寺里,平辈的她也没必要去,所以宋四虽然知道二表姐回京,但也没敢来,这还是多年来头一次见面。

二姑太太早就知道了宋家之事,对宋四印象还好,见了他还点头下笑了下。

宋四就老实的把李氏侄女的情况说了,太夫人对庶房孙子的人选没多大意见,还说大一岁更好,大了性子稳重,让宋四决定。

谢二姑太太也只是说实际情况既然表弟知道了,就表弟决定了。

宋四没敢多呆,推了太夫人的热情挽留,赶紧去了岳家,李父兴奋的马上高价去请个嬷嬷来府。

太夫人因为八郎定的宋家的亲戚,就对八郎的亲事热心起来,让侯夫人去操办,什么聘礼,八郎新房的收拾,虽然时间来不及了,能收整什么程度都行。

八郎的生母祝姨娘满心欢喜,八郎和宋家连了亲,那么就不用看太夫人脸色了,还能得到太夫人的庇佑,府里谁不知道太夫人最向着娘家人。

所以祝姨娘是啥都听侯夫人派遣,侯夫人实在不想和个姨娘打交道,可是二房没人呀,八郎的亲姐,嫁到刘府的谢府三姑奶奶刘谢氏回娘家看望生母得知消息也是喜庆,祝姨娘悄声给女儿说了声,就让下人称呼她为萍姑奶奶,避开三姑奶奶这个称呼,原本她叫谢萍,祝姨娘说要是叫三姑奶奶怕太夫人听了不喜。

自从二太太去了庙里,对外说是受了打击,出家了,所以二房出嫁的姑奶奶都回府了,以前是不敢回来。这下是兴高采烈的回娘家,特别是萍姑奶奶和四姑奶奶,四姑奶奶生母没了,是祝姨娘抚养大的,五姑奶奶是王姨娘生的,如今二房严姨娘在四爷出家那会就躲去了缘草堂念经,王姨娘就紧巴着祝姨娘,那个倚翠被二老爷打个半死卖了。

二房除了正院都喜气洋洋,二老爷每天开始借酒消愁了,天天躲在屋里抱着酒瓶幻想往日雄风,伺候的下人早让侯夫人换成婆子了,一个年轻的都没。

萍姑奶奶在姨娘屋里交代着:“姨娘,等弟媳进门,你可不要想在弟媳面前充什么婆婆,一切以弟媳为主,少露面,你也说了三房六堂弟的黄姨娘是个傻的,不缺吃不缺喝的,能见到孙子生了比啥都强,非要自己作,这作到庄子上去了吧,弟媳既然是宋家的亲戚,那太夫人更容不得姨娘在弟媳面前做大,姨娘要想,以后的日子比二太太在时强百倍万倍,别贪心,免得害了弟弟。”

第653章 情书

祝姨娘听了女儿的话后笑了,拉着女儿的手说道:“你以为姨娘是个傻的?你兄弟能有今天,姨娘都谢天谢地,以前是想都不敢想,你不知道,这两年,二太太又不给你兄弟张罗亲事,姨娘整晚都睡不着,以后只要你姐弟平平安安的,姨娘就放心,姨娘想了,等你弟弟娶亲后,姨娘也学那严姨娘,找个地念经去,不留这给你弟媳添堵,再就是,你爹那样,肯定得有个人服侍,姨娘不躲开难道还要过那不是人的日子去?”

萍姑奶奶问道:“那王姨娘?”

祝姨娘轻蔑的一笑,“如今她给我献殷勤,当我忘了当年她害我的事了?姨娘如今是哄着她,就等你弟弟成亲,姨娘和严姨娘作伴去念经,正好她去伺候你爹去吧。”

萍姑奶奶也笑了,去念经总比伺候人不人鬼不鬼的父亲强。

苏氏是因为大房的七郎是十一月初五的婚期,就和陶杨氏商量九郎的婚期,因为苏氏府里情况,都是陶杨氏上门,原本是男方要主动的,所以苏氏就觉得很歉意,决定要在九郎的聘礼上多加点,让陶家也有面子,不然总不见亲家母上门,都是陶氏跑来跑去的,还以为苏氏嫌弃什么。

陶杨氏听了苏氏的打算,嘴上客气心里满意,对于每次都是她上门,是没办法呀,自己女儿拖了那么久,亲家走不开,她再端着架子,那可就是害了女儿了。

然后两个亲家母,也不找人看日子了,就把婚期定在了十一月十六,要是让陶杨氏的心里话,她是恨不得大房的是初五,二房的初六,她的女儿初八,可人家谢府不可能那么赶的,太难看了。

苏氏定下了日子,就去告诉了太夫人,是说八郎的婚期就可以在初五和十六的中间,太夫人想也不想的就说那就初十,得,就这样,十一月是谢府婚礼月,一房一个,都忙乎开了,太夫人是光操心八郎的婚礼了,亲自去看了新房。

李家也来了人看了房子好准备嫁妆,李家是聪明,嫁妆全部在旻福挑现成的,全挑贵的,变相向三房示好,都恨不得侯府的新房李家来花钱收拾。

苏氏发愁常宁公主的孙女宋慧娘她要添妆的问题,这个可不能像别的亲戚的添妆,公主的孙女,又是亲戚,又是嫁入亲王府,倒不是价格贵贱的问题,是送什么好,苏氏和三老爷商量,三老爷哪有主意,就是说挑贵的买几个就是。

苏氏心想问了也是白问,发愁呀,公主之前就在旻福定了好些嫁妆,都没给苏氏知道,都是全额付完银子,苏氏想公主就是怕只付定金,三房知道后,给她免了剩余的,所以苏氏就想在添妆上多买点。

上一篇:念君欢 下一篇:林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