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卿本贤妻(250)

作者: 谢其零 阅读记录

古人都流行有个书面名的,就好比前世的笔名,就连皇上还给自己起个叫龟鹤老人的,三老爷道:“我没问他,你要想知道,问下老二就知道了”

苏氏也没在追问了,还想不知道自家二儿子会给自己起个什么书名的,叫莫言君?想到这,忍不住哈哈乐起来,三老爷现在对太太时不时的发笑也习惯了,还笑眯眯的问道:“太太又想到什么,说来听听?”

苏氏笑道:“我在想,老二的书面名字叫默言君好了”

三老爷道:“又胡说了,哪个敢称君的?”

苏氏暗吐舌头,又犯忌讳了,也不胡扯瞎想了,赶紧吃了饭。

苏氏越来越不把门的嘴,经常说些犯忌讳的话,幸好三老爷只是纠正下,并没瞪眼梗脖子的。

过了几天,五爷带着蔡先生的俩儿子来了,都是典型的岭南人的长相,黑瘦,眼眶深,大的还好,看着像个大人了,小儿子就跟童工似得,苏氏带着他们去了园子里,指着那苜蓿已经长出来的空地说道:“我就是想做几个大的玩具,放到这里,只给孩子玩耍的,只要结实不怕雨淋坏了就行”

说完把图纸给了五爷,五爷就看了下,又递给蔡先生大儿子,刚五爷介绍说大儿子叫蔡志高,小儿子叫蔡志学,看来蔡家老爷子对子孙的学业是真的期盼呀,名字都起的那么好学的。

儿童玩耍的,太复杂的也建不了,苏氏就画了滑滑梯,也没弄什么造型,还要让师傅来雕刻,费银子,干脆就是最简单的,梯子上去,两个滑梯,一个低点坡度缓点的,一个高些坡度陡些的,一个跷跷板,还有个木马转圈的,两个秋千,也是一个低些一个高些,又让五爷拿出之前想做打蛋器时弄的那个像横着的风扇的物件,照着那个做个大点的,到时让孩子一边一个摇着玩。

反正怎么简单怎么来,就这几样就够儿子玩的了,又顺便让他们做些积木和简易房子结构可以搭建的,没什么难度的就行,糊弄孩子玩乐,又不想前世那样什么开发智力那些,苏氏觉得孩子小时玩乐就好,智商那是遗传和成长的结合,岁数那么小开发个毛呀。

图纸上标有大概尺寸,对于木匠来说,难度不高,蔡志高看了就说了几句,他官话不好,苏氏没听懂,五爷跟着蔡先生久了,估计还可以听懂些,就对母亲说大概一旬就可以做好,这个苏氏懂,就是十天可以做好,做很简单,估计是刷桐油晾干费点时间。

苏氏也不着急,旻山还小,不急着等着玩,只是苏氏看着那空地空空的,每个看到的都要问她空着干嘛,有次伍胡氏还取笑说是不是要让下人种菜,连菜钱都省下了。所以苏氏就想早晚也是做,干脆做出来得了。

过了阵子就到了四月月底,没多少日子就要开业了,一日苏氏早上磕完头后,就和三老爷说去木雕店看看,布置的如何了,三老爷如今是妇联主任随时听从妇联主席的派遣,也就点头同意了。

这次就没带儿子,办正事,带着不方便,三老爷没说什么,让苏氏觉得他好乖,其实三老爷心里想的是,我都听你的,让你感觉到我的体贴。

两人下了马车,就看见自家铺子,三老爷书写的旻雕被刻在一块棕黄色的门匾上,黑色的俩字,龙飞凤舞的,煞是好看。

苏氏不要钱的好话一顿夸,三老爷美得乐呵乐呵的,也不进店了,前后左右的欣赏,还背着手,配上那个发型,还真是幽默。

店里看外面有人张望,就很快出来一个人,见了三老爷和苏氏,忙迎上去,见礼问好,苏氏一看是秋叶表哥王万福。

万福看是主子来了,热情的往店里让,三老爷这才度着慢步进去了,苏氏掩嘴笑也跟了进去。

蔡先生和五爷都在,还有个面生的像伙计样的在旁边伺候着。蔡先生抬头见是东家夫妇来了,就放下手中物件,笑着说道:“老爷夫人来了”

三老爷点了下头,也凑上去看刚蔡先生拿着的雕品看,最近三老爷可是恶补了不少木雕知识,可以说也懂个皮毛,和内行自然不能比,糊弄个外行是不成问题。

第283章 又生主意

三老爷上前看蔡先生刚放下的雕品,是个不大的卧佛,底座黑红,上面颜色淡点,佛和底座是连在一起的,巧妙的那颜色,底座是黑里透点红,上面暗红色,越往上颜色就浅点,卧佛含笑一手托着个金元宝,整体流畅,卧佛的头和大肚子油光发亮的。

三老爷看着咦了一声,说道:“这怎么和我送堂舅的福禄寿像是一块木头的?”

蔡先生意外的看了眼三老爷,五爷说道:“那个福禄寿也是蔡先生雕的”因为还没行拜师礼,五爷还就叫着蔡先生。

旁边的苏氏听到了,激动也凑上前,看那卧佛,就是比个巴掌大点,一看就是是个精品。三老爷抬头打量了蔡先生好几眼,说道:“先生大才,还真没想到”

苏氏笑着说道:“看来有缘,我还真喜欢蔡先生的雕品,没想到那福禄寿就是你雕的,就是我家老爷都说是哪个大家雕的哪”

蔡先生听了也笑了,连道不敢不敢,心中也是高兴,能被人认可,还是东家真是意外,原来只是想当个暂时落脚处,好躲避家乡父亲的逼迫,如今看来,还真是命中有缘。

蔡先生说道:“这个和那卖了的福禄寿是我早年雕的,因为瘿木难得,所以一直收藏着,这个是放在老家,这次有内人来时一起带来的,我想开业那天拿出来摆下,有人买就卖了,摆三天还在,我就收起来,我自己真是舍不得这个雕品的”

苏氏在旁就说道:“那就把价格太高三倍,看谁有缘拥有她了”不是苏氏财迷,而是知道心爱之物舍不得的感觉,她就是价格抬高了,没人来买,刚好蔡先生就自己拿回去收藏了。

蔡先生听东家夫人这么说,也就点头应了。

刚三老爷看雕品时,苏氏已经转着看了一圈,一进门是个迎客松,估计是为这个店雕的,看着不像很久的雕品,有些精致的雕品,就问了蔡先生,蔡先生就说一些是自己雕的,一些是这么多年收藏的。

苏氏看到一个红箱子也是好看,像是女子陪嫁用的箱笼,蔡先生解释道:“我儿媳的村子里专门是做婚嫁用品的,家家户户男子女子自小都会雕喜饰,这是她带来的两个中的一个,我就拿出一个摆来看看”

苏氏是越看越中意,好像以前听哪家妇人曾得意的说过她给女儿的陪嫁都是从福建哪里定来的,就问了蔡先生,蔡先生说道:“我家乡是埔田,以木雕为业的居多,通常几个村子都做同一样,我儿媳的娘家村子就是做喜饰的,我家的村子是做屏风的,我媳妇娘家和儿媳是一个村子的,她也会雕那喜饰物件,我是自小对雕品感兴趣就专研了这项”

苏氏知道那个埔田,挺有名气的地方,没想到收留蔡先生还真是挖到宝了,要是专门找个这样的人,又没人介绍,那就难了,不像前世不用出门网上发个招聘大把人就来了。

上一篇:念君欢 下一篇:林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