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恬喜嫁(184)

作者: 莞迩 阅读记录

至于二皇子……

既非嫡又非长,但比起温厚的皇长子,二皇子的表现无疑要亮眼了许多,自幼就极为聪颖好学,任是哪位饱学之士只要教过二皇子几日,便总会在景泰帝跟前夸赞二皇子的敏而好学。

甚至,有不少惜才之人,都在心里觉得,真要论起来,二皇子只怕要比大皇子更能堪当大任,只不过是为出身所累了。

这一点,从景泰帝明明有皇长子这个嫡长子,却一直拖着未立储君就能看出来了。

沈兆临就是有着这种想法的其中一人。

自从被自己强行压下的野心又开始隐隐跳动了之后,沈兆临就一直在想着,他要如何才能跳出这个因为一旨赐婚而陷入的怪圈里,从而得到宫里的贵人的信任。

想来想去,最后他也就想到了二皇子这里。

二皇子虽然也有一部分踏实的拥趸,但这世间到底是因循守旧的人居多,朝中一多半的人还是倾向于拥护身为嫡长子的皇长子。

第211章

所以,在这储君的争夺之中,即使皇长子什么都不做,即使二皇子随着年龄的渐长,已经学会了如何才能不动声色的将人拉上自己这艘船,但二皇子到底还是居于劣势的。

沈兆临的想法很简单,比起锦上添花,总是雪中送炭要更让人印象深刻。

在二皇子潜龙之时就送上自己的助力,若能助着二皇子夺得储君之位,等到将来二皇子坐上那把椅子,他不就有了从龙之功?

到那时,他娶了安阳郡主,这还能是他青云之路上的阻碍吗?

当然不能!

沈兆临手里的筹码其实很少。

他毕竟已经做了太久的富贵闲人,也没有真正的走入过那权利的中心,所以他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也就只有他那个是穆宗一脉最后一点骨血的儿子了。

对于很多人,就比如沈兆临来说,那时候的沈熙还只是个顽劣的孩子。

但对于远在辽城的更多人来说,沈熙这个穆宗一脉最后的骨血,却是他们的某种寄托,让他们能够一直牢牢记得,在当年的危急关头,有那样一个人,明明是天子之尊,却愿意为了他的子民,而让自己身陷险境。

历代帝王都常说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的也就是民心与民意了。

百姓也许没有多少的权势,大多数百姓甚至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但当这样的民心拧成一股绳时,就算是天子之尊,也不得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

在沈熙的事上,便是如此。

二皇子手里缺少有力的筹码,若是能将沈熙掌控在手里,无论是要借着沈熙能牵动的民心与民意做些什么,还是要借此给大皇子身上嫁祸些什么,不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吗?

第212章

景泰帝既然已经下了圣旨令安阳郡主与沈兆临和离,那他们和离这件事自然就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有圣旨在前,两人的和离也异常的顺利。

写和离书,清点嫁妆,收拾东西搬出成国公府……

等等。

这一系列的事情,只用了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全部办妥了,效率快得让人咋舌。

这大概是大梁朝建立以来,第一例奉旨和离的事了吧。

然后安阳郡主就面上带着笑容搬进了沈熙的端郡王府。

事实上,安阳郡主作为皇室郡主,也是有郡主府的,只不过一直空置着而已。

对安阳郡主来说,她最重要的人如今也就只剩下沈熙一人了,她自然乐意与沈熙住到一起,而不是一个人回到久未有人住过的冷冰冰没有人烟气儿的郡主府。

入住端郡王府之后,安阳郡主花了几天的功夫将端王府里的事安排好,然后立即就向徐玉见下了帖子,邀请徐玉见到端郡王府赴宴,庆祝安阳郡主和离,以及贺她乔迁之喜。

徐玉见收到帖子的时候是有些哭笑不得的。

大梁朝是允许夫妻和离的,但即使是这样,大梁朝建立百年之间,和离的夫妻却是少之又少的,和离之后还要庆祝的更是没有。

嗯,现在多了安阳郡主一个。

不过,徐玉见苦笑之后,便将这件事应了下来。

安阳郡主并非只邀请了徐玉见一人,与徐玉见一同受邀的,还有徐慧贞。

嫁去成国公府二十来年,安阳郡主与其他几个妯娌的关系并不亲近,也就只与徐慧贞来往得密切些,如今既然要庆祝一下,安阳郡主自然也不会忘了徐慧贞。

就算她如今与徐慧贞已经不是妯娌了,但往日的情分总是不会变的。

十月十六这日,徐玉见收拾妥当了之后就去了端郡王府。

她到的时候,安阳郡主正在与徐慧贞说话。

“……瞧我一不小心就说错了话……”徐慧贞苦笑着拿手拍了拍自己的嘴唇。

安阳郡主立即按住了她的手,“你这是做什么?我现在不是你的嫂子了,但往日的情分难不成就没有了?又何必拘于那身份二字?”

徐慧贞也跟着点了点头。

她自打嫁入成国公府,就一直唤的安阳郡主“三嫂”,这么多年的习惯当然不是想改就能改的,方才这一见面之下自然也就顺嘴喊了声“三嫂”,直到这两个字出了口,她才想到安阳郡主如今已经与沈兆临和离了,却是再不能喊她“三嫂”的。

不过……

就如安阳郡主所说的那般,就算安阳郡主不再是徐慧贞的三嫂了,但她们交好了这些年的情分,却并不会因此而就化为虚有了。

徐慧贞笑着回握安阳郡主的手,“既然这样,那我还是唤您郡主吧。”

安阳郡主也没有反对。

只要她记着与徐慧贞之间的情分,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自然也就不用那般在乎了。

正点着头呢,就见穿了一袭淡紫色广袖褙子的徐玉见正由丫鬟扶了往屋里迈。

房门处的门槛有些高,徐玉见扶着锦年的手抬脚往屋里一迈,恰恰好就让人看到她的鞋尖儿,明明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动作,但看在眼中就是让人有些挪不开眼。

安阳郡主见了心里便只有欢喜的。

“恬姐儿来了。”她朝着徐玉见招了招手。

徐玉见扬了笑脸迎向安阳郡主和徐慧贞,向她们打着招呼,“郡主,二姑母。”

安阳郡主和徐慧贞都有一段时间没有见着徐玉见了,自然拉着她嘘寒问暖的,徐玉见笑着一一答了。

不多时,安阳郡主朝着徐玉见有些奇异地笑了笑,却是拉着徐慧贞站起身,“慧贞,昨儿太后那里才遣了人给我送了些稀罕物件儿,倒也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只是都是从西洋那边传过来的,在咱们大梁有些少见罢了,你跟我过去给你自己和宁姐儿挑些拿回去,恬姐儿你就先在这里等我们一会儿……”

徐慧贞一脸莫名的被安阳郡主拉着往外走,就连想与徐玉见打声招呼都没来得及。

徐玉见忍不住抚额。

不用想,她也猜到安阳郡主这是在做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