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穿同人)大唐第一太子(186)+番外

李承乾笑眯眯指了指天上。

长安令抬头,瞬间惊愕:!!!

********

小院。

窦三娘已经在阿玉的帮助下涂抹好伤药,坐在院中与阿玉阿良一起商量对策。

“长安不能呆了,我们得想个办法出城才行。”

“定要带上那三个孩子吗?”阿玉很

是犹疑,然而窦三娘的态度却很坚定。

在场都是自己人,又不在外面,阿玉换回了原来的称呼,劝道:“公主,以现今的形势,便是我们自己出城都千难万难,需得冒险。若再带上孩子,只怕就走不了了。”

这是实话。但窦三娘有自己的考量,她想了想,做下决定:“坊间不缺乞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找几个人冒充我们做障眼法,吸引李唐官府的注意。我们从中选取时机,分开出城,在城外会合。”

倒也是个法子,却还是冒险。阿玉想要再劝,哪知哐当一声,院门被人撞开,七八个官差鱼贯而入,又有七八个官差自墙头跳入。

与净禅寺一模一样的场景,哦,不,还多了几个围堵之人,比之形势更为严峻。窦氏三人尽皆色变。

官差也不废话,直接提刀就上,又一场厮杀展开。

哇哇的哭声从内室传来,紧接着是越过战场直奔其中搜寻之人的惊喜呐喊:“孩子都在这,找到了。”

此话一出,院中官差再无顾忌,下手毫不留情。不必再如净禅寺那般故意拖延,找机会让人逃走,在绝对的人数优势之下,这场战局持续时间并不长,没多久便宣告结束。

阿玉战死,阿良被擒。窦三娘瘫倒在地,四五把刀架在身上,令她半分都动弹不得。

至此,李承乾才由外入内。窦三娘看清他的面容,瞪大双眼:“是你!”

这神情令李承乾疑惑歪头:“你认识我?”

窦三娘哈哈大笑:“认识,当然认识!”

李承乾是谁,是她最大的仇人李世民之子,是她们水云观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吴峰口中的天命紫微星。这样的人物,其年岁性情容貌,她怎会不早早调查清楚?

甚至去岁李渊带其离京前往仁智宫时,她还远远瞧过他一眼。确定了他们的行程后才快马加鞭赶往庆州。所以她能不认识吗?

“当朝太子竟有闲工夫来管这一桩小小的拐卖案?”

当朝,太子?

除长安令外,在场众人无不震惊,有两个双手抖了抖,手中的刀一晃,瞬间在窦三娘脖子上划出一道口子,好悬又稳住了,否则怕是差点就直接把窦三娘咔嚓了去。

李承乾蹙眉,觉得这人好生奇怪,他都没见过对方,对方竟认得他不说,还知道他的身份。

“你这话不对。你们拐了好几个孩子。好几个呢!那可都是鲜活的生命,好人家的女儿。谁知道你们会把她们怎么样?

“要是被卖去山沟沟里被人打被人骂被人圈禁还得被人欺负怎么办?或是被割了耳朵弄瞎眼睛折断手脚,变成残疾成为你们乞讨骗钱的工具怎么办?又或者你们邪/教的手段比这些更残忍,要放干她们的血献祭呢?

“那是几个活生生的人,几个刚来到世上不久还没好好睁眼看看世界的人。她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她们的父母,以及背后的家庭。她们的苦难连接的是好几个家庭的不幸,这怎么能是小案子呢?”

李承乾清楚的,梦里这样的新闻一桩桩一件件,全是血泪教训。每一个孩子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甚至有些孩子的丢失导致的是家中几代人的悲剧。

所以这怎么能是小案子呢?怎么可以如此轻巧说是小案子,言语毫不在意,仿佛不值一提呢?

李承乾紧紧盯着窦三娘,双目赤红,眸光锐利。

在场众人同时怔住,长安令偏头看向李承乾,垂在身侧的双手微微收缩。官差们不自觉低了头,心底难免触动。

窦三娘蹙眉,不懂他为何如此暴怒。他一个太子,这些被拐的孩子跟他有什么关系,犯得着吗?

但她并没有跟李承乾纠结这个问题,而是问出心中不解:“你们是如何这么快找来

的?”

她想过这处小院终归会暴露,她们不可能一直躲在此。但她没想到竟这么快。明明她已经混淆了对方的视线,摆脱了跟踪的人手。

可她们刚回来一刻钟,对方便找上门,这速度太快了。

李承乾吹了个口哨,然后伸出手臂。

但听啁啁的鹰鸣响起。窦三娘抬头,便见一只鹞鹰在空中盘旋而下,稳稳落在李承乾臂上。

李承乾轻轻摸了摸它,开口道:“你养过鹰吗?你知道鹰的嗅觉十分敏锐吗?鹰可以闻到三丈内微弱的血腥气。”

这是梦中走进大自然频道说过的。

“当然,我的阿鸢更厉害。它不仅嗅觉比别的鹰灵敏,还会跟踪。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它观测之内。你以为甩掉跟着的人就没事了吗?熟不知除人以外,跟着你的还有阿鸢。”

窦三娘猛然回神,忽而想起,这一路她其实是见过这只鹞鹰的,但她并没有当回事。谁会关心一只畜生呢?谁能想到对方会在一只畜生身上做手脚,把底牌押在一只畜生的身上呢?

呵,这一局她输得真是可笑。

她看向李承乾,几次了?

水云观她们没讨到便宜,芸娘便是败在李承乾手里;长安据点被毁,她们三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虽非李承乾出手,却也是因他的土豆引起;再有这次,又是李承乾。

她们所有的谋算似乎只要碰上李承乾,结局都十分惨烈。

李承乾果然是她的克星。难怪吴峰会说,只需有李承乾在,她的谋算便不会成功。她永远报不了仇,成不了事。吴峰没说错。

窦三娘闭上眼。她后悔了,她不该来长安的。她并非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但武姓之女太重要,她必须拿到手。她甚至没办法把这件事完全交给手下人,唯有自己看着才能放心。

她不能让武姓之女的消息走漏,所以这回行事带的全是死忠,便是如此,她也没有对他们全盘托出偷拐此女的真相。她不但要防着外人,还得防着自己人。

她非是不信死忠,而是不信闵崇文。若她不在,唯让手下人行动,闵崇文得知消息,半路截胡怎么办?看阿玉对闵崇文的敬重便知,闵崇文若跳出来说先由他带走武姓之女,他们必不设防,一定会给。

她甚至没法同他们说明对闵崇文的那点心思。因为毫无证据。没有半点痕迹,无故怀疑忠臣,还是对窦氏付出诸多,功绩巨大的功臣?更别说怀疑只是一小部分,更大的原因是她感受到了闵崇文的威胁。

这让她如何说?一旦宣之于口,岂非让他们心寒,生出兔死狐悲之感?大业未成,她不能让他们寒心,不能让他们生出疑惑与顾虑。

所以她不能说的。既然不能说,便唯有亲自出马,亲自盯着。如此既能确保武姓之女偷拐来后是在她的手里;又能向底下人证明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