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纺织厂花(18)

作者: 秋十八 阅读记录

  这还挺压韵,个个都是《中国有西瓜》种子选手。何小曼忍俊不禁。

  向丽娜却是完全崩不住了。尖叫一声:“都给我滚!”

  一群男生做鬼脸的做鬼脸,起哄的起哄,还有学她在校长室哭的,还有做势拿了废纸在撕的。

  何小曼以为向丽娜又得哭,却忘了她“可怕的成长”。

  她没哭,发现自己尖叫无效,铁青着脸走回座位上,任凭那些调皮的男生如何挑衅,摆出一副与世隔绝的模样。

  “活该!”史培军朝那边翻了个白眼。

  “还好今天早上老师帮我把作文交到教育局了。”何小曼收起了在校长室的气势,重又变得温和清冷。

  “等着被处分吧。”史培军乐呵呵地坐下,“这回要是不处分她,天理难容。”

  何小曼却不乐观:“你信天理吗?”

  “信。坏人没有好下场。”史培军很自信。

  “嗯,我也希望这样。”

  老师进来,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少年之间关于社会人性的首次认真讨论就此告一段落。

  一如何小曼所预料,“天理”这回缺席,虽然向丽娜在同学中间变得声名狼藉,但学校并没有处分她。

  不难想象,向家出了大力,不想让这个宝贝洋气女儿背个处分从初中毕业。

  但校长承诺的“公道”也不是全无说法。向丽娜写了个检讨书,在班里公开道歉。

  读检讨书的时候,她全无往常的抑扬顿挫,嘴角在轻颤,眼中有着强忍的泪花。从此,她就不看何小曼了。以往的怨恨眼神竟然难觅踪迹。

  这不是什么好事。

  史培军觉得便宜她了。何小曼却并不如此认为。

  这个年代,记入档案的“处分”比这样公开的羞辱更严重。人们还不太懂得自尊的价值。何小曼却知道,向丽娜“可怕的成长”经此,将更升一个台阶。

  人的成长与收获,在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中交织,所谓命运的垂青,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过人的实力。

  何小曼坐在初三(2)班的教室里按部就班地复习迎考,在教育局英语教研组,她的名字在不断地被人提起。

  王教研员是英语作文竞赛评审小组的成员。因为何小曼闯到他办公室去据理力争的一幕,让他对何小曼印象深刻。过后,他很认真地看了何小曼的作文,不得不承认,比他手头的一堆“买饭么力”终究是要高出一个身位的。

  语言的扎实,思考的深度,非一般初中生能比。

  他将何小曼的读后感放在了英语作文的第一篇,在评审时,很郑重地向大家推荐。

  评审都是各区教研组抽调的教研员,当然都想关照自己区里的中学,他们对市里那两三家重点中学长期霸占各种大赛奖项,早有不满。

  既然自己区里没有更杰出的作品,那么,何小曼这一篇完全可以服众。

  经过几番暗争暗斗的厮杀,何小曼的读后感成为三篇一等奖作文中唯一全票通过的作文。

  消息传到学校,校长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而英语老师手里正捧着搪瓷茶缸,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茶缸都摔在了桌上,掉了指甲大一块瓷。

  不得了啊,这可是学校第一次获得英语类的全市一等奖!

  要挂横幅啊!

第18章 贵客

  也是没想到,学校竟然如此高调。鲜红的大横幅直接挂到了校门口,让每个进出校门的同学都不得不“顶礼膜拜”。

  搞得何小曼倒是有些甜蜜的尴尬 ,进出校门的时候总是老脸一红,低下头快速跑过。她的另一世,一直品学兼优,光荣榜上本也是常客,但名字被放到这么大、挂这么高,还真的是第一次。

  似乎是提前得到了消息,挂上横幅的那一天,向丽娜称病没有来学校上课,本想好好羞辱她的史培军很是失望。

  “那细比丫头是没脸见这横幅吧,躲家里哭了吧。”

  “细比丫头”是这里骂小姑娘的方言,颇为粗俗。何小曼笑笑,她不太习惯这种称呼。

  这年代虽然喊着“讲文明、树新风”,其实老百姓讲话还是比较“朴实”……哈哈,何小曼要适应这种“朴实”,也要保持自己不被同化。

  “她不是没脸,是脸疼吧。费尽心机,一无所得。”何小曼靠在教学楼二楼的阳台栏杆上,望着校门口随风荡漾的红色横幅,越发觉得一切的美好尽在眼前。

  史培军转头看她,被她从容自信的神态吸引。这个年代的小女生,真的很少如此沉静优雅。

  “何小曼,以后你去了重点高中还会记得我吗?”

  加了20分,何小曼一只脚就已经踏进了重点高中的门槛,以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走的路也会越来越不相同。记忆如此温柔,会将过去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记忆又如此刻薄,一路行走,一路遗弃,还带着疾风不可捉摸。

  我会是被遗弃的那一个吗?这是来自古城少年最深沉的思索。

  何小曼心中微微一动,第一次感觉到了史培军的少年心意。

  不知何时,史培军开始悄悄地拔个子了,已能和何小曼平视,嘴角起了一圈茸茸的胡子,声音变得怪怪的,脸上的痘痘比以前更多。

  何小曼不可能对他动心,她对男性有自己的期望。但是,作为朋友,史培军真的非常优秀。

  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家人,史培军大概是对她最好的一个朋友。这友谊已经超越了一开始的“相互利用”,变得纯粹又微妙。

  望了望史培军,何小曼笑道:“当然会记得。不是说好友谊地久天长吗?”

  史培军绽开青春的笑脸,罕见地伸出一只手:“说得对啊。我们击掌为誓!”

  清亮的掌声,回荡于天空,轻盈悠长却又似印在彼此心上。这是何小曼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份约定。

  关于青春的友谊。

  珍珠弄,何家一片欢腾。虽然不能挂横幅,但他们自有一套庆祝方式。

  虽然何家最近忙于装配电视机,经费正紧张,王秀珍还是从生活费中挤出了几块钱,买了一条鱼,切了半斤肉,尽其所能,满满当当的做了一桌菜。

  胖大婶见王秀珍在门口杀鱼,好奇的问:“哟,今天这么丰盛,是要来什么了不得的客人吗?”

  “我家小曼英语比赛得了全市第一,你说要不要庆祝。”

  王秀珍也搞不清英语比赛和英语作文比赛的区别,更搞不清全市第一和一等奖的区别,反正在她心里,女儿就是最强的。

  胖大婶家孩子已经工作了,所以跟何小曼没有可比性,此时只有高兴,没有一丝嫉妒:“还是你家小曼厉害,到底老何的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