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纺织厂花(126)

作者: 秋十八 阅读记录

  何小曼一把扯掉了线:“不想招惹是非,是非自己会来招惹。真是心累。”

  “哈哈,这就是长得漂亮的烦恼啊。”黄雯瞅着机会, 便问, “厂里都传说你跟副市长的儿子认识啊,是不是真的?”

  这传说真是客气, 客气到何小曼都不敢相信。

  笑了笑:“认识是真的。如果再传点儿别的,那就肯定不是真的。”

  黄雯也听懂了,往床上一倒:“其实小丁同学挺好的, 在我车间里那几天, 斯斯文文, 非常认真, 也从来不摆架子。”

  是啊,表面看看, 是挺好的。如果他没有刻意欺瞒自己,也挺好的。

  何小曼关了灯, 换了睡衣, 默默地躺下。

  听她不吭声,黄雯便知道她一定是不愿意再多谈丁砚, 当下也结束话题, 以愉快的语气道:“睡吧, 明天还要早起呢。”

  崇光棉织厂在特区考察了整整四天,不光走进工厂,也走进商场。哪些衣服流行,也取决着未来新品种的发展方向。

  第四天,大家聚在邱勤业的房间开了个小会,认为之前邱厂长关于大力发展牛仔布和卡其布生产的思路是正确的,崇光厂应该趁着市场还在蕴育期,大力抢占。

  此次还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回C州之前,要去最著名的边界街好好逛一逛!

  这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决定。黄雯激动得大半夜没睡好觉,先是一直在畅想着要给她老公买什么样的电子表,要不要进口机芯,要不要防水。后是捂着胸口感叹钱不够花。她把好几百块钱都缝在了胸口衣服上,不捂不足以表达决心。

  何小曼想了想,大老远来一趟特区,似乎也应该给家人买点礼物。

  第二天一到边街界,各色琳琅满目的招牌,让众人目不暇接。

  何小曼买了四块电子表,何立华、何献华、王欣、史培军,她把身边能想到的男性家人和最要好的朋友都照顾到了。

  女人也有礼物。王秀珍和何玉华都是买的马海毛,回去让王秀珍教何玉华织毛衣。何玉华要结婚了,有了小宝宝当然要学会织毛衣了。

  然后还有帮珍珠弄的姆妈和小媳妇们带的物件,不一会儿就满满当当。

  亏得现在的何小曼手头宽裕,不然这礼物还真送不起啊。

  “怎么不给你自己买点?”黄雯问。

  “我不爱电子表。至于马海毛……这已经一弄堂都是了,我再弄一个色,珍珠弄就要成马海毛之家了。”

  “哈哈!”黄雯没忍住,大笑起来。

  嗯哼,何小曼就是这样。她有自己的一套时尚态度,并不是现在流行什么,她就喜欢什么。

  边界街的拐角,有个报摊。全是繁体字,排版方式也与内地的杂志大相径庭。

  何小曼却心中一动,其中有几本,很眼熟啊,正是昨天那位萧泽言扔在自己跟前的所谓“一流杂志”。

  走过去翻了翻,是最新的期刊。而期刊名,竟然和丁砚的朋友每次寄给自己的杂志一模一样。

  看来这杂志在香江真的很有名?

  不由问杂志摊上的老人家:“老爷爷,这杂志厉害不?”

  老人家一脸“你真无知”的嫌弃表情:“我都放在最中央、第一个,你说好卖不好卖。”

  的确,实力面前,不用争C位,连杂志界都是这个理。

  丁砚的朋友还真是上心的,给自己寄了香江最好最畅销的杂志啊!

  还想再多问几句,黄雯把她拉走,要她帮自己去看电子表。

  幸福的黄姐夫,这只电子表不说万里挑一,也绝对优中选优。因为挑选太过精细,黄雯差点被边界街上的商户联手起来揍一顿。

  因为就要回家,邱勤业提议大家一起聚个餐。其实天天在一起吃,有啥聚不聚的,不就是个形式。

  但大伙儿都很开心。不就是图个形式嘛。

  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曲终人散回到酒店。

  却没想到,酒店大堂已经有人等着。

  是汤彦铭。因为打房间电话一直没人接,又想着第二天何小曼要回去,汤彦铭决定来送送她。

  众目睽睽之下,何小曼很是尴尬。虽然汤彦铭的长相气质不会丢她的份,但陌生男人找到酒店这种事,何小曼是真的头疼。

  和萧泽言不同,汤彦铭是对自己伸过援手的。

  “明天几点的飞机?”汤彦铭问。

  “早上八点。”

  呃,这么早。而且八点的飞机还得提前很久到机场,汤彦铭是肯定起不了这么早的。

  算了,放弃送机。

  “注意安全啊。”汤彦铭没头没脑地说。

  何小曼笑了:“这得跟机长说啊。”

  “留个联系方式呗。”汤彦铭的目的其实是这个。

  何小曼缓缓摇摇头:“萍水相逢,以后又不会再见面了,为什么要留联系方式?”

  “谁说不会见面啊。”汤彦铭脑子里极速地转着念头,何小曼连哪里人都不愿意告诉自己,这可怎么让自己夸海口啊。

  突然,他灵光一闪:“J省我有大学同学在呢,说好了假期要去他家玩的,到时候我来看你。”

  J省那么大,这话说得,太刻意了。

  但何小曼没有拆穿,微笑道:“要不你留地址给我吧。有空的时候我会给你写信,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我的地址了。”

  反正河西区汤家,也不怕你乱写。

  汤彦铭却留了学校的地址。

  他想法很简单。除了寒暑假,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比起在家中收信,在学校收信自由多了。

  何小曼一看地址,勃然变色。

  “怎么了?”汤彦铭知道自己的母校一写出去,效果堪比萧泽言的名片。

  “哦,没什么。”何小曼掩饰着慌乱,“原来你成绩很优秀啊,能在这座学校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汤彦铭笑了,不疑有他,谦虚道:“其实也并没有怎样,都是普通人。”

  呵呵,好一句普通人。

  何小曼突然知道汤彦铭身上那种熟悉的味道竟然是哪里来的。他和丁砚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相似的发展轨迹,怪不得会有些微相识。

  只是不知道,他和丁砚是否认识。

  算了算了,也不想知道。何小曼只知道,当她知晓汤彦铭所在的学校之后,已经不可能再跟他联系了。

  旁人或许有名校情结。但何小曼没有。她平视任何一座著名高校,目光柔和。

  飞机载着客人,而客人满载而归。

  穿云破雾,这回黄雯没有晕机,电子表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抵抗晕机的力量。

  崇光棉织厂派了车去S市机场,又驱车两个多小时,将考察团接回了C州。司机好人做到家,索性在市里饶了一圈,把考察团的人员一个一个安全护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