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974)+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怎能预料生离死别会这般仓促,亏她还庆幸着改变了姐姐的人生,这一世,当有一个花好月圆的结局。

旖景有些茫然地步出屋子,站在阶前,好容易才摁捺悲痛,吩咐着紫姝让人准备抬灵,这才听萱叶断断续续地说着今日突发的这场变故:“奴婢今儿早入府,恰遇王爷准备早朝,还嘱咐着王妃昨儿晚上睡得不太安稳,让奴婢莫要打扰,让王妃多歇一阵……”她忽然想到福王临行前折回来吩咐的那一句,很是犹豫了一阵,还是没有告诉世子妃,只继续说道:“王妃睡醒时刚好辰正,用完早膳不久,就听说了噩耗……奴婢陪着王妃赶来,才知王爷已经不治……王妃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赶上。”

短短一月,连太子在内三名皇子被人毒害,莫说大隆,便是前明、东明两朝也没发生过这般悚人听闻之事,察明事实前,皇室自然不会大张旗鼓闹得街知巷闻,康王几乎是紧随着一众太医赶到庆王府,也亲眼目睹了两位皇子危重的情形,他要处理的事多,一时没顾上通知家眷,而没有宗人令的允许,王府仆妇也不敢随意出入,消息一直封锁,直到福王不治,康王这才让通知旖辰与姻亲卫国公府。

旖景听了这番话后更觉难过,却强忍着眼泪。

她能看出姐姐经此恶事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表现出来非同一般的坚强,甚至洞悉了继母那番心怀叵测的“劝慰”,至于旖辰为何有这般变化旖景暂时琢磨不透,可她知道这时必须坚定地站在姐姐身旁,陪她渡过这个劫难,而不是抒发悲痛抱头哀哭的时候。

黄氏很快返回,带来了康王允准抬灵的话,卫国公这时也跟着来了这边周全,抬灵的白幔床架也在仓促间准备妥当,依据大隆风俗,抬灵者不能是故者亲人,故而卫国公又遣人去请工部几个尚书、侍郎,福王生前主管着工部事宜,工部官员也算僚属,加上福王府的属官,浩浩荡荡的一行人终于将福王“接回”王府。

一路之上,旖辰一直没有落泪。

被那一声“夫人”叫得愣神的黄氏并没能如愿留在福王府继续她“摧毁”旖辰意志的意图,很让人意外的是大长公主竟然不久赶到,陪着一同的还有康王妃。

“你是岳母,依礼不能插手丧仪,二郎好歹喊我一声姑祖母,他的身后事由我坐镇也算合礼,你回去吧。”大长公主干脆利落地打发了黄氏,才对康王妃说道:“辰丫头有孕在身,许多事不能操劳,她那些妯娌要么脱不开身,要么就是没经过这一类事,都指望不住,还得劳动你协助过这一段儿,二郎的身后事就拜托给你。”

忙忙碌碌及到下昼,太常寺安排的主持丧仪之官员也已赶到,康王妃即安排着手布置灵堂,但让礼部官员为难的却是旖辰坚持要亲手替福王小殓,他们做不得主,只好请示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眼见着旖辰并未悲痛欲绝,尚且坚强自抑,轻轻一叹,拉了孙女儿的手说道:“正该如此,才不愧是虞姓宗妇,是我卫国公府的女儿,去吧,好好送二郎最后一程,让他心无牵挂地走。”

可大长公主被旖景掺扶去了一处暂借歇息的客院后,到底忍不住咳喘了一阵,神情十分悲凉,旖景忙着替大长公主抚背,哽咽着说道:“祖母,您身子不好,不是说暂且瞒着您……怎么……”

“咱们国公夫人说瞒着的吧,她是这么叮嘱你二婶,让千万不能漏了口风,没这句还好,有了这句,你二婶哪还兜得住,可不就被我逼问了出来。”大长公主目光冷厉,到底忍住了悲痛:“我这就是老毛病,礙不得什么,我是担心辰丫头,她是个那样的性情,就怕她受不住打击……虽说刚才看着还好,但她是二郎的结发妻子,再怎么强忍,心里怎能不哀痛,景丫头,你得好好陪着辰儿,开解开解她,去吧,去陪着辰儿,别顾着我,祖母没事,这事不会这么过去,说不得接下来还会有风波,祖母还得留着这副身子骨做你们的倚仗,没这么快倒下。”

当旖景换好丧服再见旖辰时,她这才看见姐姐脸上有了泪痕,眼睛里也有了泪意,心里的酸楚再忍不住,搂住了旖辰的肩头:“姐姐,想哭就哭出来吧,憋着反而难受。”

“我不想哭,但忍不住……五妹妹,你姐夫昨晚还在劝慰我,他说若是当母亲的难过,腹中胎儿也会跟着难过,孩子那么小,他舍不得……五妹妹,我再也不想那么没用,什么都要王爷承担,我是他的妻子,是顺哥儿的母亲,我一定要保护咱们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才不负王爷这些年待我的情意,王爷他是被人谋害,我也不能让他这么冤枉的走……五妹妹,你姐夫还没走远,我知道他还在看着我,若我还是这么懦弱,他又怎能安心。”

“所以五妹妹,我不能哭,你替我哭吧,我听着你哭,心里也好受些。”

旖辰一身丧服,面若苍纸,只有眼睛像是布上一层红雾般,手指下意识地掐紧了旖景的手臂,当听妹妹当真放声痛哭,眼泪浸湿了她的衣肩,指掌才缓缓放松,两行清泪终是淌落下来,眼里的红雾消散了,坦露出的是难以言说的悲痛,与悲痛底下隐隐的坚强。

“五妹妹,我真恨我自己,糊涂了这么些年,直到今日才清醒了些,到底是晚了,没有帮到王爷一分一毫,可我不想再让他担心,他在极乐,应当无牵无挂。”似乎喃喃自语,旖辰轻轻摇头:“五妹妹,继母她是心怀叵测的吧,她从前那些话我从没细想过,只以为她是为着我好,可听了王爷昨日那一番话,再听她今日那所谓劝导,我真的才清醒了。”

☆、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

这日黄氏听闻噩耗后,原以为是庆王已经动手,哪知赶到庆王府,才听说这位竟然也身中剧毒生死攸关,一时大是惊惑,眼下她唯一的倚仗就是黄陶,而黄陶唯一能够翻身的期望就寄托在庆王身上,倘若庆王就这么丧命,黄陶兄妹的今后可想而知。

虽说濯缨园一案,黄陶对太子有护救之功,但天子并没有大肆表彰,也是因为接连发生那一系列的事由,让天子无睱顾及赏功,及到太子终于还是没逃过毒杀,黄陶就更不指望自己会被恩赏提携。

也只能是庆王克承大统之后,他才有扶摇直上的机遇。

故而黄氏因为雪姨娘憋堵着的那口闷气,与对卫国公的怨恨,再被寄以厚望的庆王生死难卜这么一件变故刺激下,越发膨胀起来。

她以为旖辰原来刻板老实,兼着福王的突然离世,悲痛欲绝下,并不会听出她那番表面劝导实为摧毁的意图。

可世事往往这么出人意料,旖辰遭受重创之余,偏偏清醒得很,非但洞察了恶意,甚至还联想到黄氏从前那些“慈母劝言”。

“自从四弟妹怀着恶意散布我好妒不贤的话,兼着母嫔后来屡屡刁难,到我不慎小产,夫人她屡屡规劝,说对于女子而言,夫君的疼宠不过一时,指望不得一世,要站稳脚跟,还得依托着个好名声,王爷再不受重,也是皇子,虽是他有言在先,我也不该就真随了他,万一王爷将来后悔,我的名声也已经毁了,那时只怕就会更受刁难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