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880)+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三妹妹下月会回王府住上一段,到时我先与她商量,听听她的意思。”旖景也只好先答应下来。

“若三妹妹没有异议,也许可以在三太爷几个孙女里择选。”虞沨提议。

旖景眼中一亮。

去年那事一闹,谢三太爷一家算彻底败落下来,镇国公甚至落井下石开了祠堂将三太爷除族,锦阳京中没人报以同情或者不愤,委实出了那等丑事,一家当中,除了孙子辈,老太爷得了赦免,两个儿子被斩首示众,两子四媳被流千里之外,名符其实有辱家门,除族也是情理当中。

谢琦得判徒刑,没挨过两月就暴病而亡,三太爷甚至没有去认领尸首,由得嫡长孙被抛至乱葬坑。

据说因为无人打点关照,已有两个媳妇在流刑途中病丧。

这一家哪里还能称得上公候贵族,连庶民都是不如。

那位上一世嫌弃夫君貌丑新婚次日恶打婆母因而被退的表妹,居然被三太爷嫁给了个年过五十的富商做继室,这还是嫡孙女,有个庶出的干脆被三太爷卖去了勾栏!

眼下情况是纵使有平民百姓愿意求娶这家获罪贵族的女子,也出不起三太爷狮子大开口喊出的礼金。

那几个金闺玉质的女儿前途一片惨暗,滕往西梁未必不是一条出路,至少安瑾不至苛待她们,还能得个锦衣玉食的娇养。

而根据西梁的礼法,妾室想恃宠而骄也是万万没有可能,不用担心三太爷这颗毒瘤的后代心怀叵测兴风作浪。

“仪臣的事圣上有无定论?”旖景更关心的是这一桩。

所谓仪臣,便是随同公主和亲前往西梁之臣,与使臣不同,这人是要在西梁“扎根”辅佐公主,倘若西梁有冒犯之举,仪臣可驳斥理论,修书返国请大隆君帝决夺,这人可算安瑾将来的盟友,当然最好是足以信赖之人。

“三殿下提议,是让孔奚临担仪臣之职,圣上已允。”说起这事,虞沨也是颇有忧虑。

“皇后族人?”

“不错,正是孔断事之庶子,此人乃三殿下陪读,历来游手好闲长宿勾栏,不过三殿下既然荐了他,应当有可取之处。”虞沨倒不担心孔奚临不尽心,据他观察,这位孔五郎与三皇子交情不像作伪,怕是早叛了皇后,唯三皇子令丛。三皇子无论于公于私,都不会对安瑾不利,孔奚临为仪臣并无不妥。

不妥的是三皇子居然愿意安排一个亲信前往西梁,这让虞沨隐隐觉得他的猜想又有几成落实,很是不安。

这一年间,安瑾一直住在宫内,受德妃教导礼仪,而乐阳女君也因受太后恩典居留宫廷——虽去年芳林宴上乐阳棋差一着与孟高定了终身,到底是西梁贵族,仅有自许或者大隆皇帝赐婚始终有亏礼法,需得等其父澜江公信托族人赴隆主持婚事,乐阳便留在了大隆待嫁,顺便也将西梁诸多事宜面授于安瑾。

庆氏欣然许可乐阳远嫁,在去年八月,乐阳与孟高已然喜结良缘。

“对了,今日我在宫中听闻一事,说是秦妃早产,却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圣上大喜过望。”虞沨忽而又转了话题。

旖景稍稍一怔:“太子妃上月才生产,秦妃竟然就早产了?”

也不怪旖景疑惑,委实自从去年六月,原本自请居丧一年的秦妃却被四皇子接了回去,说是白妃不慎摔伤,中馈无人主持,要秦妃回去主持大局,结果等七月中,秦妃就传出有孕的喜讯,后,又说秦妃孕吐太厉,性情越发急躁,甚至草木皆兵,固步于宅不见外人,便是白妃与邓妃也再未面见过主母。

江月好几次巴巴地登门道贺,都没见着秦妃,整个人跟霜打茄子似的,担心唯一愿意搭理她的贵人因为李氏那桩嫌话的事生了芥蒂。

太子妃上月在皇室的翘首以待下,诞下一名女婴。

而眼下秦妃竟然早产下皇长孙。

“圣上可有恩封之意?”旖景问道。

“你猜。”

旖景:……

半响才说:“我是认为太子仍在储位,皇长孙究竟由谁诞下并不能起决定作用,圣上就算恩封,也是因为总算得了男孙,正如去年喜得长孙女一般……太子妃产女而无恩封,越发说明隆庆公主是因为占长,与储位分毫无涉。”

“可四皇子与陈、秦两家却不会这么以为。”虞沨微微摇头:“我猜圣上将有恩封,四皇子怕是会得个亲王爵位,越发沾沾自喜。”

“二姐夫早就是亲王了,又能说明什么?”旖景蹙眉。

“心怀欲望者,但得益处,都会往愿景那头联想。”虞沨眉梢一扬:“我猜,大隆怕是又会多一位公主了。”

旖景也跟着扬一扬眉:“故布谜局?”

☆、第五百三十九章 没有渔翁,皆是蚌鹤

当今圣上尤其喜好对弈,据说当年陈贵妃初入东宫之时,就是凭借一手棋艺渐渐从宛妃手中争取了圣上一二宠幸,又有一说,那时楚王世子幼年多病,受先帝关爱,曾有一段时日在宫中养病,他的一手棋艺,多得那时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点拨。

便是如今,圣上也常诏世子到御书房对弈。

几位皇子也不乏与圣上对弈的机会,可惜多数只将目光局限于纵横之间,当棋局布于现实,甚少有人洞悉一着之后的玄妙。

一盘谜局,自从邓妃产女,受恩封为隆庆公主时就此展开。

到远庆八年,先是太子妃产女,紧接着四皇子喜得贵子,圣上龙心大悦,封四皇子为庆亲王,再封太子嫡女为显庆公主。

四皇子春风得意,并不为显庆公主这一恩封耿耿于怀,就连秦、陈两家也共同认为太子这回无非是沾了四皇子的光,先前隆庆公主是庶出已得恩封,这回太子终于有了嫡长女,若无恩封,岂非表明储位有变,而显四皇子风头太盛?圣上此意,是对四皇子的维护,天子偏向之心已经分明。

而皇后也暂时吁了口气,她倒认为皇长孙并不足为惧,圣上春秋鼎盛,太子更是未及而立,终于有了嫡嗣,虽是女孩儿,又未占长,即得恩封,正是张显圣上对太子的看重,而四皇子虽得亲王之爵,也如二皇子般,只是空头,并无藩邑,论来尚不及楚王实权在握,不过因为得了长孙,才有此荣耀罢了。

双方自以为占了利益,剑拔弩张隐于暗处,明面上依然是一团和气按兵不动。

皇后居于主动,储位若无动移,当然稳如泰山。

四皇子党也深知此时并非发作时机,圣上恩封太子嫡女无疑是个意会,依然是要平衡稳定,首届乡试已于今春二月试举,三月张榜,各地诞生大隆首批“举人”赶赴京都备考八月举行之会试,选三百名绩优者为贡士,再经随后召开的殿试,大隆政局将会产生新兴势力,没人怀疑这次殿试中选进士将会被天子委以重任,尤其头甲三员,即会成为炙手可热之天子信臣。

这才是圣上心头首重,在这当头,自然不容储位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