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87)+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那边厢,三个男子相互告坐,点了壶明前茶,若干茶点。

三人的交谈,完全没有半句涉及早先那场风波,仿佛那位想要以身相许的女子压根没有出现一般。

“霁和师兄,你也太不够意思,既然来了锦阳京,怎么不与愚弟联络,若非听世子提起,我都不知你千里来投。”贾文祥笑着说道,虽话中似有抱怨,神情却甚是愉悦。

他曾是宁海松鹤书院的学子,虽说不似李霁和这般有幸,得南儒丁昌宿的亲自教导,可两人确为同窗。

“本是想完全安定下来,再去拜会故人。”李霁和有些过意不去,抱拳一揖,以示歉意。

虞沨笑道:“某本是听卫国公世子提起,国公府有位丁鸿儒的得意门生,心生仰慕,想到文祥或许认识,才央了他做中人,邀约先生一见,还望先生莫怪某唐突。”

李霁和顿时受宠若惊:“世子言重了,若世子不弃,唤声霁和便是。”

贾文祥又说:“某离开宁海多年,常思念恩师,未知他老人家身子是否康健如常。”

“先生虽说已过仗朝之年,但身子甚是康健,日日早起,还能在院子里打上一套长拳。”

“如此甚好。”文祥便笑,又问:“早前仿佛听闻,恩师已将书院交给师兄打理,却不知何故来了锦阳?”

“不过是帮着师兄处理些书院杂务,某何德何能,如何能打理书院。”李霁和谦虚说道,他口中的师兄,指的是授业恩师的长子:“在下不才,求了先生数年,才得荐书一封,投往卫国公府为幕僚。”

贾文详闻言,微微有些疑惑。

南儒丁昌宿桃李天下,族中子弟更有杰出之辈,今年已是八十有三。早在数十年前,丁昌宿就不再亲自教导门生,唯有对李霁和,却是青眼有加。

若非李霁和有过人之处,一代大儒也不会亲自指点学术,可古怪的是,丁昌宿虽待李霁和不同常人,却不愿荐他入仕,以致李霁和已经年过二十,仍然还是白身。

于是一众门生皆笃信,恩师是想留李霁和继承衣钵。

可为何事隔多年,又突然许了李霁和入仕?

贾文祥虽说疑惑,只以为同窗师兄有难言之隐,也不好细问。

虞沨却说:“霁和师出名门,想要入仕大可不必如此周折,何故竟投往卫国公府甘居幕僚。”

自从辟除制废,唯有东宫、亲王方可自行选任佐吏,其余朝臣一律无权自选属官,故而为人幕僚者,想要入仕,只能依靠主家举荐,经吏部考核后方有机会。一些寒门学子,无家世为依,又无名师所荐,方才会选择走幕僚这条曲折的入仕之途,可是好比李霁和,他可是南儒丁昌宿的亲授弟子,大可不必走这么曲折的道路,只要一封荐书,卫国公必然会向朝廷举荐人才,或者投往亲王府,也可以直接为官,虽王府属官最高不过正五品长史,但若得亲王信重,最终入选六部或是中枢者也不是没有。

总之像李霁和这样的士子,无论走哪条路子,都不必屈身幕僚的。

李霁和浅浅一笑,似乎极为理解世子的疑惑:“某虽师出名门,不过是全靠恩师眷顾,虽然浅有才学,委实不敢自大,是否能入仕还看将来运数,之所以拜求卫国公门下,皆因为对卫国公心存敬佩,愿尽绵薄之力矣。”

他的意思,就是说并无入仕之心了,之所以甘作幕僚,那是因为卫国公人格魅力无敌,吸引他千里来投。

虞沨浅浅一笑,并没再问,却若有所思。

贾文祥却相信了李霁和的话:“卫国公忠直,又很有几分侠义之心,他府里幕僚尽管寒门出身,可若是有真才实学,不少都得了入仕的机会,比如那位林宗,从前正是卫国公的幕僚,眼下不也任职户科都给事中,虽说只是个七品,却是深获圣上信任的要职。世子或许不了解我这位师兄,我却是明白他的,以他之志向,必是想凭己之力入仕,不愿只靠恩师之名,要说来,也只有卫国公有这样的心胸和能力,师兄投在他门下,也是明智之举。”

不少幕僚,虽有真才实学,无奈主家并不愿举荐,一来幕僚一旦入仕,就脱了主家的约束,再难利用;二来当今朝局,金相与秦相之争越演越烈,以致不少寒士入仕艰难,纵使主家有心举荐,吏部也不会重视。

这也是因为世家与勋贵彼此拆台,互相打击,都不愿对方势大。

也唯有卫国公这样的重臣,深得圣上信重,自然成了金相与秦相争先拉拢的目标,他荐举之人,入仕的机会极大。

关于这些政事,贾文祥不过隐隐一提。

虞沨也好,李霁和也罢,也都没有往下深说。

三人品着香茗,渐渐把话题转到了经史清谈上,你来我往,颇多锦绣言辞,可见都是满腹经纶、学识不俗。

这边厢,苏涟越发地笑容可鞠,显然心里对贾文祥的满意程度再上一层楼。

旖景却甚是留意虞沨的言辞,心内也很是惊喜。

前世他卧病榻上,弱不经风,她更是不耐烦与他说话,或有交谈,尽是敷衍,完全不知他心中抱负,只知道他一笔书法极佳,画技也很是出众,他尤喜画竹,关睢苑里无论卧房书苑,壁上所悬之画作,皆为各异的青竹图。

那时她也想过,若世子不是多病之身,料其风采,应如青竹。

隔世再见,苍天有眼,让他早解体内余毒,再不似前世那般羸弱。

今日隔屏一闻,才知他胸中丘壑,诸多高于常人的见解。

这一世,他定当安乐无忧,一展抱负。

这一世,她当助他,以一生为报,补前世之愧。

玉指间的青花茶碗,碧汤清澈,映出旖景坚定而婉然的笑意。

☆、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

总之那个盛夏里如常炎热的某日,旖景见识了烟花巷的绮丽,旁观了一场小姑姑安排的闹剧,“刚巧”听得三大才子清谈,得知那位杜宇娘的确是个如假包换的妓子——

待三大才子离开之后,旖景迫不及待地追问了杜宇娘的底细,苏涟只道她是心生好奇,也并没有隐瞒。

杜宇娘除了是妓子,还是一个名叫五义盟的组织成员。

旖景起初以为五义盟是个江湖帮派,专替人行杀人越货的“阴险”事儿,可听小姑姑细细说来,才知道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般。

五义盟还是东明哀帝时筹建的帮会,首领身份极端神秘。

哀帝无道,放纵奸官污吏为所欲为,朝政混乱不说,普通百姓的生活更是艰难,常常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转眼间家破人亡。

这五义盟起初是以救济这些手无寸铁的可怜百姓为己任,劫杀了不少贪官。

后来,五义盟甚至与虞氏楚州军暗通款曲,为虞氏终夺江山略尽薄力。

大隆建国,五义盟便收敛了风头,严格约束帮众,再不行夺人性命之事,但依然一直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