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683)+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很快就到了九月初十,佛国寺之邀。

殷永一大早就起身,沐浴更衣,单骑往城郊而去,当到佛国寺,寻了个迎客僧一问,才知楚王世子竟早到了,正在茶舍里与同济大师对弈。

殷永随着小沙弥穿过正殿佛堂,曲曲绕绕到一处跨院,举目只见碧竹环绕间,一舍幽静,廊庑里仍是一袭天青长衣的世子端端正正地跽坐着,正在品茶,却并没看见同济大师,正自纳闷,已见虞沨向他看来,浅浅一笑,连忙整理了一番衣襟,上前恭正一揖,正欲寒喧,却见世子微抑手掌,示意他噤声,殷永直身之时,才瞧见窗内灰衣僧人与红衣女子正对坐着,僧人眉目间很是焦灼,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面前棋局。

殷永不由猜测那位便是同济大师,他久闻大师棋艺超群,难道竟被这女子难住了不成?

忍不住打量那女子,见她唇角噙笑,正襟危坐,目光清澈明亮,似乎感觉到有人窥视,侧面看来,微微颔首。

殷永不敢多看,忙垂了眸,随着世子示意跽坐在茵席上,只莫名觉得一颗心跳得失了快慢,耳尖莫明发烫。

大概过了两刻,才听茶舍内有人说话。

“贫僧服输,施主妙棋。”同济长长一叹,颇为沮丧。

“大师过奖,我赢得饶幸。”旖景笑道。

虞沨见已经分出了胜负,这才对殷永说道:“与我进来吧。”

先引荐了同济大师,殷永一听正如所料,越发对那女子好奇,不过也猜到是与世子同行之人,不敢冒昧,垂眸避视,却听世子又再引荐,才知女子竟是京都双华之一的广平郡主,楚王世子妃,又是吃惊,又有些庆幸,又有些惭愧,情绪瞬息间变了几变,但言行举止仍是谦谦有礼,不卑不亢。

“长安先与大师对弈一局,你是不知,大师今日听说我给他寻了个新棋友,已是期盼多时。”虞沨说道,先携了旖景,仍是坐在廊庑里品茶。

旖景透过轩窗,仔细留意殷永的举止,见他目不斜视,似乎全副心神都在棋局,更觉满意了几分,笑着替虞沨斟了茶。

当这场小聚结束,返回楚王府时,车與里旖景对殷永的言行表示了高度赞扬,虽他的棋艺一般,比同济大师大有不足,但棋品甚佳,无论输得多么“丢盔弃甲”也不焦不躁,当同济大师得意洋洋地要求再来时,殷永毫不气馁,全力以付,终于下出个平局,才小小打击到了大师,终止较量。

又赞殷永君子风度,竟毫不讳言己身之错,坦然承认父母有利用姻缘攀结权贵之心,难得的是并未非议黄陶与廖大。

总之,旖景一路上滔滔不绝,十分看好殷永。

虞沨开始还听得云淡风清,渐渐就有些计较起来,斜靠在车厢里安放的软座上,半天都没有回应一句。

直到旖景说了一句:“今日亲眼见过殷永之后,果然是一表人才。”

某人微蹙了眉,侧脸去看车窗外晃过的景致。

“不过幸好你早年就去了冀州求学。”旖景忽然又说。

阁部微讶:“这话又是怎么说?”

“你若是一直在楚王府,安然眼里看惯了你这么一个兄长,便是真有个潘安伫在眼前,只怕也觉得平常了。”原来旖景早瞧见某人的不豫,不动声色地拍了个马屁。

虞沨失笑。

忽地把人往怀里一揽,微咪眼角:“巧舌如簧,莫如以行动示意。”视线里,渗入青纱的金阳落在她的鬓角,清亮透澈的眼底,是他微黯的投影,柔睫纤长,在他的呼吸下颤颤忽忽,似乎促狭。

“旖景,还记得我们第一回来佛国寺?”他忽然问。

“当然记得,是你生辰。”

当时,她送上生辰礼,正是他珍惜的画作,那时便想,当时光从来,为何她忽然知道了他的喜好?

那时,不知她也归来。

更是从未奢想过还有今日。

他的鼻尖慢慢低下,轻触了触她的鼻尖,便是一吻,舌与舌才一相遇,两人相拥着坠入意乱情迷。

直到彼此的呼吸都艰涩起来,直到他的指掌已经拨乱了她的衣襟,在丰挺柔满处久久留连,直到呼吸变得滚烫,他才喘息着离开,贴紧了她的发鬓。

“咱们去东郊别苑可好?那里离得近些。”

章节简介——三公子是砖,四殿下是玉。

☆、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创,柳暗花明

四皇子自从与红玉姑娘闹市“邂逅”之后,推测着不出三日,黄陶必会登门拜访,哪知他老神在在地等了七、八天,依然没有盼得黄陶登门,四皇子不免有些疑惑——当时那位“搔首弄姿”一见自己,分两眼痴呆,一脸〖淫〗荡,分明自己一勾手指,那位绝对会毫无矜持地以身相许,原以为廖氏回去后必然会立即哭求黄陶来皇子府“道谢”。

黄陶这厮,既有意让廖家攀结官宦,得了这么一个天赐良机,怎么摁捺得住迫不及待?

还是因为自己皇子头衔太过吓人,让黄陶不敢冒昧?

四皇子难免就有些焦躁起来——眼见太子妃被禁,正觉得是怦击太子的良机,哪曾想自己反而因为些芝麻绿豆的疏漏被圣上痛斥一番,丢了户部的差使。

圣上这般小惩大戒,无非是洞悉了卓妃小产背后另有隐情。

四皇子原本也以为是秦相动的手,心里难免埋怨,请了秦相来,虽未厉声指责,言辞之中却也不满秦相轻举妄动,哪知秦相矢口否定,声称他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没有人手行事,四皇子冷静下来一想,倒相信了秦怀愚的辩解。

太子妃很有些手段,把东宫治理得壁磊森严,他经过多年苦心,才安排了一二耳目,却没有太大作用,打听不出什么关键的事,更何况秦相一介外臣,更不可能在东宫落毒“杀人灭。”陷害太子妃。

看来这次,他是无端被牵连其中,替人背了黑锅!

背后操手无非就是几个意在争储的兄弟,其中熟悉东宫,最有可能安插佃作的便是三皇子。

四皇子勃然大怒,想不到老三手段这般果辣,定是察觉了秦相蠢蠢欲动,才在这关头弄出一场风波,既合了圣上之意——废黜甄氏,又在皇后与太子面前示好,平息风波,维护太子储位牢固,顺便暗算了自己,实为一石三鸟。

从前还真是小瞧了老三,竟以为他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小受矬折的四皇子极度不服,就越发重视起黄陶来。

这么多年,老三装模作样、韬光养晦,谨慎如皇后都被他假面蒙蔽,只露出了黄陶这么个破绽。老三绝不会无端端收买这么个人,想来会有大用,可黄陶无权无势,究竟能派上什么用场?绝非是因黄陶为太子亲信这么简单!

老三与太子“手足情深”再经废妃一事,只怕更得太子信重,并不需要利用黄陶笼络太子探听机密,再说就凭太子那脑子,根本不足为虑,东宫那些属臣当中,三皇子将几个勋旧重臣置之不顾,反而笼络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黄陶,其〖真〗实用意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