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573)+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当下不敢再卖关子:“世子妃今日大发雌威……”

虞沨扫了他一眼:“会不会说话?”

晴空吐了吐舌头:“小的是满怀〖兴〗奋,一时口不择言。”这才将落英院的事说了一遍,绘声绘色,就像他亲眼目睹一般。

虞沨听完,却是沉吟不语。

她是要立威?应当不会这么简单,必是落英院的仆妇竟比想像当中还要恶劣,才让她忍无可忍。

前几回去安然那处,瞧着那些奴婢倒还恭谨,虽也知道是当着他的面不敢过份,总想着明面上应当也不会如何,又打听了二婶在月例、衣食上没有亏待,就撇开了去,岂知到了这般地步?

自己这个兄长,还是不够关注妹妹。

虞沨心里微有些歉疚,将书一抛,抬脚就回了中庭。

旖景这时仍在“大发雌威”尚未归来,虞沨已经叫了谢嬷嬷,问起落英院的人事。

“张氏是家生子,后来又嫁了单氏的哥哥,在王府仆妇里算是有些脸面的,夫人之所以让她去落英院,也是因着二娘柔弱,在那处轻省。”谢嬷嬷说道:“世子妃这么一立威,落英院今后可再不轻省了。”

虞沨又问:“单氏为人如何?”

谢嬷嬷轻轻一笑:“以奴婢看来,甚是贪婪,在利益上头分毫不让,心胸自然宽广不到哪儿去,往常就甚是计较,不过世子妃身份在那儿摆着,她也不敢如何。”

当然不敢如何,纵使是小谢氏的陪房,左右就是个奴婢罢了,虞沨却想,旖景应当看出了张嬷嬷与小谢氏关系非同一般,他家二婶虽说不是个重义的人,可最是锱铢必较,旖景要动她的人,便是为着较劲,也得维护着些,必然会显现出来,旖景明知如此,还狠狠将人罚了一顿,所为应当不是给小谢氏添堵这么简单。

难道是离间计?

好容易盼得某人踏着饭点儿“大胜而归”又听了一回正版的描述,虞沨越发觉得是自己多有疏忽:“委实没想到竟然到这个地步。”

旖景握着他的手:“你是兄长,便是去落英院,安然也不会请了你去闺房,正厅里也瞧不出来那些简陋,再兼着你是世子,那些个仆妇们再怎么也不敢在你面前放肆。”

“今后安然那处得多劳你照顾一些,还有她的婚事,原本当早议了,父王漠不关心,祖母也不过问,我到底是兄长,也不好问安然的想法。”

虞沨前些年一直在冀州求学,归来后又诸事缠身,安然自己也有心结,兄妹俩感情甚是疏漠,这女儿家的心事自是不会告诉兄长,也只有旖景去“套”。

“我会记在心上。”旖景颔首。

“张嬷嬷你要怎么用?”虞沨忽然又问。

旖景摇头:“只是有个模糊的想法,还想寻谢嬷嬷打听打听。”

“我已经问过了。”便将刚才那番话说了一遍:“我猜,你那模糊的想法,难道是要离间?”

旖景怔住,半响才叹:“阁部真是神机妙算,难怪灰渡相信你会卜算呢。”又微一沉吟:“二婶可劲地挑拨咱们这边的人,我们也得还以颜色,那单氏贪婪狭隘,又是二婶亲信,刚好可用,今日之事虽说是我下的手,可张嬷嬷心里难保不会埋怨二婶袖手旁观,她既是单氏的长嫂,单氏想来也会为她抱不平,不过这点火候还不够。”

“祝嬷嬷。”虞沨简短提醒。

旖景眼前一亮!

☆、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来人,青州寄信

单氏是小谢氏亲信,往常一定受命做了不少阴私,一家子荣辱又得依靠小谢氏,仅只今日这番小手段,便是单氏会心生埋怨,也不会真起了背叛之心为旖景所用。

要达到离间的效果,还得一番挑拨,祝嬷嬷虽是老王妃身边人,可一双子女却被小谢氏控制,小谢氏又才让通过祝嬷嬷的手,把疑是害人绝嗣的药转交旖景,无疑又捏了祝嬷嬷一个把柄,利用起来更加放心,小谢氏应当也会“珍惜”这枚棋子。

假若挑起祝、单二人不和,又逼得小谢氏保祝亏单,单氏心里的不满定会膨胀。

到那时,旖景便可侍机“施恩”。

单氏贪财,旖景钱多,收买的筹码不需发愁。

“贪婪之人,多为狡诈,仅仅是挑拨收买尚且不足,你要用她,必须攻心彻底收服,显示出与二婶强弱悬殊,让单氏明白,只有投靠了你才能保住利益。”虞沨又再提醒。

旖景有如醍醐灌顶,起身一揖:“多得阁部点拨,妾身已经有了轮廓,阁部省省心,细节上交给妾身去筹谋。”

虞沨失笑,胳膊一圈就将人搂了过来,不想偏偏春暮掀了帘子入内,才说了一句:“午膳好了……”定睛一瞧,脸就羞得通红,连忙往外头避。

旖景更是焦灼,好一阵挣扎,粉拳往毫无反应的某人肩头轻擂:“青天白日,阁部还请自重。”

虞沨轻笑,满带戏谑:“多谢世子妃点醒,我且等着夜幕四合。”忽而又想到她“身子不适”,眉间顿时忧愁了下来。

于是这一餐午膳,春暮秋霜两个历来“勤勉”本份的丫鬟居然躲懒,将碗碗碟碟摆在炕桌上后,也不安箸布菜了,也不侍立一旁了,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任凭旖景好一阵瞪眼也视若无睹,旖景只得纡尊降贵,亲自侍候阁部用膳,还时不时地引来阁部颇有些哀怨的注视。

膳后,两人移步正堂。

正堂左右,一间画室一间书房,经过婚前的一番整修,陈设布局都有了极大的改动。

就拿书房来说,南窗下设着的书案,虽说仍是朴实无华、未经雕琢,却加长了一番,案前设着的坐榻,别说两人,便是四人坐着也是绰绰有余,案上笔架笔筒成双成套,两侧各有九枝灯。

因着书房位于中庭,从此不会接见外客,没有设主座茶案,东西两壁都是高大的书架,架边摆着绿意盎然的植木,紫檀木的槅架将书房剖中分为内外两间,槅架间是长方门洞,这时竹帘高卷,露出里间敞敞一方地台。

里间东窗下,设着凭几茵席,窗台上摆着水仙盆栽,矮小玲珑的案几,式样仍是朴实无华。

西壁下三层矮架,码着齐整整的书册,有雕花香炉,玉釉青瓷赏瓶,设在槅架一侧。

窗外一丛瘦竹,青枝蔓延,纤纤扶疏。

一室静好。

五月的天气并未开始炙热,即始靠坐凭几时沐浴浅阳,肌肤上只有融融的轻暖。

里间北墙,两幅长卷,一幅是当年沐浑楼上两人共同执笔,将前庭的荷塘梅影纳入进来,一幅旖景十分熟悉,便是当年她索求的那幅《溟山春秋图》。

这时,女主人站在画前,神情满是讶异。

还在新婚,一时没有闲睱找出这幅画来,不想竟直接挂在了书房。

“怎么在这儿?”又像询问,又像是喃喃自语。

虞沨往茵席上一躺凭几上一靠,长腿舒展,看了一眼:“恩,春暮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