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542)+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旖景瞧着,铃铛倒也忠顺,这些年来,将冬雨盯得死死的,一言一行都不放过,便是上月,虞洲与冬雨在假石园里卿卿我我,那小丫头都盯在眼里,不过接近不得,没听见他们的话罢了。

旖景压根不需要“听闻”,也能将两人的谈话猜个八九不离十,无非是虞洲许诺发誓,冬雨痛表忠心罢了。

只铃铛原先是个三等丫鬟,老子娘都在庄子里头当差,让她一家陪嫁,原本的二等丫鬟便要减掉一个。

冬雨十分焦灼。

旖景迟迟不定,也就是要让她焦灼。

她想看看,除了宋嬷嬷,还有谁摁捺不住。

又忽地想起另一件事,因并州一行之后,接二连三的变故,竟顾不上过问腊梅,究竟李霁和向她打探了什么,趁着这日厘清了一些想法,便让夏柯唤了腊梅进来。

“五娘当真算得准,果然,十余日后,李先生又来寻了奴婢,奴婢依然犹豫了一些日子,这才答应了她,却是问张姥姥从前做什么营生。”腊梅一本正经地掏了个本子出来:“奴婢怕隔了些时候,难免会有疏漏,便将先生所问之话告诉了三顺,让他逐词逐句记了下来,五娘请看。”

旖景接过小本,逐一翻看:“稳婆?李先生寻的人从前是稳婆?”

“正是,可奴婢问张姥姥,她却矢口否认。”

旖景蹙眉,直觉是在哪里听过张姓稳婆这么一档子事,却须臾醒悟,李先生寻的这个,该是姓殷。

再往下看。

“果然问起了宋嬷嬷。”旖景喃喃自语,当见一句,眉梢微挑:“先生问过宋辐来历?”

“是,奴婢便告诉了他,原本是逃难来的,李先生似乎半信半疑。”

很微妙,先生何故关注宋辐出身?

“还问起这些年来,与宋嬷嬷交近之人。”旖景又再蹙眉。

“奴婢一一说明,可看先生的神情,似乎都没有太在意。”

“这是什么意思?”旖景沉吟:“竟问起祖母,是否待下苛刻?”

“是,奴婢也奇怪得很,当然说了实话,太夫人可是菩萨心肠,哪会苛待下人。”

旖景看到后来,一头雾水。

这位西席,关注的人竟然包括祖母?

似乎,他是要打听什么人,并且此人,应当与宋嬷嬷有联系。

且交待腊梅:“若先生再寻你打听,知无不言,还有,那个张姥姥……先生既找了去,必然是有线索指向,你与三顺说说,先查查张姥姥的底细,看她究竟是否先生所寻之人。”

沉吟一阵,又问道:“最近宋嬷嬷如何?”

说到这个,腊梅甚是积极:“五娘应没关注,可热闹了,先是罗氏又嫁了人,听说是给经营香粉的商贾做了继室,罗大家的这下可有了劲儿,在宋嬷嬷面前极尽显摆,说宋辐便是个奴才,有什么了不起的,眼下她家女儿可成了正经的主子,比跟着宋辐强出十倍。”

这话,旖景却依稀听了一耳朵,当时便觉惊异,不过一想到冬雨生母模样生得当真清秀,再嫁也不稀罕,遂又淡定了。

“还有便是莺声,与宋辐在庄子里请了轮酒,两人儿就过上了日子,年节下两夫妻回京,听说要将宋茗接去庄子,与宋嬷嬷狠狠闹了一场,最终不知怎的,还是宋辐服了软,没有把宋茗带走。”腊梅又说。

旖景脑子一转,登即便想到了是莺声蛊惑,宋嬷嬷哪里不知莺声在打什么盘算,怎会将宋茗交给她摆弄,庄子里环山面水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有“意外”。

不过莺声最终妥协,可是宋嬷嬷答应了她什么?

旖景记在心里,让秋月出去打听,宋嬷嬷最近有没入府,还有宋辐那头是否有变。

结果让旖景更是惊疑。

宋嬷嬷不久前求见了黄氏,黄氏没过多久,便向大长公主求情,说宋辐想照顾儿子,宋嬷嬷又舍不得孙子,母子俩闹了起来,宋嬷嬷无奈,便替养子求情,能否调回京城,去铺子里帮衬,只要离得近些,便是做伙计打下手也无礙。

大长公主已经同意了。

宋辐夫妇眼看就要归来。

只旖景疑惑的是,继母是当真同情宋嬷嬷,还是与她有所勾联。

不得不说,崔姨娘临终前的那一番话,始终让旖景耿耿于怀。

左思右想,旖景暂定了一个计划,决定试探一番黄氏。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计试探,莫名好友

连续两年新岁,宋嬷嬷的日子过得都是肝火旺盛,罗氏嫁人,只把她老人家气得血液沸腾,暗骂罗氏当真是个不安于室的,和离了才有多久,便寻了下家,把子女弃之不顾,还三天两头地回来显摆,前呼后拥簪金带银那阵势,看着都让人不齿。

那商贾也并非大富大贵,更是年近六旬,儿子都比罗氏年长,无非是贪图她美色而已。

待将来宋辐身份一定,有得罗氏毁青了肠子。

还有莺声那个小娼妇,也不知道给养子喝了什么迷魂药,竟对她言听计丛,硬是要将宋茗接去庄子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宋嬷嬷当然反对,哪知莺声媚媚一笑——

“娘,您老担心什么,媳妇如何不知?但只不过,媳妇却也没有那么歹毒,辐大爷是什么身份,茗哥儿又是什么身份,媳妇尽知,又怎么会害国公府的血脉?不过是体恤您年纪大了,一个人照管不周,也是儿子媳妇一片孝道。”

这一番话,对宋嬷嬷来说,又是一番五雷轰顶!

宋辐那个孽障,这事情连罗氏与冬雨都瞒着,居然漏给了莺声!

小蹄子无非是要用这个把柄,要胁她罢了。

果然莺声便说:“要媳妇说来,太夫人也不似容不得人的,再者老国公都去了这么些年,辐大爷又是子女双全,为奴为婢本就委屈,更何况在庄子里受苦?也难怪辐大爷心中不平。”

宋嬷嬷只好连番警告,才让莺声答应了不声张,但条件便是,不能再让他们夫妇二人待在庄子里,他们可是国公府四爷四夫人的身份,不说养尊处优,起码也不能吃苦受累不是?

无奈之下,宋嬷嬷只好寻了黄氏。

当然,她现在是一无是处,黄氏自然不会“体恤”。

但宋嬷嬷当然有备而来,提说起当年那枚兰花簪——后来奴婢才听说,簪子竟然到了三殿下手里,夫人,那簪子奴婢明明交给了您,因何外传?这话要是传去公主耳边……

黄氏定定看了宋嬷嬷好一阵子,尚且一言不发。

宋嬷嬷又是一声长叹:“夫人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将大娘教得这般‘贤惠’,当真不易,奴婢一直看在眼里,只是到底不曾意会了公主。”

很明显,黄氏的手段只能糊弄糊弄对后宅阴私知之不详的公主,那老人家可是心明眼亮。

好不容易才要胁住黄氏,宋嬷嬷松了口气,开始盘算怎么收拾莺声,在庄子里她够不着,等回了京都……一个贱婢,管教她死都死得糊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