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52)+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六妹妹早,怎么不见大姐?”旖景挨着六娘坐下,这般亲密却让六娘觉得几分怪异,一双清澈的眼睛看了过来,却下意识地挪了挪身子。

这些时日,旖景有意与六娘亲近,可六娘却始终怀疑她不安好心,加上本身又是个冷面人儿,于是固执地与旖景保持着距离,旖景也不以为意,只一昧地讨好,倒让六娘身边的丫鬟小篆都过意不去了,彻底放下对旖景的戒备。

见六娘没有答腔的打算,小篆忙陪着笑接腔:“大娘子等会子要随夫人一同前往贾府,忙着更衣梳妆,因此先回了芝兰轩。”

六娘很快又进入了书本里,摆明了对旖景的不闻不问,小篆与秋月都觉得屋子里气氛凝固,面面相觑,都甚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旖景也没有再打扰六娘,而是去了隔扇外的榻椅上坐着,恰好能听见祖母与母亲的对话。

“贾夫人亲自来送的帖子,我听她说的话儿,那层意思很明显了,如果母亲也赞成,今日我就给她个准信,也好教贾家聘媒正式提亲。”里间卧房,黄氏坐在大长公主的下首,谦谨和温婉地禀报。

苏涟是大长公主唯一的女儿,奉若掌珠,这婚姻大事自然只能由大长公主作主,若不是黄氏瞧出婆婆也属意贾家,是万万不敢贸然建议的。

只是原本以为大长公主会立即赞同,却久久没有收到回应,黄氏便有些不安,不由得看了一眼边上侍立的宋嬷嬷。

宋嬷嬷何等敏锐,立即笑着解围:“涟娘可是公主的心头肉,公主一时不舍也是有的,不过呀,眼瞧着涟娘已经十八,公主就算不舍,也得考虑着了。”

这一句话算是说中了大长公主心坎,她是不舍,无奈女大不中留,再是心疼女儿,也不能将她拘在身边过一世的。

“依你看来,贾家究竟如何?”这话却是问的黄氏。

“贾家是世家望族,祖上也出过好几任丞相要吏,虽说都是前朝的事儿,根底却始终还是稳的,贾大人现任太常寺卿,乃清要之职,也不在权势中心,他为人又稳妥,国公爷时常提起,也很是嘉许。”黄氏观察着大长公主的神情,仔细斟酌言辞:“贾夫人性情谦和,在贵族圈子里名声甚佳,膝下几个女儿也调教得知书识礼,媳妇打听过了,贾家大郎这么多年,也就只有一个通房,是身边的侍婢,也是个老实本份人……”

数十年来,公公身边可不曾有过什么通房,黄氏只担心大长公主对此会不满,可贾家大郎毕竟二十五了,身边若是连个通房都没有,也实在说不过去。

略微犹豫,黄氏瞧不出大长公主的喜怒,也只得硬着头皮往下说:“贾家大郎虽说眼下只是礼部铸印局副使,尚未入流,可到底是进了六部,又是松涛书院的门生,还有家世撑着,将来前途是不用操心的,就是配咱们家涟娘,他仍然算是高攀了。”

大长公主的嫡出独女,要说不高攀的,也只有皇族子弟,可亲王们都已经婚配,皇子们又比苏涟要矮一辈,因此她也只能低嫁了。

自从三月除服,不少勋贵女眷都找黄氏转弯抹角地提起涟娘来,也都奢望着能与卫国公府联姻,就连金相府上的太夫人,也好几次别有用意地称赞自家的儿子,可黄氏在大长公主面前一提,都没了下文。

黄氏猜度着,婆婆应该是不想小姑嫁去重臣府中,这也难怪,如今金相与秦相势成水火,朝堂争夺激烈,而卫国公府更成了两方拉拢讨好的对象,谁让婆婆是圣上的姑母,国公爷又受圣上信重呢?这个时候若是与金相或者勋贵联姻,也就是摆明了态度,要与秦相、前朝功臣世家作对了。

而贾家虽是世家,却不在权势中心,就算涟娘嫁过去,卫国公府的立场依然还是中立。

依黄氏看来,这门亲事实在是最合适不过的。

旖景这时在隔扇外“窃听”,也尝试着琢磨其中的厉害关系,好歹最近看了几册史书,她对联姻的事也有了较深的认识,明白像自家这样的门第,除了考虑对方的人品德行,更要注重姻亲的政治立场,可隔了许久没听见祖母的回话,不由也为将来的“贾姑父”悬心。

知道后事的她,当然希望小姑姑与贾家大郎能如命定那般,缔结良缘、两情相悦的。

“母亲……是否媳妇哪里考虑得不周全?”大长公主的沉默不语,终于让黄氏稳不住了,忐忑难安地询问。

“你想的倒也周全,不过涟娘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只怕不合世家的眼……”大长公主总算出声:“这会子我还在,又有她长兄撑腰,也不怕旁人挑剔她,就怕将来有个万一……”却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不吉的话来:“这些年来,贾家大郎的行事我也看在眼里,的确很不错,也是个有担当的,不过还是先不要给贾家准话吧。”

这是什么意思?

屋里的黄氏与宋嬷嬷一时都琢磨不透大长公主的用意,外头的旖景也听不出来祖母这算是赞成还是反对。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今后的日子还得靠涟娘自己,我想先问问她的意思。”大长公主也不讳言,瞄了一眼隔扇,眼睛里略带笑意:“景儿与风儿都进来吧。”

正聚精会神的旖景吓了一跳,知道祖母耳聪目明,早知自己在外窃听,不由吐了吐舌头,深吸了口气,才去拉了六娘一同入内。

心虚地看向罗汗榻上正襟危坐的祖母,见她目中温和,并没有责备的意思,旖景方才吁了口气,与六娘行了福礼,乖巧地坐在一旁的锦墩上。

大长公主便道:“看见两个孩子我才想了起来,不是说魏先生已经提了辞呈,可择定了新的西席?”

黄氏连忙回答:“国公爷最近公务繁忙,一时还没有心思管这事。”

旖景见宋嬷嬷立在一旁,心思忽动,灵感一闪,便接嘴道:“祖母,父亲不是有个幕僚,正是松鹤书院的门生,岂不是合适?”眼睛只看着宋嬷嬷,见她毫无反应,旖景又加了一句:“听大哥哥时常提起,说是个才华出众的,仿佛叫做李霁和。”

宋嬷嬷依然垂眸屏声,对这个名字并不敏感。

旖景不由笃定,至少在这个时候,宋嬷嬷并不知道李霁和此人,可分明李霁和对宋嬷嬷心有怀恨……

这两人之间,必有纠葛,宋嬷嬷不知,李霁和却明白,这能否说明,也许与宋嬷嬷结仇者并非李霁和本人?

要说两人年龄之差,足足隔辈,难道是李霁和的父母与宋嬷嬷有旧怨?

若是李霁和真能做了这个西席,将来与他便有进一步接触的机会,说不定能查探明白。

大长公主却摇了摇头:“他是名门学子,又专程来投,想来是指望着出仕,只怕不耐烦做你们几个小娘子的西席。”

旖景微微有些失望,可想了一想,依然没有放弃争取:“这位先生据说是丁鸿儒亲自教导的门生,若一意出仕,大可由丁鸿儒直接荐举,又何需做父亲幕僚这般曲折,祖母不如先与他提一句,若他为难,别勉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