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20)+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五娘放心,这些天奴婢会盯紧了莺声,若她真悔改了万事大吉,若再出什么幺蛾子……那可就是自寻死路。”秋月立即请命。

旖景十分赞许:“那你可得不眨眼地盯着,从现在开始。秋霜跟着我去一趟松涛园吧,既然洲哥哥今日休沐,想来大哥哥今日也不用去国子监的。”

春暮情知五娘是为了自己的事,满怀感激地在后头一路目送。

苏荇已经十五,自然不会居住在内院,松涛园位于国公府东路,除了经二门走夹道过去,穿过梅花林绕过镜池,也可以从沐晖楼外东侧的角门到达。

阴沉了好些时日,今天总算阳光明媚起来,旖景坐着肩與——绿卿苑离松涛园委实有些距离,她今早在马背上颠簸了两圈儿,本就疲累不已,后来一见到虞洲,仇恨唤醒了她骨子里倔强,只觉得疲劳尽消,可这会子卸了劲儿,又觉得膝盖往上酸痛得几乎不是自己的血肉,走一步就像踩在了棉花上一般,为了自己与身边的秋霜着想,还是让两个婆子抬了肩與。

一路上,但见草木森碧、琼花似雪,扑面清风里,暗香馥郁,仰面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云层有如浮絮,轻移慢卷,随聚随分,令人心旷神怡……美好温暖的季节,是能让人暂时忘却仇恨的。

旖景微笑,允许自己在这一段路程,什么也不想。

抬肩與的婆子训练有素,走得又快又稳,不过多久就到了松涛园前。

苏荇正在书房里用功,听说五妹妹来了,连忙迎了出来。

明媚的阳光里,束发少年身披青衫,龙行阔步而来,剑眉斜飞,唇角温暖,略微呈现蜜色的肌肤焕发着正值华年的光彩,并不比那阳光逊色半分。

记忆卷涌,旖景想起那一世最后一眼见到长兄,已经成了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僵硬地躺在竹榻上,面色苍白又泛着乌青,双目微张,眸子里却是让人绝望的死寂与灰败,以致于让她瞬间产生怀疑,这具尸体并不是她一母同胞的兄长,而是一个陌生人。

旖景微微咪起眼睛,飞快地平息了忍不住上涌的泪意,笑着迎向苏荇。

兄妹俩的感情本就十分要好,便省了许多闲叙,隔着乌木案坐下,旖景就说了来意。

“想着哥哥或许有同窗是宁海人,不知能不能打听一番?”旖景很有些迫切,一多半是因为好奇,想知道宋嬷嬷有个什么样的侄孙。

“这事你问我就对了。”苏荇笑道:“不需去问同窗,咱们府里就有个如假包换的宁海人。”

旖景微微有些疑惑,其实高祖皇帝还有祖父祖籍都在宁海,国公府里自然也有宁海籍的下人,可他们大多数都在锦阳扎了根,好几十年没回去,哪里会知道宋嬷嬷的侄孙。

“是前些时候才来投靠父亲的幕僚,来自宁海,还是松鹤书院丁先生亲自教导的门生。”苏荇解释。

旖景心中一动:“哥哥可知他的姓名?”

“当然知道,叫做李霁和。”又问:“五妹妹问这个何意?”

旖景心里头念叨着这个名字,嘴上却是敷衍了一句:“早听说南丁北魏,是大隆朝齐名的两位大儒,听闻松鹤书院的门生来了家里,一时有些好奇。”

其实李霁和这个名字,前世时她曾听过,犹记得那是嫁入楚王府的第一年秋,孱弱的世子硬撑着病体,陪同郁郁不解的她坐赏关睢苑里一片红枫,冷不丁地提起了李霁和,问她是否在卫国公府听说过此人,她当时心不焉,只是摇了摇头,随口问了一句李霁和是谁。

世子说这人原是卫国公府中幕僚,宁海人士,乃鼎鼎有名一代大儒丁昌宿的得意门生,后来卫国公将此人荐给了楚王,时任王府正八品纪善,又说无意之中发现,这个李霁和虽说离了卫国公府,却依然对原主人颇多关注,尤其是还买通了王府内院门上管事,打听宋嬷嬷的事情,世子觉得蹊跷,才知会了旖景一声。

当年的她不会将这些小事放在心上,转过身就抛诸脑后了。

可现在想来……

一个幕僚为何打听宋嬷嬷,他们俩唯一的联系便是都来自宁海,难道是旧识?

“这可是巧了。”旖景笑道:“哥哥何不请了李先生来,也好顺便一问,也许他就知道宋百户家的情况呢。”

苏荇见妹妹心急,只道她是关怀春暮,不由感慨:“妹妹果真是长大了,也懂得关心身边人儿了。”便叫了个丫鬟进来,吩咐她让小厮儿去一趟前院,请李霁和过来。

当一身浅灰细纻大袖长袍,长身玉立,眉清目秀的男子出现在旖景面前,她立即就否定了刚才的想法,这男子不过二十六、七的年龄,宋嬷嬷已经离开宁海四十多年,又怎么会是旧识?可心里未免更觉得疑惑,不知这男子为何关心宋嬷嬷的事。

李霁和只以为世子请他来,不过是论书或者对弈,不想却见到了一个小娘子,不免也有些诧异,便多打量了两眼,刚巧与旖景的目光一碰。

好清丽的小娘子!尤其那双乌眸,清澈明亮,仿若幽幽潭水,能从人眼睛里直淌心房。

便听苏荇引荐:“李先生,这是我五妹。”

原来是国公府的千金,李霁和微微一笑,浅浅一揖。

“先生无须多礼。”旖景连忙起身还礼,又再细细打量这男子,心里十分讶异。

分明是初见,可为何觉得这人有些熟悉?

当旖景发怔之时,苏荇已经将所请之事道来,而旖景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没离开那男子的面庞,因此她清晰地看见,李霁和眸子里飞快掠过的阴冷,当听见宋嬷嬷三个字的时候!

仿若流星,稍纵即逝。

此人与宋嬷嬷必有过结!旖景不无兴奋地想。

却听李霁和说道:“宋百户有五子,两嫡三庶,嫡长子已经成婚,其余三子尚小,最大的也才十二,唯有嫡次子今年二十有二,尚未婚配,想来世子打听的人,就是他了。”

大隆朝官宦子弟,最迟十七、八岁也会议亲,这二十二岁还是个光棍的,多数都有些蹊跷。因此李霁和才说了一句,苏荇与旖景两兄妹下意识都蹙了蹙眉头。

卫国公世子有这反应不奇怪,可一个豆蔻少女能这么敏锐,不能不教李霁和惊奇,因此他再次打量了旖景两眼,才又说道:“宋二公子在宁海恶名昭彰,无论是贵族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无人不知。”

果然,一如旖景所料。

“先生能否仔细道来?”旖景问。

李霁和直言不讳:“宋二仗着是官宦子弟,为人跋扈嚣张,少年时候就喜欢打架生事,欺凌弱者,在宁海早就臭名远扬,这些年更是闹得不成样,包养戏子、眠花宿柳不说,与身边小厮也不干净,百户府里每年都得死上几个丫鬟,说是因病,实际上都是被宋二生生生折磨至死。”

这些话当着闺中女子面前说来多少有些不合适,因此苏荇便有些尴尬,可李霁和瞧见旖景依然是面色平静,心中暗自称奇,却听那小娘子忽然问道:“先生认识宋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