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267)+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有王妃温言劝慰又主动关怀,阿茹自是感激不已,尽管扭捏,却还是说明了担忧的事。

原来,魏氏已经露了口风,待长女及笄,就要定了她与魏家郎君的婚事。

随着时移日转,大隆国政也有不少变改,新税改革经过番轰轰烈烈得以顺利实施,但心怀不满者也不在少数;科举取士,使得官场之势又呈崭新局面;军制改革当然使得君权更加巩固,不过新生势力与心怀不甘的旧勋之间,争夺隐隐。

最关键的是,圣上已经十六,大婚一事将要提上议程,权势圈子里自然不少观望,圣上/将要亲政,辅政王愿交权否?

临淄候沉沦酒色,无心权势,魏氏的胃口也不算太大,这对夫妻关心的唯有一点,怎么把爵位顺顺利利地交在次子手中,把嫡长子杜颂踩死脚下。

自从杜颂远征,魏氏就楚心积虑地张显亲生儿子杜挚的才名——一个十岁的幼/童,硬是被临淄王夫妇打造得才华横溢,仿佛天生英才,杜挚刚刚十二,临淄候就递了折了,以长子失贤,次子德高为名,希望朝廷破例封杜挚为世子。

辅政王百忙之中,竟抽了空闲,说是要考较一下杜挚。

得出的结论是,此子虽好学上进,然传言也太过夸张不实,倒也没有彻底驳回,称杜挚年幼尚小,依律不及确立世子之龄,此事后论。

魏氏倒不气馁,因她想来,辅政王的态度明显,杜颂恶名在外,辅政王也不能妄顾事实,“后论”就是态度,将来等杜挚够了年龄,朝廷再没借口拖延,必须注意的无非是,坚决不让杜颂有翻身的机会。

后宅妇人看来,杜颂的唯一助力,也就只有他一母同胞的妹子将来夫家,必须未雨筹谋。

另一方面,在魏桂贞不遗余力地挑唆下,她的母亲魏大太太终于坐不住了,提警小姑子:“这几年来,小贱人常去王府小住,想必早动了心思,可得仔细着,别让她得了机会真嫁去辅政王府,让杜颂得定辅政王这么一门靠山,挚儿将来就算得了爵位,也是个摆设……依我说呀,有门婚事倒合适,就是昌平伯府三郎。”

“短见!”魏氏完全不给大嫂留脸,冷笑一声:“辅政王是什么门第,凭阿茹也敢肖想?辅政王三个嫡子,将来一个亲王,另外两个也必是郡王,就阿茹那性情,她是当得了亲王妃还是郡王妃?不过是看着那孽障救过一回公主,王妃不愿担个知恩不报的名声,才对阿茹有些照顾罢了。再说昌平伯府那三郎?亏你想得到,谁不知道他是外室所生,又天生痴傻,这门婚事一定,楚王妃能袖手旁观?”

“再怎么说你才是大娘的嫡母,婚姻一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楚王妃再尊贵,也没有立场插手。”魏大太太十分不服:“就算王妃看不上阿茹,你也别忘了,不少人家可都惦记着大娘,娶了她进门,就是与楚王府搭上了关联,谁让长乐公主与那小贱人要好呢。”

魏氏睨了大嫂一眼:“就算你说得有理,王妃碍于人言不愿插手,候府嫡长女嫁给一个外室生的傻子,岂不摆明我这嫡母不慈?我倒有个主意,不如咱们两家联姻,让阿茹做你的儿媳妇,魏家是世宦大族,又是亲上做亲,无论旁人还是王妃,都没有非议的道理。”

那魏大太太早不愤瑶茹抢了宝贝女儿的风头,才出此毒计,哪里肯娶她回去当儿媳,魏氏又说:“小贱人是个什么性情,你还不知?最是软弱可欺,你轻易就能拿捏住,她翻不出你五指山,大侄子也是委屈这几年罢了,待将来……圣上已经十六,太后早有意选后,这事拖了这么长时日,一直未定,什么缘故?我看呀,辅政王把持朝政这些年,势必不愿罢手!可这些年,辅政王得罪的人不少,多少旧勋被他削了兵权?还有那些个寒门出身的士子,又多少恨不能跻身权贵?势必是要趁此时机争取圣上信重,鼎力支持圣上亲政,卫国公可是圣上嫡亲外祖父,还掌着京卫重权呢,辅政王能有几成胜算?”

魏氏冷笑:“眼下最要紧,就是让阿贞加紧讨好欣安公主与太后,争取后位!待圣上亲政……那时,你就算把小贱人治死了,楚王妃与长乐公主又能如何?大侄子成了皇后兄长,哪家名门淑女娶不得?”

魏氏这“大饼”当真画得又大又圆、油香四溢,让魏大太太兴奋不已,于是瑶茹的姻缘就这么定了十之八/九。

可出乎魏氏意料的是,楚王妃根本就是恣意而为不忌人言,也毫无婉转试探的态度,王妃娘娘干脆利落诏见魏氏,开门见山做媒——

番外之九——危险!有阴谋。

其实旖景原本并不特别喜欢瑶茹,因她生性懦弱行事瞻前顾后,不那么投王妃的脾性,不过瑶茹温柔敦厚循规守礼,倒不让王妃反感,兼着她处境可怜,王妃对她又多了几分怜惜,更别说晓晓有诺在先,女儿既然答应了保瑶茹周全,王妃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关于瑶茹的婚事,旖景却也觉得有些犯难。

说到底,还是瑶茹太过柔弱毫无主见,别说皇族宗室,嫁去勋贵世族也不是那么合适,那些表示意向的人家,大都也是看着瑶茹与长乐公主交好,出于别有企图,而并非对瑶茹的真心认同。

杜瑶茹自身不是精明强干的人,倘若嫁去大族贵胄之家,又不能处理好那些复杂的人脉与事务,处境实在堪忧。

但杜瑶茹始终还是候府嫡长女,身份在前,她的夫婿也不可能是寒门商贾。

旖景想来想去,认为最好还是问问杜颂的意思,她到底与瑶茹非亲非故,没得自作主张的道理,问瑶茹自己的打算?楚王妃深深认为除了把这丫头逼得双靥涨血娇羞不已以外,不会有别的结果。

可是王妃也没有杜颂音讯,这事最终还是烦扰了辅政王。

无论国政军情任何机要,辅政王都不会瞒着王妃:“大隆军队已经逼得北原北廷军连连退守,奈何当今北廷王虽无能,却还有贤臣辅佐,眼下若能攻克梁州、圈津两道关隘,不出一年,即可彻底摧毁昭康氏的统治,而驻守在此的却是阴家军,最是骁勇善战又凭借天险……总之多年对恃,我们并没占到什么便宜,阴家姻亲古月氏眼下深得昭康氏信重,家族嫡女为北廷王后,族人位及丞相六部等中枢要职,这古月氏的确很有本事,有他做为后盾,阴家军可谓毫无后顾之忧。”

“所以……”

“所以两年前席志上了道密折,谏言行离间之策,意在摧毁北廷王对古月氏的信任……席志声明,此计为杜颂所献,因而眼下杜颂已不在我大隆先锋军,由他带领一支细作打入北廷都城,用一绝色美姬祸乱宫廷。”

原来如此,这就是说,与杜颂通讯要千万当心,绝无可能因为瑶茹的婚事冒险联络,使得军国大事面临万一闪失。

那就只好王妃自作主张了。

“实在为难的话,考虑一下二郎三郎,杜大娘子到底年长他们几岁,有你再教导几年,说不定就能独当一面。”辅政王想当然的支招,他并不了解杜氏大娘的脾性,不过只听晓晓时常念叨人家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