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246)+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活口才能作为要胁,死人只会让苏荇心灰意冷再无后顾。

“夫人助纣为虐,就不怕牵连三弟?”董音冷冷追问。

眼下是要尽量拖延时间,只要黄悝迟疑不决,便可能等到援兵。

“莫听这话,董氏即使有胆量自绝,凭她的心志,决不可能加害琦哥儿,只要掳得琦哥儿在手……”黄氏尖声喊道,毫不在意利氏手里的簪子已经刺进了她的血肉。

但董音却打断了她的话:“我即使下不得手,三婶也会下手!我母子二人宁愿丧命,也绝不被人利用,我母子二人是为君国为家族而死,九泉之下,当见列祖也是昂首挺胸,可是夫人!你想想三弟,今后他怎么面对亲长家人,怎么面对人言指责,三弟好学上进为有志之士,难道你真要因为一己贪念让他无颜面世从此自暴自弃?”

“不需跟黄氏废话,贱人早就丧心病狂!”似乎是感觉到黄氏的挣扎,利氏怨愤冲顶:“黄悝,你听好,你若不弃剑投降,我立即把你姑母扎个对穿,你要立功,就踏着你姑母的尸体上来!”

利氏的话显然激怒了黄悝,但也有效震慑对手不敢妄动。

哪知黄氏却怀必死之心,只要为苏芎争取富贵,争取这一线机会,决不能让夫家再有翻身之境。

她就不信,懦弱无能的大儿媳妇真做得到这般心狠手辣,杀子自绝!

如果黄悝束手就擒,天子更无胜算,兄长也只有死路一条,而卫国公府却能继续荣华,苏荇将来仍能继承爵位,楚王必会受重,苏旖景堂堂正正的楚王妃更是一生显贵。

黄婉的子女决不能有此善果。

决不能让九泉之下赵氏那老虔婆笑话他们兄妹。

她已经没有后路,只有孤注一掷,就算是死,也要拉着黄婉的子女陪葬。

“二郎,悝儿,你是奉天子圣令,为国除奸,要以大局为重!董氏决不会自尽,在场之人也决不敢对世孙下手,他们只是在拖延时机,莫要犹豫,想想你爹娘,想想你兄弟,你若迟疑,他们性命难保!悝儿动手,否则姑母死难瞑目!”

只有天子最后获胜,兄长才能扬眉吐气,有兄长在,三郎便能继承爵位,除三郎外,卫国公府皆为逆贼,成王败寇,世人怎会非议三郎?

黄氏深吸口气:“悝儿,你若再是迟疑,姑母便咬舌自尽!”

话说得这般坚决,黄悝也是热血男子,当然不会再有迟疑,虽两眼涨红,却决然下令:“动手!”

许氏立即一把扯住董音:“家勇还能抵挡一阵儿,我们从后院退走,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能轻生。”又喊利氏:“二嫂,快撤离。”

利氏咬牙,本想拉着黄氏一块撤走,目光一睨,见儿子虽已被仆妇解开绳索,但脖子的伤口却血流不止,心中一阵剧痛,黄氏又用力挣扎起来,宁死不肯妥协,利氏一口恶气直冲咽喉,揪着黄氏的领口,手腕高高抬起,簪尖冲向黄氏颈骨重重一刺——

惨烈的痛呼尖厉响起。

利氏把黄氏一搡,推给一员家丁:“拿她挡剑也好!”

众人往后院角门奔出,而黄悝也紧随其后,多亏有那些忠勇的家丁舍命阻挡,好在黄悝为了攻入角门火铳已经耗尽,眼下没有火器袭击,但却有京卫身负弓箭,不敢针对董音母子,一箭却正中许氏肩头。

“三婶!”见许氏中箭,董音大急,立即掺扶住踉跄前扑的许氏。

“别管我,你与琦哥儿快走!”许氏咬牙说道。

娇弱妇人肩负箭伤,实不能行走,许氏把董音一推,朝向利氏喊道:“快带荇哥媳妇走,万万不能让她母子落于敌手,二嫂,眼下只能靠你……”

“不,三婶,我不能置你不顾。”董音却也推了一把利氏:“二婶,琦哥儿拜托给您,这些人是要我活口,不敢加害,我会与他们周旋,快带琦哥儿走。”

利氏也是迟疑,可看黄悝又再斩杀了一员家丁,往过冲来,情急之下,也只好含泪奔逃。

利氏重伤黄氏,眼下生死不知,黄悝心中自然悲愤,两眼已是血红,一腔怒火尽都倾泻于许氏身上,见她负伤,高举冷剑,却被董音挡在剑刃之下。

“别以为我不敢杀你!”黄悝恨声。

“要杀就杀。”董音毫不退让。

可这一剑到底还是迟疑……

也就是这么稍微迟疑,忽有一人袭向黄悝,是抱着他的腰跌扑下去!

☆、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

黄悝一个鲤鱼打挺,恍眼见着竟是个锦衣男子像泼妇般的扯着他的裤脚不放,高举利剑就要劈下,又见突袭之人仰起面颊,横眉怒目满面尘土,竟然是他长兄黄恪!

“二郎,有本事就冲我用剑!”黄恪匍匐在地只抱紧黄悝的一条小腿,苍白着脸却鼓紧腮帮,一副英勇就义的模样。

黄悝耳畔“轰”的一响,脑子里一团乱麻,怎么长兄出现在这里?

主将这么一呆怔,那些个京卫自然就住了手,眼睁睁地看着“老大”被“老大亲哥”抱住了小腿。

站在稍后的一人忽觉身后风声锐利,不及反应就觉肩头一阵刺痛,长剑坠地。

苏涟一身戎装,再是一鞭子挥下,又有一个逆勇捂面倒地。

杀声四起,数十亲兵涌入,将黄悝等团团包围。

大势去也,这四字在黄悝脑海一掠而过,万念俱灰齐涌心头。

一时犹豫,痛失良机!

这时再往回看,利氏把握时机掳黄氏在手拖延那一时片刻十为关键。

时间重头,当黄悝率众攻击卫国公府,苏荏令亲兵在府内消极防守,外头苏荇安排的伏兵却与兵勇刀剑相拼,这时,小姑姑苏涟已经听闻黄陶兵败,根据“约定”,是她要去卫国公府增援的时候,贾府虽只是世家,不能蓄养私兵,苏涟却还是郡主,手里有两百亲兵,如果与数万京卫遭遇当然寡不敌众,可一旦黄陶势败撤退,城中乱逆无首,苏涟就能在这两百亲兵护卫下增援卫国公府——苏荇也知二弟苏荏本领有限,一家女眷又为弱质,三弟四弟虽识骑射却从不曾面对险情,作用有限,为防万一,才拜托了小姑姑恃机增援。

这事不能提前,小姑姑到底是贾家妇,遭遇动乱,先得安护好夫家才能顾及娘家,只能等到大势定后,贾家无虞,小姑姑才能脱身。

哪知苏涟率队出来,恰巧遇见从东安门败走的刘惟部众,虽说苏涟习得大长公主一手鸳鸯剑法,三两下就把刘惟斩落马下,可对方到底率着数百巡卫,纠缠了大半个时辰,又耗费了些许时间处置俘虏,比预定晚了些时候到达祟正坊。

正巧就看见祟正坊外,古秋月居然与黄恪拉着手焦灼得团团转。

原来古秋月带着人质黄恪赶到祟正坊,里头逆勇与京卫已经交战,古秋月人手有限,牵涉进去说不定反而难以脱身,而楚王府亲兵都已布署出去,也不能援助。

黄恪随古秋月一路进城,耳闻目睹大约也知道几分情势紧急,古秋月为了说服他,干脆把天子策划归化失守的事坦诚布公,黄恪这真君子悲愤填膺,晓得自家老爹是助纣为虐,只恨不得当即触柱,古秋月好容易才把人劝服,让他将功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