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238)+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卫国公苏轶借着这回与北原开战,威胁北原将领构陷,欲将归化失守嫁祸天子与秦家。

陈相原本就不够果决,听了天子这番话后,冷汗直冒。

他已经被顾于问与嫡长子携手洗脑,认为太皇太后到底是天子嫡亲祖母,痛恨的只是秦氏党羽,无论如何也不会危害君帝,实在对天子决心与慈安宫你死我活大感震惧。

这万一要是事败……可真就如临深渊。

犹豫不决的陈相来见太后,自然是领受了一番教诲,陈相顿觉自己没了后路,眼下天子箭在弦上,不可能收手,就算他不插手,一旦事败,慈安宫能放得过陈家?

是以陈相只好领命。

贵妃主动提出要送祖父一程。

太后甚为赞同,她也知道自家父亲的缺点,颇信贵妃聪慧,有她再叮嘱一番,陈相行事才会更加果决,确保朝中不会产生不利天子之言,而让慈安宫罪名昭著。

可贵妃的一番话,却是让祖父将她暗中誊写的一张名单交给慈安宫,并对太皇太后直言禀报,天子受秦氏蛊惑,欲行大逆不道之举,让慈安宫小心警慎。

陈相大吃一惊,脑子里彻底成了一窝乱麻。

“祖父切记,此事不可交给大伯,而必须由您转交,才能确保陈家不被牵涉。”陈贵妃苦心劝道:“我知道祖父在想什么,倘若天子大告功成,陈家便即权倾朝野,或许还笃信,倘若我诞下龙子,将来必为储君,怎能背后拆台,陷天子于不利?可是祖父有没想过,万一圣上事败,陈家将会如何?”

满门抄斩、家破人亡!

“倘若太皇太后并无防备,眼下就算知道此事,也于事无补,可倘若太皇太后已有防范,有苏、楚两府鼎力相助,圣上胜算极微。”陈贵妃长话短说:“陈家必须留条退路,祖父这时对慈安宫示诚,无论谁胜谁负,陈家都可自保。”

陈家不涉兵权,并没有参与逼宫,至于舆论,无非是胜者才有望掌控,倘若天子真能如愿夺权,陈家也可造势,让严、苏入罪,就算太皇太后供出陈相曾有“背叛”之行,天子为了制衡秦家,也不会打击陈家,并且陈贵妃以为,陈家对慈安宫仁志义尽,太皇太后大势已去,未必会陷陈家于不利而让秦家独大。

反过来,倘若慈安宫成为最终胜者,天子别说帝位,性命但且难保,可陈家因为及时递讯,便是与政变划清界限,才能受到宽赦。

只有这样,她腹中胎儿的性命才算安稳无忧。

恰恰,陈相将天子书信亲手交给黄陶时,正闻有人禀报楚王夫妇与老王妃竟然入宫,黄陶蹙眉思量,怀疑楚王已经有所防范,察觉今日会有事变。

陈相越发胆颤心惊,更无犹豫,当一入宫,就立即求见太皇太后。

而手里握着那张虽不能称为决一胜负关键,却实在也算至关重要的名单,虞沨更是胸有成竹。

“娘娘,天子为了掩人耳目,只好让太后出面诏见诸多女眷,而我们,眼下却能将这些人家的子侄男丁堂而皇之聚集起来……保护。”

太皇太后重重拍案——就这么办!

☆、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

在“红叶宴”的名单中,没有灵山、桐浦二卫指挥家眷,这两卫驻营正在汤泉宫附近,想必天子已经将其收服。

对于已经矢志不移者,显然用家眷威胁的办法已经没有作用。

而正如虞沨所料的是,这部份人并不太多。

另外,不少亲卫如金吾、虎贲等总旗、百户等家眷赫然在上,这一部份,皆为防卫皇城之禁,看来天子确有打算用以要胁部份奉先帝之令效命慈安宫之亲军卫部。

虽然宫卫们大多以忠为重,不过为防万一,虞沨仍然建议太皇太后授令虞榴暂时将这部份统领撤换,提擢他人代任,杜绝有人被对手扰乱心志,发生逆叛之事,当然并没有隐瞒他们原因,是以家眷被天子“掳扣”者大多咬牙切齿,暗恨天子无德,竟用阴诡之策,不忠不义,在担忧家中女眷平安的同时,更放心不下的是家族会否因为这场风波惹火烧身。

能入宫卫者,大多为勋戚,尤其能授领队者,多为勋望子弟,深知今日这场动乱关系重大,虽被暂时夺权,也都表示理解,并叮嘱部众势必要听令行事,在竭力防卫皇城的同时,若有可能,千万要救下家眷。

而虞沨根据那张名单,会同显王、虞榴、贾姑父、苏荇等协商一番,越发笃定天子手中并没多少“死忠”,黄陶所率,除了他们安插进去的“间佃”,真正效忠天子愿为其出生入死者大约只有两万余众,这其中,应当还有部分必须留守灵山防护天子安全,逼宫军力不会超过两万。

“就算两万,倘若分散攻击不足以击溃皇城宫卫,而神机营内臣孙致敬已被笼络,天子应当会动用火器。”虞沨提出。

“估计黄陶会率大部从平安门正面攻击,千步廊有六部官员,其中部分还是秦氏党羽,黄陶利用他们,打的是让咱们投鼠忌器的算盘。”显王说道。

“慈安宫靠近隆宗门,因而皇城西门也当是黄陶突击重点。”虞榴补充道。

正南的平安门,以及位于皇城西北的西安门应是黄陶率部突击重点。

“别忘了还有个刘惟,他手里也有千余巡卫,兼他与北城兵马司指挥交好,这里又有千人,估计会往北、东两门。”贾姑父手里的铜尺,从北安门往东安门长长一划。

“父王与堂叔当着重防于平安门,这里,决不能失。”虞沨微微蹙眉:“而大舅兄,务必快速击溃西安门逆勇,我们的耳目据守西城,想要出城劝服京卫众部,走此门才最便捷。”

苏荇称诺:“必不辱使命。”

虽说众人料定黄陶会分重兵往西安门突击,但预先安排的卫部也可被据守西城的耳目放行,里外夹攻,快速击溃并不算难度,神机营掌管京中火器,孙致敬虽是内臣,仅只之一,而另一个内臣当然被慈安宫掌握在先,不可能与孙致敬同流合污,孙致敬利用职权能偷运私用的火器有限,而西安门并无城台,再者西安门往里,与宫城西华门还隔着大片水域,火炮等笨重武器不便快速移入,是以,虞沨断定黄陶会将重器集中于攻下平安门。

虽说名单到手,太皇太后已经针对安排,将女眷受控将官之族中亲长子侄一网打尽,以此用作牵掣,但也必须遣使出城说服诸指挥投诚,不在天子一击不中时以为后援再度逼宫,否则诸人不明形势,难保不会为了自保而遵奉天子令下,而能顺畅出城的途径,只有西城。

“父王与堂叔当适时拖延,为保黄陶大部难以撤往西城。”虞沨说道。

“由谁说服各卫方为合适?”贾姑父提出关键问题。

只因人选是为关键,苏荇虽是卫国公世子,凭着卫国公的名义对各卫虽有影响,但年纪尚轻,从前又只是中书舍人一介文官,眼下虽是宫卫,任职尚短,份量稍显不足,显王又身负重任必须牵制黄陶,难以抽身,虞榴为宫卫之长也不能擅离职守置关键不顾,贾姑父自问自己更不够份量,严家众人虽是国戚,但同样只是文官从不涉及军务,似乎也不足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