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181)+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无比失望,原来屁股没能决定眼光的决非皇后一人,天子当真不惶多让。

“圣上,此事不需再审,皇后质疑楚王妃谋害皇子的动因并不成立。”太皇太后淡淡一句,仍是想尽最后一回劝警:“以哀家看来,定是这宫婢心怀恶意,暗害皇子而嫁祸他人。”

“采莲只是区区宫婢,怎会这般胆大妄为?娘娘,皇儿可是您的曾孙儿,是圣上长子,是天家血脉,如何能放纵真凶而让他含冤不血?娘娘,您显然包庇苏妃,臣妾不服!”皇后率先急躁,紧握着拳头,这下眼圈倒是真有了血红。

太后也甚是惊讶,破天荒地认同了皇后的看法,但话要说得婉转得体许多:“母后,皇后所言不错,大皇子可是圣上嫡长,却被人扼杀沉塘,如此罪大恶极,怎能不深究真凶?”

两者的言辞里其实各有涵义,皇后到底心虚,只说长子,而不知就里的太后却点明“嫡长”二字。

天子与秦子若心中各是一沉,天子想到的是,太皇太后只怕已经知晓了大皇子并非嫡出,虽说早有预料,可没有料及的是太皇太后竟然当真决意维护苏氏,这般情势,还想敷衍掩盖,说明什么,说明慈安宫根本不想放权,目的是倚仗苏、楚之势与先帝手诏架空帝权把持朝政。

天子如何还肯退让?事到如今,唯有撕破面皮,当着宗室与朝臣的面,必须把苏妃置于死地,虞沨若是不服,也以同谋定罪,当着史官朝臣众目睽睽,难道苏、楚两府还敢为此逆上?只要他们采取行动,自己便能名正言顺的镇压,太皇太后即使搬出先帝手诏,却也不能妄顾礼法,否则也是包庇不臣而逆上篡国的大罪。

必须让太皇太后妥协,放弃苏、楚两府联势胁君。

而秦子若无疑更是哀怨酸楚,眼睛里就像下了场雨,直直看向殿中与苏妃并肩而立那个挺秀身影,太皇太后若知皇长子并非嫡出,势必是他泄密,可他明明承诺在先,可就连这么一件事,还是辜负了她。

怎能如此狠心绝情?

你可知道,我委屈求全,我坦言布公,以致被家中父祖埋怨,皆是为了争取你的些微情意,我竭力避免的事就是与你针锋相对,难道我的真情实意就是这般廉价,换得的不过是无情背叛弃之如履?可直到这时,我也不忍埋怨你……可是我不会放过苏氏,不会就这么一败涂地,倘若不能争取你的真心,那么,也要得到你这个人。

没用的,楚王殿下,我早有预防在先,即使知道倘若被逼无奈而行此策,会心如刀绞,因为你,辜负了我。

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更不会放过苏氏,她必须要死,你越是维护,就是逼我越是妒恨。

就算会被你怨恨,我也不能放弃与你并肩,我好不容易才走进你的人生,再不会离开。

子若姑娘肝肠寸断的幽怨神伤这回得到了回应——

却是来自于旖景带笑的眼神,笑意浓郁。

两人的目光隔空这么一触,天子却已经沉声说道:“皇祖母,此事必须深究,恕孙儿不能从命。”

“很好。”太皇太后依然不温不火:“既然圣上决意如此,那么便由哀家亲审,势必让今日这桩案子水落石出!既然皇后笃信宫女之言,认为是楚王妃心怀怨恨,那么今日流光亭那场争执便是促发此事的根本原因,一应命妇当场耳闻目睹,倘若她们不明就里,出宫又不知会有多少流言蜚语,莫若将众人诏入正殿听审,当有公断,也不会妄加揣度再生风波。”

并不待天子意下,太皇太后拔高了声儿,诏入殿门前候令的侍宦,让将一应命妇引领入殿。

帝后倒也没有反驳,横竖要将苏妃入罪,还需要些微旁证,一并诏入听审,到时作供也省得再诸番折腾。

太皇太后又让楚王夫妇归座,眼见着旖景到底不曾折膝,皇后一口闷火憋在胸膛,好歹被秦子若拉了拉袖子提醒,才冷笑摁捺——休要得意太早,待到罪证确凿百口莫辩时,谁也保不住你,还怕没有折辱的时候!

又有不少宫人鱼贯而入,悄无声息就在正殿那两列主座后备下供命妇跽坐的竹席锦垫。

虽然一番忙碌,空旷的殿堂转眼济济满座,可整个过程近于鸦雀无声。

嫔妃居前,命眷在后,大家心照不宣按品阶跽坐下来,虽说各自心里都在揣摩今日这番一触即发的情势,可别说交头接耳,就连落座时那衣裙佩饰的摩擦碰撞些微之声,也控制得十分低轻。

太皇太后再一开口,竟是直接询问这时才随着女眷们悄无声息入内,侍立一旁的卫昭:“大皇子遭遇不测之事,可知会了张选侍。”

帝后的神色都是一僵。

而多数不明内情者也难掩讶异,大皇子遇难,何故要特意知会一名选侍?

“皇祖母!”天子忍不住阻止,毕竟这事当众说来甚为难堪,而皇后更是要担以庶乱嫡的罪名,他若不保,秦家岂不寒心?在座大多数,可都是秦氏党羽!

“怎么,圣上不是要想水落石出?”太皇太后淡淡一个眼风。

天子微一扬眉,难掩丹田的躁火。

简单的一个“是”字出口,却有铿锵之意。

太皇太后收回目光:“阿昭,张选侍如何?”

“启禀娘娘,选侍惊闻噩耗,痛不欲生,当即昏厥,后经医官施针救醒,却说一句……”卫昭微微一顿。

“直言不妨。”太皇太后沉声。

“娘娘容禀,张选侍原话是,定为皇后下的毒手,大殿下决非意外坠水。”

殿堂里一片死寂。

多数女眷死死垂眸,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也只有太后敢把震惊当众表达:“这是怎么说?!大皇子是皇后嫡出,皇后怎会加害?”

而皇后这时已经坐蜡。

“太后,你难道不觉皇后今日太过冷静,听闻大皇子不测……张选侍那才叫痛不欲生,而皇后,却比往常更加注重仪态。”太皇太后冷笑道:“盖因大皇子根本不是皇后所出!”

皇后的哽咽总算是彻底静止,正殿更显死寂。

而秦子若依然是用那幽怨的目光看向斜过。

“皇后,大皇子究竟是谁所出,张选侍又是什么身份,你可敢当众说来。”太皇太后扫了秦家母女一眼,自然把秦子若的眼神扫入眼睛,沿着手臂好一片鸡皮疙瘩活跃,那神情就越显嫌恶。

秦子若也像是感觉到了太皇太后的冷厉,清醒过来,眼见姐姐抖着嘴唇不知怎么应付,而天子也是一脸黑沉,虽晓得自己的身份不宜插言,但“求胜”的欲望实在过于急切,咬牙往前,屈膝跪倒:“娘娘,民女有言,望娘娘恩准上禀。”

这下干脆连“婢子”都不称了,成了民女。

太皇太后心底冷笑两声,却一挥手臂:“今日既是公审,秦氏你又涉及其中,准你辩驳。”

秦子若一个叩首,才斟词酌句:“大皇子确为张选侍所出,而张选侍,原名小嫚,实为千娆阁中清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