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152)+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自是又让李公公抱来了一堆奏章,声称多名御史连番上本,而楚王妃清白有失一事也闹得沸沸扬扬不能扼制,这么下去皇族声誉扫地,实为不妥,希望太皇太后早作决断。

太皇太后也从善如流的翻阅了那些奏章——好家伙,措辞锋利,个个义正严辞,有趣的是尽是虞沨弹劾之德行败坏者,无一漏网。

太皇太后便也把虞沨的奏章转交,问天子:“圣上可知这些人的德行?”

天子脸都青了。

弹劾奏本皆为虞沨所上,但看在天子眼里,却是太皇太后背后主使!

更别提太皇太后接下来就“商议”着要撸了卓进的官位,问罪于他。

天子尚且固执:“就算这几个言官被楚王弹劾,可楚王妃一事也的确伤及皇室声誉。”

太皇太后冷哼一声:“圣上莫不以为单凭流言与几个心怀叵测者上疏,皇室就行废妃之举便能挽回声誉?圣上!这几个言官皆为妄顾礼法之徒,其身不正,其言如何能信?圣上也莫与哀家打马虎眼,难道不知此番风波之后是秦怀愚在兴风作浪?”

这话一说开,太皇太后愤怒难忍:“先帝早有遗命,令你重用苏、楚而防范秦、陈,陈家也就罢了,哀家也晓得太后一心为你并无私念,陈相的贪欲实有限度,秦怀愚却不同!若无他在后挑唆,圣上如何会忌备卫国公?圣上可是打算不遵先帝遗命?圣上莫急分说,你何故执意要楚王废妃,何故之前要逼迫远扬另娶秦氏?我且问你,难不成秦氏一族,仅只因为秦七倾慕楚王,就不顾世家声誉纵容秦七恬不知耻之行?秦怀愚分明居心叵测,欲得楚王一系助益掣肘皇权!”

“难道圣上只信秦家,而妄顾先帝之见?圣上可还有为子之孝,为君之公?”

“圣上登基以来,行事多有荒谬之处,哀家诸多容忍,多以劝谏为主,但圣上若一意孤行……哀家也只好请出先帝遗旨!”

这话让天子大为恐慌,安坐不得,起身垂手听训。

但他实在不甘!

他岂能不知秦怀愚之欲,但倘若不是先帝临终之前那番警辞,更有诸多掣肘,逼得他不得不重用秦、陈!

先帝分明有令传位于他,却偏偏不留手诏,以至于他不能名正言顺!

苏、楚又只奉太皇太后之令行事,如何不让他忌惮?

眼下他的对手不是秦家,而是太皇太后,是严、苏!

还有楚王,原本打算分而治之,他才容忍秦家作为,可他本有打算,并不会达成秦、楚真成姻好。

却不想虞沨竟然油盐不进,一昧奉承慈安宫,不把他这天子看在眼里。

如此,只能逼迫楚王妃陷于死罪,虞沨若要执意妄为,那么便让他夫妻二人一齐赴死,且看显王是否还会袖手观望,眼看独子陪葬而不弃暗投明。

无论如何,在今时今境,还不能舍弃秦家。

天子表面顺从,却满腹阴谋的告辞。

太皇太后却不防天子已生破釜沉舟之念,她才觉得松了口气,却又被皇后闹上门来——这一番,就当真是“鬼哭狼嚎”的架势。

☆、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响雷,猝然当头

皇后大闹慈安宫,当然不是为了楚王妃的事,而是这日清早,寿康宫有诏,太后与之“商议”册封内侄女陈氏为贵妃一事——关于此事,太后自然先与天子达成一致意见,事实上天子并不在意后宫再增加一员,是否贵妃也觉无关紧要,压根不察此事会导致陈、秦争执,天子眼下并无闲情消耗在后宫诸丽及其家族的争权夺势上头,他必须全心稳固帝位,而他看来,陈、秦不和才更利于将来统治,臣子们倘若团结一致了,他这个天子岂不要被这些人合力套上铁环,由得人牵着鼻子走?

但皇后显然没有体会天子之意,当然就算体会,也不会赞同姑且。

她认为她被太后欺负了,这不仅仅是打压,而是打脸。

太后先是把持宫务不交,皇后早有不满,奈何礼法孝义在上,便是秦相也不支持她“夺权”,这便罢了,太后眼看着秦嫔颇得宠幸,立马就要安插个侄女位及贵妃——这可不一般,贵妃需得要册封仪式,也是手持宝印的高位,兼着还有太后撑腰,摆明将来是要协理宫务,完全将她这皇后架空。

这回皇后倒也没有混闹,虽哭声响亮,说的话却也在理——

陈氏不过庶支嫡女,又非潜邸旧人,有何资格越过已经育有大公主的邓妃,甚至力压太皇太后族人淑妃严氏一头,不合法度,是太后偏心,有失公道。

牵连上严妃,太皇太后便也生不满。

严妃虽为庶出,却是嫡支,论来与陈氏的身份也是不相上下,又比陈氏先一步进宫,凭什么就要屈居在下?

而且太后这事做得不够周全,竟没有先与太皇太后“通风”,直接越过她先让皇后妥协,什么意思?无非是先把这事敲定,太皇太后纵有不满,也只能妥协。

虽太后眼下掌管着宫务,但太皇太后却是尊长,皇室内务,依据礼法,也需要太皇太后先点这个头。

是以这回,太皇太后并没有斥责皇后,而是温言软语的劝慰,让她稍安勿躁。

立即就诏太后问话。

于是太后越发暗恨皇后“不贤”——在她看来,陈家众多兄弟,陈参议就不需提,唯有二哥才是真正血缘至亲的手足,奈何当初先帝将人处死,为了大局,太后必须隐忍,可对陈二爷始终抱愧,为了弥补,有意让二爷的嫡女三娘进入后宫,将来好把皇后取而代之,自打晓得二嫂的意愿,要为三娘争取贵妃之位,太后心里是赞同的,但她也明白太皇太后会有阻力,不说严妃这桩,便是吴籍案,太皇太后心里对陈家势必怀有嫌隙,怎能应允让陈氏女儿“一人之下”,凌驾众妃之上?

是以太后才打算先逼迫皇后服软,只要皇后赞同,天子也没意见,太皇太后便不能一意孤行。

哪知太后并没能压服皇后,而是直接点爆了皇后这包炸药。

这事情就胶着下来。

又说天子,这一日确实是胸有成竹而来满脑腹懊恼而归,非但没有逼压着太皇太后处治楚王夫妇快刀乱麻地做个了断,反而又折了一员大将——吏部尚书卓进。

虽说让韦记接手吏部天子也能接受,但太皇太后的强势态度实在就像一块生铁般直接拍进了天子的胸腔,维护卫国公府,拉拢楚王,是什么意图?还不是想把他这皇帝架空,已经超出了掣肘的范畴,竟是完全把他当作牵线木偶随心操控的势态。

但天子暂时也只能屈服,明面上不敢争执,唯有暗下策划阴谋。

可他一腔怒火需要发泄,针对旁人无用,秦相便倒了血霉。

天子完全不省自己对此事纵容包庇、推波助澜在先,这回十分怨怪起秦相自作主张行事不慎——监察院这么多守礼循法的言官不用,居然尽用一屁股烂帐的小人,轻易就被人拿捏把柄,把卓进也牵涉进了这趟混水,功亏一篑还是小事,更加气愤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