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035)+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金元轻轻一叹:“为了大局,不得不勉强玉转与大隆贵女联姻,我那时想,倘若他所娶非人,将来邑君夫人因为玉转不被宗家看重,小瞧不满,以致夫妻失和甚至反目,实在对玉转不住……好在让玉转遇着了安瑾,看着你们两和和美美,情投意合,我真是如释重负,再不觉得亏欠了玉转。”

西梁民风开放,女子们说起这些情事,也不似大隆闺秀那般扭捏,安瑾这时已经有些习惯了,不习惯的是金元的语态,这时笑道:“瞧金元说的,活像她是我与伊阳的长辈一般,论来你还得称我一声表嫂呢,该罚,晨微快快给她满酒,三杯!”

一旁卫曦正在自斟自饮,闻言立即执罚,毫不手软。

金元接了酒,十分豪爽地仰首饮尽,眼见着既是属臣又是密友的卫曦尚且面不改色,依然是正襟危坐却云淡风清的神态,笑着打趣:“晨微,你当年说过,就没打算再返大隆,要留在西梁安居乐业了,我那时便承诺,只要你看上我西梁男子,无论身份,即可提出,我都会成人之美,眼下你说说,可有中意的人选。”

卫曦显然更加习惯西梁风俗人情,全不在意,不过回以一笑:“若是我有看中之人,势必直言不讳,不过殿下,臣遵循家训,不至二十不虑婚姻一事。”

金元见安瑾很是好奇,却礙于与卫曦并不熟近不好多问,很热心的解释:“安瑾你是不知,晨微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家训,比如她家男子不准纳妾,除发妻之外,甚至不能有通房,父母不得轻易干涉子女姻缘,婚姻一事必须要子女自己认同,父母对子女只重幼时德才之教,而不能强迫子女择业,只要子女不行奸盗败德之事,无论从商抑或入仕,父母不可勉强,尤其是卫家女儿须得二十才嫁人为妇的家规,又是一桩匪夷所思。”

安瑾惊讶道:“晨微莫非是宁海卫家的女儿?”——放眼大隆,大约也只有宁海卫家才有如此古怪的家训,当然并没有闹得世人皆知,不过安瑾却是听说过的,自于来源,便是卫昭姑娘,那位可是跌足长叹过:“真恨我不是出身在宁海卫氏一支,那一支的女儿才教洒脱恣意。”

这回换金元好奇了:“安瑾怎么知道?”

卫曦笑道:“宁海卫家原本与青州卫家同宗同族,东华公主长兄楚王之母正是出自青州卫家。”

安瑾虽知卫冉兄妹实际上是长兄“故人”,却实不曾料竟然是出自宁海卫家,这时越发惊叹:“我原也听过些传言,都说晨微是蔷薇娘子后人,竟当真如是,难怪晨微习得剖腹治疾之术。”

话本里关于蔷薇娘子传奇的经历多不可考,但笃定无疑的却是她的确嫁给了卫氏族人,并且还是东明丞相,但那位卫丞相娶了蔷薇为妻,到底还是受到了家族的排斥,赐婚的皇帝驾崩后,卫丞相便携妻归隐,就此从卫氏宗族分出,在宁海自成一支,后人为了区别,将之称为宁海卫氏。

“这么说来,你们两位也有亲戚情份?”其实金元并没关注过卫曦的出身,直到卫冉来投,卫曦引荐时才提过自己家族,卫冉后来被薛国相看中,讨要去安插进了庆氏宗家,兄妹俩的身份又被西梁官方伪造了一番,也就是金元把安瑾当作同盟,这时才毫不讳言罢了。

当下,金元又以此为由,硬逼着卫曦与安瑾共饮一盏,作为“他乡遇故亲”的庆酒,安瑾便转了话题:“金元,你将我们打趣了一番,接下来,可该我这嫂嫂审一审你。”安瑾故作严肃,正襟危坐:“大君这回得立军功,威望大增,你究竟有何打算?”

☆、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怀妒恨

安瑾问的是大君立威有何打算,自然不限于儿女私情,金元一来已将安瑾引为知己,再者与伊阳夫妻又是同盟,当初伊阳君可是对她示诚示忠,不惜政治联姻也要助金元问鼎储位,眼下大君归来,成了金元最有威胁的对手,于公于私,安瑾的“审问”都合情理,金元应当释疑。

她沉默一番,自斟了一盏酒,缓缓地品了半盏才再说道:“就算安瑾今日不问,我也打算找一时机与你夫妇二人坦言,大君相比于我,更加适合将来引领臣民繁荣西梁,我们应当鼎力助他,才更利君国强盛。”

安瑾并不觉得惊讶,其实自从大君归复西梁,金元非但没有排斥阻挠插手妨碍,反而对他立足西梁多有助益,甚至还主动上谏陛下册封大君爵位时,安瑾与伊阳都料到金元不会与大君为敌,所以,她这时也只一句:“愿闻其详。”

“安瑾可知浩靖六郡几难攻克?”金元不答反问。

“倒是听伊阳说过一些。”

“北原对呈耶、东郑两藩早有觑觎,这回他们争执纠葛不乏北原从中挑唆,打的就是吞并的主意,起初是薛国相谏言,北原对两藩时有滋扰,西梁每回资助兵力不堪烦扰,兼之若是拿下两藩,才有望攻克浩靖占据险关,故定将计就计之策,待北原强占两藩西梁即有名义反攻,当初表哥与我相商,筹谋着是否能趁此机会攻下浩靖一、二边郡时,我尚且觉得是表哥好高鹜远,便是薛国相也不看好。”

金元轻轻一叹:“表哥当时并未坚持,甚至不曾为此恳请增兵,但他却做到了,我实在心服口服,原本还有与表哥一比高低之心,眼下尽都变为满怀饮佩。”

安瑾表示怀疑:“大君这回用的是间计,使北原内乱,论来,也有投机取巧之嫌。”

“薛国相也曾动过这样的心思,但却无从着手。”金元顿下手中酒盏:“这事并不简单,虽我们早知北原王子间也存争权夺势,但实难利用,安瑾细想,倘若暗察不得浩靖守将与哪位王子早有勾结,怎么能说服十王子生出刺杀太子之心,并且北原王刚好就让太子监战,而太子偏偏逃过了刺杀,并得藩国相助有望安然潜返北原,十王子才会惊慌失措,不惜勾结守将谋逆。”

倘若太子死了,十王子奸计达成,浩靖守将自然不会擅离职守,西梁也无机可图,这其中当真是错了一步脱了一环也会白费心机,更重要的时机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达成的确大不容易,而这一回,大君甚至没有动用西梁间人,说明他在北原早安排了自己的佃作,而且作用要比西梁原来的间人有用得多。

“此计还有绝妙之处,便是北原王这时也听说了浩靖守将与十王子勾结,十万逆军正往京师,故而,他必须调兵征讨阻挠,如此一来,北原便不及组织兵力夺回浩靖,我们也能趁势布防固关,驻兵浩靖,镇服遗民,待北原王庭平乱,浩靖已经被我西梁稳握手中,有雄兵据险郡,他们再想夺回难于登天。”金元继续说道:“浩靖六郡一直是陛下心里的死结,甚至有不能征服实为遗恨之叹,这回表哥能一举夺下并且稳守,已经尽获臣民信服,君王器重,确为西梁将来强国之君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