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009)+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但他现在已经被黄氏搞得满腹怨尤,恨不得离家万里。

卫国公自然知道黄氏的作为,这时却没有答应:“你在溟山书院这些年,学识上颇有长进,瞧着心性也沉稳了许多,为父甚觉宽慰,不过身为士子,总有出师的一日,你能躲一世的清静?无谓之事无需理会就是,静心学业,争取将来一举通过童试,考个监生的资质。”

又说黄氏,被秦子若那番话激昂得心潮澎湃,她受了这些年的小看委屈,终于是盼得扬眉吐气的时候,想到大长公主被皇后“提点”满面尴尬却不得不服从的模样,黄氏笑靥如花,喜悦的模样一直维持到卫国公掀了帘子进来。

“我听门房说,你让备下车與,打算三日后去吉庆坊黄府?”卫国公脱口就是一句。

黄氏低眉顺眼地回禀:“三日后是二哥府上庆宴……”

黄陶受天子信重,竟任命他为京卫指挥同知,只比卫国公矮了一阶,也属从三品的要员,天子甚至恩赏了黄陶宅邸,三日后正是迁居之喜,黄陶当然要为此举宴。

黄氏自然也是与有荣焉,虽说她家二哥眼下仍是国公爷的下属,但在天子面前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有了亲哥哥做倚仗,黄氏自是不比毫无依靠时谨小慎微,非但堂而皇之地让门房准备车與,还列出长长的礼单交给许氏准备,作为贺礼。

“夫人,你哪来的二哥?莫不是忘记黄陶已被除族?夫人的兄长是建宁候,可不是黄同知,夫人谨记。”卫国公冷冷打断黄氏的话:“属下乔迁,没有上司准备厚礼的规矩,夫人越发不知所谓,既然这般糊涂,还是静养着好,免得贻笑大方。”

说完拂袖而去,只余黄氏目瞪口呆,那笑容却仍然僵持在脸上,显得尤其滑稽。

“国公爷怎能这么说话,也太……”蓝嬷嬷红着眼圈替黄氏不平。

却见她家夫人脸色慢慢转为铁青,双眼似乎喷火,蓝嬷嬷吓得后边半句话哽在了喉咙里。

苏轶,好,你好,走着瞧,不用太久,明日就会让你好看!

远瑛堂里,坤仁宫的内侍才喝了大长公主赐的茶,揣着赏银,心满意足地离开。

大长公主饶有兴趣地一扬眉梢——皇后诏见?秦氏当真不错,她难道不知就算当今太皇太后当年对她也不敢用诏见二字,而是请见,孔皇后甚至连“请见”也不敢贸昧,啧啧,还真是变了天……也好,可不就到了远扬所说的时机,明日且入宫闹上一场吧,领教一番当今皇后何等威风。

连后宫内务都无权掌管,竟敢对长辈用“诏见”二字,秦家这样的世家望族教育出来的女儿还真是自傲不羁。

大长公主表示很期待明日的皇宫一行。

☆、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

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瞧瞧你们这丧气模样,一个个灰头土脸的样子……”

偏殿里幽幽飘出女子十分不屑的尖声斥责,让门外站着的坤仁宫总管太监任海忍不住偏了偏头,眼角飞快地睨了一眼里头正座上那朵全身艳红盛装金饰的“奇葩”唇角抽了几抽。

秦皇后,真是任海二十年内宦生涯里侍奉的“奇主”空前绝后,独此一人,彻底颠覆了任海对身居高位的妃嫔该有素养的认知。

就说眼前这一件事,虽说先帝有旨,无须圣上及其宗亲们按制服丧三年,缩减为三月,这时已经除服,但天子为了示孝,除了朝服,往常服饰多用玄白二色素衣,妃嫔们当然要效仿,不敢太过艳装,唯有这位国母冷哼一声,说什么若是孝顺,就不该纳妃,更不该宠幸后宫,老老实实地禁欲三年,何必在穿戴上头装表面功夫,虚伪得让人不齿。

所以她就贯彻真诚,待四月十九一过,就在坤仁宫折腾起来,把这地方弄得金壁辉煌、彩幡艳丽,自身日日金绣朱衣、珠光宝气。

别说先帝,就论高祖、太宗甚至东明诸朝,为天家子嗣以及天子康健考虑,其实守丧三月实为通例,但为了示孝,装戴上有所收敛自是常情,被秦皇后这么一驳,得,多少皇帝脸上的至诚至孝都被撕扯下来,尽数成了虚伪矫情。

任海不由想起先帝驾崩之时,论理,应该登即安排凤與接庆王妃入宫主持命妇哭丧等事宜,庆王也不知是当真疏忽还是有意遗忘,竟没有半点表示,反而是将大小事宜委托太皇太后。任海几乎以为后位悬殊了,都说庆王夫妻违和,庆王妃行事乖张,别说世家女儿该有的端方贤淑,简直还不如那些芝麻绿豆的官宦之女,真由她统御后宫执掌凤印,不定闹出多少笑话,难道说庆王并不愿立嫡妻为后?

前朝虽也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并不多见,仍算百年难遇,那时身为翊坤宫主管太监的任海表示〖兴〗奋异常。

哪知次日,这位秦皇后入宫哭丧,竟自己个儿去了坤仁宫,说既然庆王继承帝位,她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后,理应居此。

任海清清楚楚记得太后与天子铁青的脸色,但没有斥责阻止秦后。

任海转念一想,也是,庆王继位并无先帝诏书,这庆王妃再不成体统,也是先帝替庆王选的正妻,是颁旨赐婚的,倘若在这节骨眼上闹出不立正妻的风波,天子也怕悠悠众口质疑他并非合法继位。

但只不过,任海私以为堂堂皇后自己放弃了凤與相迎,死皮赖脸自请留宫,这从一开始,就落了下乘,其实秦后并不需要这般恬不知耻,天子要坐稳龙椅,离不开秦相的鼎力相助,秦后只要恪守仪范,到时候言官们自然会上折子奏请立后,风风光光入宫只是早晚的事。

好吧,秦后既已入主坤仁宫,论理当七日哭丧过后,总该将潜邸侧妃等人一一接入后宫,商量待三月后如何册封品阶,但秦后完全没有自觉,太皇太后忍无可忍,亲自操办了这事,先将两位侧妃以及王府有品阶的妾室接了进来,提点秦后考虑着如何册封后宫。

这历朝后宫册妃虽是皇后的责任,天子当然也有权力决断,一般来说,皇后都要事先与天子商议,不会违逆天子的意愿,秦后倒好,压根没有与天子商量的意思,自己就定了章法,生下小公主的邓妃才是个昭仪,颇得天子宠爱信重的白妃居然只是才人,其他统统成为侍选,至于潜邸里那些侍奉过天子却没有名位的侍妾,秦后压根没有将她们接入后宫的意思,任由她们留在潜邸自生自灭。

任海当日在慈安宫,听得秦后趾高气扬这番提议后,捏紧了拳头抠紧了脚趾强忍,好容易才没捧腹大笑。

王府侧妃已是二品,秦后倒好,公然降了“情敌”们的品阶,后宫除她这个皇后以为,妃嫔之位竟全部虚置。

任海记得旧主陈太后的那张脸,险些没有被怒火烧成炙铁。

倒是太皇太后淡定,笑着说了一句看来四郎媳妇的确不负盛传,随心所欲、洒脱不羁、不拘礼法——这话说得,对江湖女侠那是赞誉,可若用来评价母仪天下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