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0年代小夫妻日常(221)+番外

乐乐只好穿上棉袄到处疯跑,“爸,这厨房真好看,灶台也好看!还有厕所,比学校厕所好用多了。”

“儿子,咱不能叫厕所了,得叫卫生间。瞧,你早上起来得在这里刷牙洗脸,还可以在这里洗澡,叫厕所多不好听。”

乐乐仰着头说:“爸,咱们是不是比北京人过得还好了?”

苏醒一愣,“这话是怎么说的?”

“房东大叔大婶的家都没这么好的,邻居们家里也没这么好,咱家最好,那不就是比北京人过得好了?”

苏醒摸摸乐乐的脑袋说:“儿子,你还是没见过大世面啊,北京人那么多,比咱家好的估计数都数不清呢,不过咱家也算得处在……中上游吧。”

苏醒说着忽然就感慨起来,“红梅,咱小时候吃多大的苦呀,饭都吃不饱,衣服那是在补丁上接着打补丁。现在孩子多有福气,没挨过饿没穿过破衣服,现在连房子都住得这么好。”

“年代不同嘛,你可不能这么比。咱爹妈小时候吃的苦比咱们更多呢,不要说吃饱饭了,就差饿死了。咱们也算是赶上了好时代,以后肯定是一代比一代过得好。“

红梅一边说一边摸摸门又摸摸窗,看着大窗台说:”我得好好选几副窗帘了。到时候再买副沙发吧,那玩意儿坐着舒服。“

苏醒打着响指说:“买!只要你想买的,都买!”

乐乐和妞妞高兴得又蹦又跳,“咱家要买沙发喽,有沙发坐喽!”

红梅看着方方正正的客厅和一间间卧室,脑子里在想象着怎么摆放家具和床,买什么样的装饰品点缀新家,想象一番都是心满意足的。

看完装修好的新房子,苏醒带着红梅和孩子们去一家小馆子吃饭。

“红梅,再过一个星期这边厂子要放假了,到时候你带着孩子先回老家吧,我得带着小赵跑北方市场,虽然咱这几次货都卖空了,但明年我想扩大生产,就得拓展市场了。”

红梅一听有些担心了,“那你得什么时候才能回老家,太晚了我担心爹妈不高兴,咱这小半年都没回家过。”

苏醒也想到这个问题,“红梅,你说的我都懂,一年到头就图个团圆。我尽量早些回去,怎么也得赶上过小年吧。”

厂子想发展必须努力呀,北京这个厂子生产规模还没老家那个作坊大,因为老家作坊在南方市场做得很不错了,水果供应更是没问题,苏家河好几个村和陈家村都有种水果的。北京这个厂子如果拓展得好,可比老家那个作坊运作起来更方便,更省时省力。

如果能赶上过小年就很不错了,红梅担心他赶不上,她知道苏醒的性子,做起事来拼得很,但这个时候厂子正是急需发展的时候,红梅也不好多说什么。

接下来这几天,红梅在家收拾回老家的东西,还时不时上街买些要带回家的礼物。

乐乐忙着复习要期末考试了。妞妞那个幼儿园已经放假十几天了,因为按阳历算,已经是九二年的一月了,幼儿园暖气不怎么暖和所以到了元旦就放了假。

腊月十四,厂子里放了假,乐乐也拿到了成绩单,红梅就去买了火车票。红梅十五她带着俩孩子坐上了火车,腊月十六的中午就到家了。

因为之前红梅给桂芝打了电话,到火车站时,福子和庆子都骑着自行车来接他们。福子是腊月十五放的假,这会子正闲着。

到了家,方荷花一手搂乐乐一手搂妞妞。

“哟,我这俩乖孙,在北京待着都养白嫩了,不是说那边风沙大么?”

红梅笑道:“妈,那边就是风沙大,所以这冬天都没怎么在外边玩,都躲屋里的,不像咱家这边,腊月里孩子们照样满村子里跑。”

红梅拿出好几袋子烤鸭,“妈、桂芝、腊梅、燕子,你们每家一袋。这里还有好些果脯、茯苓饼,腊梅你给大家分分。”

红梅带回来的可不止这些,分完烤鸭和一大堆零食,红梅又拿出好几套新衣服。

“每个孩子一套,女孩子是大红色棉旗袍,男孩子是深蓝色棉长袍,上面都是铜钱印花,北京那边孩子过年爱穿这个,图个喜庆。”

大人拿出衣服还没看清楚呢,就被孩子们抢去往身上比划了。

方荷花笑盈盈地说:“好看,好看得很!”

方荷花把四个儿媳叫进了里屋,围着火盆聊天,让男人们带着孩子在外面玩。乐乐和大毛、二毛早搂一块去了,玩得正开心。

“红梅啊,你在北京买房了?”

红梅点头,“买了,刚装修好,钱也花干净了,还欠银行十万的债呢。”

她话一出,怕婆婆担心,赶紧又说:“不过每月只还几百块贷款,没什么压力。”

“你们办那厂子花了四万多,现在回本了么?”

“没那么快,才小半年的功夫哪那么快就回本,还雇着那么多工人呢。”红梅看了看方荷花的脸色立马又说,“不过也快了,到了明年底应该能回本了,一切都很顺利,妈你不用担心。”

没想到方荷花那张脸垮得更厉害了,“既然这样,老大怎么不跟你们一起回家?一切都顺利,还有一年也能回本了,老大莫非还想发大大的财不是,竟然为了生意连家都不回了?”

红梅吓得一下起了身,“妈,不是。苏醒他……他是想把市场做大,既然背井离乡去北京,就想把事业做大一些,否则也对不起自己下的这么大的决心是不是?苏醒说了,他过小年应该能回来的。”

方荷花摁了摁红梅,“你坐下,我没生你的气。我就怕老大钻钱眼里了,老家这些人他不在乎了。”

红梅坐下说:”妈,你可别这么想,他可惦记着家里这些人了。“

腊梅也赶紧帮忙说话,“妈,大姐夫这么辛苦也是为了把厂子办好,如果没办好灰头土脸地回来妈不是更不高兴了?庆子种树苗都说轻省,他也一天到晚的耗在地里呢,何况大姐夫是个办厂子的大老板。”

方荷花却没听重点,皱着眉头道:“你都嫁进来几年了,还一口一个大姐夫的,你要叫大哥!”

腊梅伸了伸舌头,“是是是,叫大哥,我赶明儿就叫大哥。”

桂芝忙说:“妈,这才腊月十六,好些在外打工的人也没回,当大老板的可不更忙。”

肖燕也接话道:“就是,铜矿不也昨天才放的假么。妈,这事你可不能怪大哥,毕竟厂子里的事耽误不得。”

方荷花嘴上不想再说什么了,心里终归不舒服,感觉老大为了事业为了挣钱轻亲情了,人在外待久了难免心会变。

苏保国在厨房给红梅和乐乐、妞妞煮了面条鸡蛋,虽然给他们留了饭菜,但他怕孩子们在北方吃惯了面食吃不惯老家的饭菜,才特意又煮了面鸡蛋。

红梅看着白了头发的公公,还有一脸焦虑的婆婆,心里还真有些愧疚,鼻子酸酸的。他们在北京只操心着自己小家的事,对于老家这个大家庭,真的是照顾不到了。

上一篇:最佳位置 下一篇:白杨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