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494)

作者: 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顾诚玉写完,就从椅子上坐起,忙谦虚地回道:“微臣惶恐,皇上过誉了。”

“你也莫要谦虚,朕最近将想制一套实录,名为《大衍会典》。此次参与的官员众多,朕已经让六部尚书总领,由翰林院编撰这套书籍。朕见你才学不错,这字儿也写得好,想来应该也能为此书编撰出一份力。”

皇上这会儿欣赏着顾诚玉的字体,觉得顾诚玉的字已经自成一派,也算大有所成了。于是将几日前,朝会刚刚布置下来的任务给顾诚玉说了说。这么才华横溢的状元郎,放着不用岂不是可惜?他大衍可不养闲人。

顾诚玉闻言心中大喜,皇上这是点名要他参与了吧?要编撰《大衍会典》这事儿,他在前几日就听说了。这套书主的主要内容是以六部官职为纲,分述各官衙的职掌和实例。

皇上是想完善朝廷的制度,让后世都以此作为依据。顾诚玉没想到会有这样样的好事落在自己头上,那会典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参与编撰的。

虽然任务繁重,编撰所需官员众多,可你若是没能力,那也只能在别人编撰过后,将他写的誊抄下来。编撰与抄书可不同,两者之间的地位可是天差地别。

“谢皇上,微臣一定尽心尽力,不负皇上所望。”虽然心里高兴,可顾诚玉面上可不敢表露分毫。

若是喜形于色,难免显得不够稳重。再说,这只是他迈出的一小步而已,在先开始的大喜过后,顾诚玉就不再激动了。

“嗯!德安,给顾爱卿赐座!”皇上和顾诚玉聊了几句,不由得来了几分兴致。果然,少年人与那些久经朝堂的官员不一样,与这顾诚玉说话,还算轻松。年轻人朝气蓬勃,让他觉得自己也跟着年轻起来。

顾诚玉心中一凛,这就太过了吧?皇上竟然要给他赐座,这样的殊荣怕是只有皇子和夏清才有吧?顾诚玉有些不明白皇上的意图了,毕竟是第一次召见,这也太出格了些。

德安在得了皇上的命令之后,也有些意外。没想到皇上对顾大人这么看重?他抬眼看了顾诚玉一眼,发现顾诚玉如玉般的脸上也闪过一丝疑惑之色。

“是!”德安又将刚才搬回去的椅子,给顾诚玉搬了过来。

“微臣谢皇上恩典!”顾诚玉谢过之后,可不敢一屁股就这么坐上去,他只靠着椅子坐了一小半。

同时心中在猜测,这词也写了,难道皇上还要与他促膝长谈不成?看来他一时半会儿是走不了了。

“这两日朝上一直在催朕立太子,不若你来说说,哪位皇子更适合太子之位呢?”皇上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突然向顾诚玉抛出了一个炸弹。

将顾诚玉震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他有些欲哭无泪。偷偷抬头看了一眼皇上,您老人家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他只是个从六品的小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皇上怎么会问他这样的问题?这问题他该怎么回答?这是个大难题啊!

德安也被皇上问得一惊,看来顾大人离升官儿不远了啊!皇上竟然对他如此看重,还问起了立太子之事。他心中打定主意,等有机会,他一定要和这个顾大人好好套个近乎。

御书房刚才还有些轻松的气氛,此时变得紧张起来。皇上的神色看起来虽然还是如刚才一样随意和放松,但是顾诚玉心里更不敢掉以轻心了。

顾诚玉连忙又站起来回话,“回皇上,微臣才刚刚进翰林院当值,先前一心只读圣贤书,并未对皇子殿下们有过多的关注。既然没有接触,那微臣也不好断定殿下们的品性。”

皇上听了双眼一凝,“哦?那就将你听到的说说,也好让朕知道在别人眼中,朕的皇子们都是个什么样的品性。”

第394章 伴君如伴虎

皇上因为先前二皇子举荐过顾诚玉,因此觉得顾诚玉可能是二皇子党。问这话一是想试探,二也是因为官员逼得紧,立太子一事迫在眉睫。

而那些官员,却都已经分成了派系,这两日的朝会都成了他们打嘴仗的地方。皇上也知道这次绝对推诿不过了,但是心中又拿不定主意,这才兴起问问顾诚玉的看法。

顾诚玉当然知道这样的回答令皇上不满意,但是他能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吗?

皇上作为君王,对立太子一事为难。作为父亲,纵然心有偏袒,却肯定也不敢依着自己的喜好来。

立太子不是儿戏,这关系到大衍的江山传承。从表面上看起来,皇上似乎对大皇子多有偏爱,可是大皇子心狠手辣,做事有些不择手段。

虽然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可是之前那件山贼案,更是将大皇子视人命如草芥的性子暴露无遗。

君王不但要守护江山,更要爱护自己的子民。若是连无辜的百姓性命都不放在眼里,那就是失德。

对于二皇子,顾诚玉没有亲自接触过。但是外面传言他仁厚贤良,若是只守着太平盛世的话,那二皇子当然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毕竟二皇子的出身就占了优势,当年先帝在诏书上写的就是当今皇上继承皇位。

当今皇上就是先皇的嫡子,正宫皇后所出,名正言顺。

但是如今大衍内忧外患,二皇子这么仁厚的性子,真的能处理好这些国事?不过这都是外头传的,顾诚玉没见过人,不好下定论,其实他之前也暗暗分析了一番。

他认为二皇子能在大皇子他们算计下,还能好好屹立着,并且得了忠厚贤良的名声,本身就不简单了。

这几年皇子们争斗越来越频繁,都眼巴巴地望着那个位子呢!他可不信大皇子他们没有算计过二皇子。

所以,对于二皇子忠厚贤良的性子,他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要说三皇子,他的谋略一样不缺,但是同样心狠。这从上次万雪年以死明鉴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样可以算计至亲之人。

万府被抄了家,三皇子被解了禁,也不敢在皇上面前替万府剩下的亲人求情。

哪怕只是做个样子,就算皇上不同意,那也好歹算是全了脸面不是?谁想三皇子可能是害怕受到牵连,连提都不提,未免太让人寒心了。

大皇子和三皇子的缺点太明显,二皇子还没接触,不知道品行。而最后一个靖王,顾诚玉觉得皇上已经将他排出了储位之争。

已经被封了王,还给了封地,皇上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再说,不管靖王是真病还是假病,在外的名声已经是个病秧子了,更没了竞争的机会。

靖王此人谋略不输任何人,也喜欢百般算计。顾诚玉对靖王的感觉说不上好,不过,他也能理解,先做那个位子的皇子,有谁是单纯的?

既然想要,又没有外力的辅佐,那就只能自己尽力争取。

他所能依仗的,就是他自己的权谋了。

分析了这么多,可他还只是个小官儿,谁做太子,目前对他来说,还轮不到他来操心。

上一篇:农家老太太 下一篇:农女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