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农家科举记(21)+番外

作者: 鹿青崖 阅读记录

田氏早在村口翘首以盼了。

小乙眼睛尖,见着来了一群人,没等田氏认清楚,就叫道:“哥哥!姐姐!”

“真是木子和翠枝?!”田氏不可思议。

两个孩子怎么和几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翠枝还坐在人家的地排车上?

这根本不算什么,待到崔稚亮出半斗米给田氏瞧,田氏直接惊叫出声。

崔稚赶紧把她拉到一边去,“这事老复杂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不过为了能换盐,必须得假托姨夫的名声……”

崔稚的第一套说辞唬住了盛家,第二套说辞是给温家人和村里人准备的,这第三套说辞,是专门给田氏备下的,用的是神秘崔七爷看中了魏铭好头脑的说法。

三套说辞把真相糊的严严实实,唯有魏铭和她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

崔稚回过头去看魏铭,魏铭正好看过来,她一脸嘚瑟的朝他一挑眉。

只看眼神不看身形,竟有几分风情万种,若是搭配这个瘦不拉几的小孩身板,风情就没了,只剩下搞怪。

魏铭轻笑出声。

好像太多太多年,他没有像今天一样,笑这么多回了……

绿亭村当然是最先的示范点,崔稚往郭婆婆、白婆婆家走了一趟,众人听了话,见了米,没有不又惊又喜的,当下串联着各自亲戚去说,把盐拿出来换米。

崔稚粗略算了一下,假设每户四口人,有一斤余盐,那么她要换十石米,就需要收二百六十户人家的盐,要是把盛家五十石米都换了,那就跟上千户人家打交道。

一天两天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太久,耽搁盛家的行程,还容易惹上麻烦。

得速战速决。

这种情况,只能打出“先到先得、饥饿销售”的牌了。

魏铭对与她满肚子生意经如何好奇就不说了,只是一村的人去魏家交盐、记名、等着发粮,老朱婆就是耳朵再聋、眼再瞎,也觉出不对劲了。

她大儿媳妇高氏得了可靠消息,“说是木子三叔魏大年攀上富贵人家了,那家行善积德,竟然愿意以盐换粮,还是尚好的粮食,先给了木子和那翠枝半斗带过来,不仅有隔年米,还有新米!”

老朱婆瞪眼咧嘴,“新米?!那还不得金子一样的钱?!谁舍得用新米换?”

“新米不换,只换隔年米。”高氏解释。

“那也了不得了!你都打听准了?别是人家哄你吧!”老朱婆翘了二郎腿,不信。

高氏才不管她信不信,村里家家户户都拿盐去魏家记名,不仅绿亭村,附近几个村的都跑过来换。就是因为老朱婆得罪了魏家,没一个人上门跟他家说,要不是她死缠烂打地问人,还得不来这消息呢!

她阴阳怪气道:“婆母不信也好,我这便拿盐去我姑家,让我姑替我换,谁让咱们得罪了魏家?等到换了粮食,婆母可别吃!”

“你个小贱妇!”老朱婆气得跳脚,“等老大回来,让他打断你的腿!”

高氏才不怕他,“你儿正烦呢!魏家收盐没咱家的事,几个狐朋狗友也不跟他说,他这账算谁头上?!嘿!我看你老还是拎清楚吧!”

高氏说着,拿了家里两斤盐,往她姑家去了,老朱婆恨得牙痒痒,指着她后背骂了半晌,直到高氏走远了,才呼哧呼哧往木墩上一坐,斜眯了眼。

“什么以盐换粮?!我看就是贩卖私盐!敢贩盐跟官府作对,作死!”

第22章 你有话跟我说

村北头朱家,老朱婆坐不住了。

魏家两个跟她不对付的小崽子怎么能得了好?

说什么魏大年攀上贵人了,就魏大年那个贼眉鼠眼的样,什么贵人要他?

就算真有贵人要,魏大年怎么不回村里显摆,让两个小崽子回来收盐?

这事哪哪都透着怪,里边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而且事关盐啊,说不定是大罪!

老朱婆越想越坐不住,起了身就要出门去。

她得去找总甲,让总甲去魏家把两个小儿都抓起来!到时候审出来大案,说不定还会奖励她几斗粮食嘞!

老朱婆提了鞋跟就要去,只是刚到门口,忽的又顿住了。

两个小儿敢跟盐和粮食打交道,虽然不知道后边到底什么勾当,但是定然是赚钱的买卖!

要是她先不去告发,跟着两小儿,抓到他们的辫子,等到他们贩盐贩粮挣了钱,她再把小辫子一拽,这钱可不就到她手里来了?!

说不定比官府奖励的还多许多!

老朱婆登时心花怒放,也不出门去了,回屋就把东财拎了出来。

“去去,去魏家盯着去!看他们家收了盐往哪运,要运了就赶紧回家报婆,听见没?”老朱婆知道自己目标太大,容易被人看出来,让东财去正好。

因此还吩咐东财道:“你就躲魏家旁边菜园黄瓜架下,别让人瞧见了,瞧见你也别认!”

东财一张小脸全拉了下来,“婆,人家肯定能瞧出来!”

“怎么能瞧出来?你那么点小娃子!”

东财心想他是小,村里人不把他当回事,可是那魏家的翠枝眼睛毒,昨天他都调头跑了,还被她逮着警告了一回。

他一想起翠枝凶恶的样子,就觉好怕,“不去不去,婆我不去!”

“唉?你这崽子怎么回事?”老朱婆一把拽住要跑的东财,上手扭住东财耳朵提起来,“你那个贱娘敢跟我顶嘴,你也敢跟我对着来是不?!”

说着一脚踢在东财屁股上,直接将他踢出了门去,“不去盯好,别回来!羔崽子!”

说着一把关上了门。

可怜东财一只手捂耳朵,一只手捂屁股,在门口转了三圈,没了办法,只能往魏家去了。

——

魏家从来没来过这么多人,小乙刚开始吓得直哭,后来见着人来人往都有规矩,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一个吵闹的,这才大了胆子。

今日吃过午饭她见崔稚在地上写画,更是偷偷从屋里跑到了院子里,往崔稚身后一躲,扯着崔稚的衣裳小声喊,“姐姐!姐姐!”

“小乙出来玩了?”崔稚把地上的数字记好,拍了拍手抱她起来。

虽然只相处没几日,但小乙亲近她,她也觉得与这个小丫头投缘。

现今一院子都在忙碌,魏铭记账她算账,温家一家人称盐的称盐,装袋的装袋,田氏忙着给一院子的人递茶水。

农历六月的天,暑热来袭,偏赶着忙碌,都不得闲。田氏怕小乙吓着,又怕院子人多,有人带跑了孩子,便让她在屋里呆着,估计小乙也是呆的烦了,这会偷偷跑了出来。

崔稚抱了她在怀里。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一个六七岁的抱一个两岁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崔稚抱了她一会就把她放下来了,“在屋里闷了吗?要是渴了饿了赶紧告诉姐姐。”

小乙摇摇头,歪着身子怯生生地打量院子里的人,崔稚拍拍她的后背,鼓励她大胆一点,“去门口跟你娘亲要一碗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