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之尴尬夫妻(527)+番外

作者: 林月初 阅读记录

“这书就是二妹妹带回来的,原是想翻译出来,给伯母看,可伯母见了喜欢,便让书局列印出来,给咱们也人手一本,一起看呢。”

贾珠听完,顿时忘了方才自己说的什么“粗鄙之语”之类的话,双手摩挲着书本,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还连声叫道:“好!好啊!简直妙哉!好一个闺中女子,竟有这等本事,实在把男儿都甩到一边去了!”

李纨见他如此自豪,更是大笑起来,又对贾珠道:“我这几日也是越看越欢喜,这书真是本好书,语句幽默简洁不说,故事也生动有趣,令人爱不释手。也得亏二妹妹的文字功力如此之深厚,不但没改变作者的风格,还令这书增色不少!

“只是伯母并未说明,也是我私下打听了这才知道。想来也是怕二妹妹去过西洋被人知道了,要被人背地说嘴吧。”

贾珠脚步一顿,想了想道:“此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还是谨慎些好。既然伯母不愿透露出来,咱们也守住这秘密不说就是了。”

秘密虽守住了,可书却不能不看。贾珠一个晚上都在看那本书,看到晚上一点多还没有什么睡意,第二天上班自然是精神萎靡,看着没什么精神的。

不但没什么精神,他发现自己总惦记着书里的剧情,于是趁着没人注意,他居然审批完了自己这边的奏折,就开始把书摸了出来,偷偷摸摸的看了起来。

看到精彩之处,他还要摇头晃脑嬉笑出声,这还能不被人发现的?

于是被上司抓了个正着不说,这书还被上司给“没收”了。

贾珠一脸颓然回到家里,跟妻子道歉说书没了,妻子听了只问他:“你可被斥责了?当心被人抓了把柄,到殿前参你一本。”

贾珠唉声叹气,哪里还管这些,一心就只惦记着自己那本书没了,得写信去广州再要一本来。

李纨知道他心中所想,无可奈何道:“罢了罢了,真真是越发没个正形了。太太和老太太那儿还各有一本,我去替你讨来就是。”

贾珠一听欢喜非常,立马催促妻子快去,谁知妻子去了一趟回来,一脸失望的说,那两本已经被邢岫烟和史湘云要去了。

“这……难道伯母就送了咱家不成?”贾珠一脸失望的道。

李纨知道他这是在做样子给自己看,反倒被丈夫这样子给逗得乐了:“多大的人了,居然为了本书,耍起小孩性子来。听闻还有不少亲戚朋友家也送去了,想来保龄侯府那边也有,你若真想要,我明儿去保龄侯府问问。”

于是第二日,李纨还当真跑了趟保龄侯府,把那本还没人看的书给要了过来。

贾珠复得此书如同得了宝贝一般,更是命人做了个书皮,将书保护了起来,贴身带着,哪里都不放。

除了上朝时不看,其余时间,贾珠真是争分夺秒,就没放下过这本书来。而之前没收过一次他的书的上司,竟也看得入了迷,和贾珠一起看了起来,这才让贾珠的第二本书得以幸存。

只是这贾珠沉迷话本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廷,与他交好的官员,时不时来打探,见真如传闻般一样,贾探花捧着个话本不放,顿时也来了兴趣。

贾珠起初不肯借阅,直到被人无良的偷了去,他还就这事儿在衙门里破口大骂,一时失了贾探花的风度。

但也更因如此,这书更让众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好书,令这位新晋心腹贾探花如此沉迷。

这就令贾珠上司手里这本书,显得更加珍贵了起来。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不出所料,贾珠上司这本,也被偷了。

第六百一十七章 工业的发展

而广州这里,迎春的第二本诗集刚刚翻译出来,就听闻书局里的一百本书被抢售一空,而哄抢的,竟皆是来自京城的商人。

迎春有些不解,广州这边,母亲也派人送了不少书出去,可为何无人问津,只有京城那边有了效果。

这话说给来自己这边闲坐的三弟听,贾瑨笑着给她分析道:“母亲在这边送的都是何人,无非是些大小官员之妻。这些人皆是咱家父亲下属,母亲送去的书,他们想必看都没看,不过放在书房里供起来罢了。

“可送回京城的书,别家不说,咱家的人肯定是要读上几句的。二姐姐翻译的如此浅显易懂,只需读上几句便能引人入胜,怎会不引得人流连忘返在书中世界。

“咱们这一家子,都是爱书之人,无论是纨嫂子还是珠大哥哥,想必都爱极了姐姐的译书才是。加之大哥哥又是朝中新宠,他爱看的书,自然会有别人也想跟着拜读。可咱们送回去的,只有些亲戚朋友才有,根本不够传阅。

“这不够传阅的,自然会去书局去找。可书局里也找不着,自然就会让那些有心机的商人记住。他们在广州发现了京城找不着的书,若不一次扫空,怎对得起他们来回一次的盘缠?”

迎春听完这番话,嘴里轻叹,手忍不住揉了揉贾瑨的脑袋:“你这孩子,真真是个七窍玲珑心了。这因因果果前前后后,亏你怎么理的明白。”

贾瑨拍掉姐姐的手,笑道:“姐姐说就说,我好容易理顺的头发,可别又给我弄乱了。”

迎春大笑起来,又带着弟弟去找母亲,问母亲作何打算,要不要再加印一些出来。

邢霜这头当然也知道书卖光了,听女儿这么询问,笑眯眯的道:“你是不知,这头里印的其实不止那一百册。早先我印了五百册,只是想着那么多,书局卖起来怕有负担,这才只让人拿了一百册过去,余下的让人租了间仓库存着。

“头里知道你那头一百册的已经卖光了,如今早叫人又送了一百册过去书局。你且不必担心,这五百册看着虽多,一旦开始出了名,也不过就是几日功夫就没的事情。”

这东西,果然就是个效应问题。无人问津时,便是书再好,也没人愿意买。可一旦开了个头有人开始抢了,便又供不应求。

很快,这五百册就销售一空,又加印了一千册出来,还是供不应求。

这种情况下,书局只能三番五日的去加印几百册,以供世面上的需要,又来贾府这儿找邢夫人商量,是不是再找个大点的书局合作。

邢霜听了这话,笑道:“大点的书局倒是不必,只是我儿子最会造些机器什么的,你去求他才最合适。”

书局的老板又去求贾琏,贾琏这边早有了机械印刷的蓝图,当即拿出来给老板看,两人一合计,干脆合作建了个大型的印刷厂出来,一来方便给自己妹妹印书,二来日后也方便未来的发展。

这一系列带来的改变,令量产进一步的投入到了生活之中,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量产的好处。

而来找贾琏的人,也因此渐渐多了起来。

有了第一个印刷厂,就有了第一个织布厂,接着又是什么造伞厂,什么瓷器厂的,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上一篇:阖家欢喜 下一篇:欢喜农家科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