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星球商人在行动(44)

临近打烊时间,客人们都走光了,收拾好店堂和后厨后糕点师和服务生他们也都走了,武松一边慢悠悠的算账一边等着艾默,霍冬也在整理厨房用品,原料这些东西随时用完随时要补充,所以每天都要记录一次原料使用情况。

艾默稍晚一点才来店里,看他步履匆匆的样子,似是从别的地方赶来,进门的时候还带着点气喘,霍冬赶紧给他倒了一杯清水,他仰头就喝个精光,一抹嘴才从包里拿出带来的资料。

武松粗略的翻了翻后就又允诺出去一顿饭,艾默大方的收下,两人又聊了些闲话艾默就走了,然后武松和霍冬也关店回家。

第二天的早报上果然登出了他们的招聘广告,特别的醒目,占了广告版整整半版,当中还特别提到对简历的要求,顺便教应聘者怎么写一份合格的简历,而第五名的名字也第一次通过报纸正式的完整出现在读者的眼前,霍冬这些人看到报纸时想的却是他们那两张纸的内容印出来会有这么多吗?

而更醒目的还是一篇时政评论,内容正是昨天武松与卡伯里主编所讲的东西,主笔是个陌生的名字,写得那叫一个煽情,把罗尼河和那条即将开工的道路比作两条互为依存的生命线,极尽可能的列举一串本国人民每日所需的生活用品当中有哪些是从水路运上来的,以此来衬托出这条道路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用拉清单的方式讲这个工程怎么怎么耗资巨大,还把国库允诺拨付的金额数拿来作对比,轻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国家拨款不足以支付全部的工程款。

于是重头戏就来了,为了弥补奖金缺口,国道沿线的地方官肯定要为筹集资金出份力,可是地方财政也紧张,当年的预算早在年初就做好了,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支付工程款,眼看这条路开工在即却很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面临停工,而且这条路又事关国家生存安全,因此为了能让工程早日开工,报纸号召所有的商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毕竟这条路一旦修成,最先得益的就是商人,他们的货物流通会更加的方便快捷。

“这主笔是谁啊,厉害啊,真真假假的事往上一堆,挺能吓唬人的,不过煽动性很好。”第五名看得直乐。

“那不正好?我们要的不就是这种效果?老板,现在该你出马了,写封信吧?就说我们响应报纸号召,愿意捐出半年营业额表示心意。”唐僧一目十行看完报导,将报纸传给旁边的人。

“冬瓜,拟个声明。”第五名顺手就把这事给扔霍冬身上去了,“上午就要交,争取下午交给那位艾默记者登在明天的早报上。”

“上午?老板你太看得起我了。”只要是文书,都是看似好写又不好写的东西,尤其是霍冬还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文书机器,冷不丁的要她四个小时之内交出一份声明,想想就觉得有难度。

“有压力才有动力,我相信你的,一封声明而已,很容易的,对吧。”

“……”

老板都下令了,霍冬能说什么呢,只能匆匆结束早饭,用生平最快的速度处理完内务后,就抓着纸笔去找唐僧讨教写声明的诀窍。

唐僧不愧是称职的师傅,教导得很仔细,仔细到基本上这个声明就是他口述霍冬笔录的结果,而代价就是霍冬听了他连续两个钟头的文书写作课,所讲内容仅是商务文书中最常见的那几种格式。

将写好的声明拿去给大家看,大家看过都说好,于是这稿子就这么通过了,霍冬重新拿了张纸认真的誊写一遍,用信封装好塞进不离身的腰包里。

下午开店前的准备工作,霍冬把窗台上的六盆花整理了一下,换上两盆不一样的摆在约定的位置。

因为报纸的缘故,现在全城的人都知道了这间茶馆真正的老板的名字,也知道这位先生要招工的事,虽然报纸上已经讲明下周才开始收简历,可是今天下午却已经有不少人前来咨询招聘的事。

到了下午三点半左右,正是店里生意最忙的时候,不光要招待客人,还要招待来咨询的人群,这时候糕点师又从后厨出来跟武松说后门有人找。

两人一听就知道是艾默来了,霍冬赶紧把手上的活做完就匆匆去了后门,片刻后面带笑容的回来,拍拍腰包,示意信封已经转交。

武松勾起嘴角,明天的早报有内容看了。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虫子在PK,求粉红票,虫子可怜啊,分数太低,让虫子平安的挂在前十吧,赏虫子几张票吧~~~~

第一卷 出发,奔向新世界 第25章 招聘开始了

晚上打烊回家,武松照例报告当天营业情况,只是这次唐僧不在,只有第五名一人听他的报告,霍冬则在餐厅边吃晚饭边听可乐他们跟她说八卦。

第五名下午回来的时候说是已经照艾默记者给的名单分别约了几个工厂主喝茶,而唐僧也收拾行李搬去外面旅馆住了,说是演戏要演全套,以外地人来此地找工作的理由去旅馆住上几天,多在人前露露脸,让他的来路显得更正常一点。

让唐僧去住旅馆的安排其实很合理,可是霍冬一想到唐僧那张让大家唯恐躲之不及的嘴,她就不禁为他入住的那间旅馆里的所有人抱以万分同情。

翌日周一,早报上登载出第五名指示唐僧口述霍冬代笔的那份声明,先不管反响如何,那个时间霍冬和武松已经吃完早饭匆忙赶往茶馆的路上,因为今天是收简历的第一天,他们必须在八点前赶到店里。

八点不到,门外排起两个队伍,一个长一个短,长队里面的人服装各异,可以明确的看出他们的社会阶层,这一队是来应聘的。短队的那个,服装大同小异,身上的背包款式都差不多,手上更是不约而同的拿着纸和笔——都是一群记者。

那篇声明加招聘引起的社会效应,引来了各个报社的关注。

武松和霍冬当作没看见门口的记者,自顾自的做好准备就打开了大门开始工作。

应聘中高层管理职位的人还能交上一份像样的简历,那些应聘工人的人却大部分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字的少之又少,因此霍冬就得为他们一个个的做好记录。

上午收简历,下午开店,早上八点到店里一直到晚上八点才能走人,整个白天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吃个午饭都像打仗一样,结束了上午的工作还要紧接着准备下午的工作,同时还要应付各报社的记者见缝插针般的采访。

也许是不愿意让《希林恩浦早报》再抢独家新闻,其他几家大型报社都派出了得力记者,好在这些记者们都由武松对付,霍冬得以抽空喝个水上个厕所。

那篇响应号召的声明引起了意料之中的反响,社会各界都在讨论这件事,本来那篇文章就写得很煽情,这篇声明比文章还要煽情,一下就调动起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讨论,就连不识字的底层平民都会在闲暇的时候偶尔说上两句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