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星球商人在行动(162)

记者赶紧跟进问题,问:“未来会申请专利吗?”

试管笑,避重就轻,“只是实验室用的工具,无所谓专利不专利的,看大家将来的决定吧。”

话到这里,试管举手示意采访到此结束,记者让开一条路,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工作。

小孩子们手里抓着自己那个不会飞的气球,眼巴巴的看着招牌上随风摇摆的气球,满肚不满的被大人带向四面八方。

中午刚过,德古拉一号分店的报名表全部被领光,记者又贴上来询问门票销售什么时候开始。

试管趁机把只预售三天比赛门票以及门票价格档次的事告诉了记者们。

守了两天总算守到点有用消息的记者们飞快的记录下来,而他们在写的时候,试管和霍冬却收拾东西准备去德古拉总店看看了。

总店那边一听分店的表都领光了,称赞好速度,不过这边也不赖,大半天的工夫,报名表已经所剩无几,估计今天下午就能全部发完。

就在这四人聊天的时候,门外又走进来几个年轻人,推推搡搡的凑到柜台前索要报名表。

这一下就发出去六张表,再数余下的,只剩了三张。

试管和霍冬立刻站到门外,用力拍着手一遍又一遍大声的吆喝着,“还有谁要报名的?还有三张表,还有三张,要报名的快了。”

记者们、周围邻居们、看热闹的闲人们、从门前过的路人们一听,齐齐的望着店门,嗬,这么快?

“不快了,那边分店的表早就发完了。”霍冬嬉笑着扔给记者们一个素材。

吆喝是有好处的,试管才停下来换口气歇会儿,就听见好几拨人的叫喊声从前方、左边、右面传来,其中还混杂着跑步的气喘声。

霍冬和试管立马就来劲了,叫唤的声音更大,“快快快,先到先得,最后三张表了。”

看热闹的人群哗啦一下全部散开,并不宽的人行道上硬是让出了三个大缺口,然后就看到有好些人往这空出的缺口冲刺。

试管和霍冬也让到大门两边,拍着掌喊加油,“冲啊,先到先得,丰厚的奖金在向你们招手!”

民众开始跟着起哄,有热闹看真好玩。

最终顺利冲进店堂领到最后三张表的是三个年轻人,喘着气从桃花二姐的手中接过表,不急着填,还特意又走出外面,把表高举过头炫耀一番,这才回店当场填表。

桃花二姐把填好的表格一分为二,上半部投入箱子中,下半部《报到注意事项》则是留给报名选手的,提醒他们在哪天进场、怎么分配房间、该带什么行李等等。

这里的工作也结束了,把剩下的善后交给桃花二姐他们俩,霍冬和试管又乘车来到茶馆。

一下车,两人就发现昨天排队领表的场景没有了,窗户后面的小工作桌也没有了,喝茶的客人们在里面高谈阔论,一切与平时无异。

连记者都没有了。

霍冬和试管对视一眼,好奇的推门迈进店里。

“嘿,你们才来?我们这都收了。”武松在吧台的收银台后面挥手。

“全发完了?”霍冬快步走过去,趴在吧台上。

“全发完了。”

“那两家店也全发完了。”试管走过来,随手拿起一份放在吧台上的菜单点了份茶点,霍冬见状也给自己点了一份。

“这么巧?”武松扬眉一笑,“那这几天就可以开始门票销售了。”

“明天就能买到门票吗?”听力敏锐的客人嗖的扑了过来。

“啊,这位先生,我们没说明天,请再耐心等几天。”

“说实话,我挺看好你们的,第五先生真不愧是个大商人,见多识广就是好处多。明年还会继续办吗?”客人恭维了几句才说到重点。

“这要看今年的情况哦,要是今年的成绩让人满意,说不定明年就会继续。”

“真的吗?你们真有这想法?”

“说不定,说不定。”武松笑着敷衍,就是没句实在话。

客人笑着回到座位,人家把这当肯定答复了。

第88章 谈判(上)

六点多钟,霍冬和试管先撤了,在大宅院门前下车后,霍冬还特意看了一下周围环境,没有再看到某个熟悉的身影了,这才放心的走进院子。

“被连着几天说了那么重的话,再厚脸皮的人也不会想来了,你该不会是这时候同情起人家了吧?”试管斜睨霍冬。

霍冬歪了歪头,也不否认,“好像有点。”

试管摸摸霍冬的脑袋,用力的按了两下,“同情她?你还是想想自己的毕业证什么时候到手吧,拿不到看谁同情你。”

霍冬立刻就蔫了,她的毕业证

进屋,另两组的人都回来了,正在厨房里忙着,第五名在客厅里摆弄特制的大票夹。

“咦?票夹送来了?”

“嗯,那个机械加工厂专程派人送来的。”

“今天放假工厂还开工?”

“那谁知道。”第五名把票夹拿在手上抻直了手臂左右看看,挺满意,“看,很有复古的感觉吧?想当初在没有电脑的时代,那些电影院公园的售票窗口里的人都是这样,一个票夹夹几本票,慢慢撕。”

茶几上放着好几个票夹,有的夹了票,有的没夹,霍冬随手拿起一个夹好了的看看。

正矩形地票夹。左手边沿纵向一列三个金属弹簧夹。就像简易型文件夹那样地夹子。每个夹子下面夹一了一本门票。霍冬仔细看了一下。从上到下依次正好是同一天地低价、中价、高价票。

这倒不错。这么夹好。一天只要带三本票夹出去就OK。

“明天就打广告吧。后天开始发售门票。”试管提议道。

“可以。武松也可以腾出来继续去车行培训那些车夫。”越是要用人地时候总是人手不够用。第五名很烦恼。

“后天上班后。我去摸一下那些中小型笔头厂。”

“你要干嘛?”

“她同情人家。”

“你同情心泛滥?”

“也不是这样说啊,她拿来的样品我们试验过后不是觉得还可以么。反正她家工厂也不行了,而我们又要占领低端市场,正好需要大量质量还可以的低端笔头,只要他们条件不是差得离谱,我们控股也划得来呀。”

“那么多工厂,又不知道厂名。你一家一家摸啊?”

“有地图啊,那些厂子的占地面积大小我心中有数。就算没找到正主儿,找到一个差不多也行啦,等我们的低端钢笔一上市,那些小厂都得通通关门。我们能救一个也算是积了德了。”

“那这事就由你亲自跟进。”钢笔厂要扩大产能是势在必行地计划,找哪家厂子提供低端笔头第五名都无所谓,只要质量能入他的眼。

第二天,一切照旧,尽管各家早报上都刊登了报名表全部发完的消息,但是回收工作还没做完,因此该出去地人还是得出去守着,霍冬和试管这个流动组就不用再往外跑了。留守家中。第五名则外出找合作伙伴谈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