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游医(281)

大掌柜真去找了他相熟的钱庄掌柜,替魏家做说客,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来晚了,这么大笔款子的借贷,通常在上一年的年底就该做好准备,不会到这时候来临时借钱,现在各钱庄手上现金都不多,只够小生意人的短期借贷。

大掌柜把收集来的答复回馈给宋亦柏,宋亦柏再回馈给魏双思,之后这事就没了下文,直到五月份时,从七步县籍的药农的亲戚朋友们那里传来了最新消息,新茶园里出现了陌生的工头,似乎是茶园多了很多新股东,那些股东都派了自己人过来监督工人们做事。工人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工人人数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施工的速度跟着也恢复了。

不过除此之外,那片桑园倒显得异常平静,被前地主遗留的药田动都没动,好像现地主将这块土地遗忘了似的。

大掌柜首先获得情报,随即就发现事情蹊跷,城里根本没有听说任何关于魏家的茶园邀请新股东的消息,但工人们传来的消息也不会有假。

如果从别地的钱庄获得了借款,城里一定会有小道消息流传,倘若是回收的货款,也是要继续用于经营上,不可能花在茶园的建设上,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新股东们来自外地,甚至是外郡。

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城里的茶商不止魏家一个,不找本地同行却找外地人,虽然是亲密的可信任的姻亲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多少也能说明魏家知道土地有问题。为了保住土地的秘密,而不能让任何一个本地商家参与进去。哪怕只合作一年,合伙人也能知道一点不该知道的事。

顾念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被宋亦柏另行安排吃小灶,一遍一遍强化她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地基,希望她能在今年的比试中能进步几个名次。别让裁判以基础不牢的理由扣掉太多分数。

在这些额外的学习之外。依旧得兼顾那些外伤的病人,还不能耽误每日学堂布置的功课,这忙忙碌碌的现状,偶尔会在疲惫的时候让她产生还在烟花后巷生活的错觉。

当然,这样的小灶对她本人而言是极有好处的,所以即使每天很累,顾念还是愉悦地接受所有的训练。

东阳城的医药行会是今年大比武的主办方和组织者,他们寄来了大比武的安排表。比武从哪天到哪天,各家代表几月几日几时之前必须入城报到,分别住在哪里。食宿怎样,有哪些出游观光的消遣玩乐。都邀请了哪些邻郡同行现场观摩,等等各种琐事都有,厚厚一沓纸。

顾念在宋亦柏手上看到这一堆东西,在他拿回家给东家们前,她先借回家一个晚上,找了一张大纸,把这些纯文字性的东西整理成了一个大表格,让哑姑用蝇头小楷工整地抄好,并于第二天上午替要上课的顾念送去医馆。

宋亦柏随即安排人手把这表格誊抄几份,送去各分号,给那些要参加比武的大夫们留着备用。

今年比武的日期比上一次要稍晚几天,从七月十二日到七月二十二日,东道主希望参赛队伍最迟七月初八全部到达,这样最少有三天时间可以在城里四处走走,看看比赛场地,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和安堂的东家和掌柜们经过商量,定在七月初二一大早出发,他们人多车多,路上走得慢,好在这一路都是官道,沿途有各种客栈食铺和大车店便于食宿,为了旅途顺利,雇了大车行的马车来承担这次行程,另外还备了几匹马留作机动。

依照惯例,各支参赛的队伍依自己人数,自行决定出发时间,并不统一组队赶路,但是和安堂的三位东家却要在六月底就出发,好赶上七月初五东阳侯的生辰筵席。

顾念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她在这临近出发的时刻,越发急切地想带上哑姑,可是名单人数早就报给了东阳城,而且队伍里一水的老少爷们,带个使女难免不太方便。

顾念硬着头皮去找宋亦柏商量,为此她愿意自己另租马车,甚至因为她多带了一个人,导致他们在东阳城的客栈床位不够的话,她可以和哑姑住到外面去。

本来宋亦柏还在犹豫要不要准许顾念带使女,结果听到这话,想都没想,直接用扇子敲了其一下,严禁住在外面。

大掌柜走边上过,看到他们的争执,眼皮子也不掀地替顾念说话,让大公子准许,他相信只是增加了一个人,客栈还是腾得出一张床位的。

有大掌柜帮腔,宋亦柏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但他依旧不许顾念另租马车,他们主仆可以坐他的马车,就像前两次的出行游玩一样。

小麻烦顺利解决,顾念心情愉悦地回到自己的寮屋,思考要准备什么小礼品带去送人。

而宋亦柏则找大掌柜商量顾念的后续治疗问题,这出门在外的半个多月,煎药不方便,成药又跟汤药的配比和剂量上有差异,所以想知道倘若停药一段时间,对以后的治疗有没有影响。

大掌柜当然拍着胸脯保证不会有任何影响,吃了这么几个月的药,也是要休息一阵子,等他们从东阳城回来,他会重新给顾念号脉,再开方子。

傍晚回到家里的顾念,交给哑姑一张购物清单,除了小礼品,还有五月节时用于戴在孩童脖子上辟邪的小香包,说白了就是雄黄一类解毒杀虫的药品缝在一个完整的布囊里,在当地的风俗里,清明时和祭品一起摆在墓碑前,也有替先人驱邪的用意。

之所以要买这些东西,是因为他们的行程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环节,当途经七步县的时候,和安堂所有人要去柳记医馆祭拜柳青泉一家人。

顾念照人头数,买了足够的香包,甚至还算上了柳依依的那一份,用一方大手帕就全部包起,到时揣在怀里带去即可。

杨益怀担心顾念到时在故居门前控制不住情绪,一再地叮嘱她小心行事,要是感到实在不适,告假不去也没关系。

顾念向先生保证她不会乱来,她都等了三年了,不会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让她的伪装暴露于众人眼前。

六月底,三位东家如期出发,其他人也都打点好行装,记下了出发集合的时间地点,顾念和哑姑占了个便宜,提前到上塘街的街口等着,宋亦柏的马车会打这经过,捎上他俩,再转去南城门。

七月初二的卯初时分,顾念二人起床,梳洗早饭,把防尘布铺在家具上,藏好钱财,锁门走人。

在卯正的最后一刻钟前,来到与宋亦柏的约定地点,本以为还有时间,宋大公子不一定到了,结果还不到路口就看到了他那辆显眼的马车,以及骑马守在车旁的玳安和二公子的小厮。

两人加紧脚步一路小跑,车窗里出现宋亦柏一张等得不耐烦的脸,二公子倒是很高兴地与顾念打交道。

顾念一边道歉,一边把行李箱交给车夫绑在车后,她和哑姑爬进车里,与二位公子请安问候。

两位公子靠车厢后侧坐,顾念与哑姑坐在车门的位置,才坐稳没多久,听到了车夫扬鞭的声音,马车启动,向着南城门行去。两位小厮骑着马,一左一右地始终走在马车两侧,抬眼就能透过车窗看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