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奋斗在红楼(971)

作者: 九悟 阅读记录

喧嚣的朝局,有多少会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呢?这是未知的。

京城扩建有外城,内城的护城河,多年未用。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河堤上绿草茵茵。护城河的河水清澈,可以清晰的看到河底。春季时,游人如织。

晨曦浸染着河水,波光粼粼。春天的早晨,西城外的一处街巷中,走出一名穿着青衫的中年人,身量中等,在街口的食档买了早餐:卷饼、豆浆。一边吃,一边悠然的往内城中走去。

欧阳文德,浙江永康人。表字舜敷,时年46岁。他少年时有志于学,科场连捷报。却始终无法通过乡试。浙江,同样是科举强省,不少县,都是死亡组。

他终究只有一个秀才功名,到京中谋生。现在在华墨华大学士的幕府中。作为很早就追随华墨的幕僚之一,在华墨拜相后,他颇受重要。都能有余钱,在西城外买下一间小院。

在上午九点许,欧阳文德踏入华墨府中。“欧阳先生早!”,“舜敷兄来了。”小厅中,几名幕僚相互招呼着,然后开始阅读报纸,了解咨询,动态。一天繁忙的工作开始。

华大学士为执政,府中每天拜访的人极多。光靠子侄不够用,幕僚要帮忙接待。同时,注意收集、汇总各种信息。还要领受华大学士交待的任务。

欧阳文德上午读完报纸后,下午便去了永昌公主府中,找林驸马密谈。永昌公主不会什么都不想要了吧?想要就得配合着些。玉观音案,不仅仅是一桩盗窃案,他还是一桩政治案件。

矛盾,指向的是今科会试的副主考官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汪璘。此人是纪兴生的党羽。很有希望在一两年内晋升为六部侍郎。卡站位置。

晚间八点时分,欧阳文德在书房中,单独向见完客的华墨汇报。

“舜敷,都谈好了?”

“谈好了。允诺永昌公主降爵为郡主,贬南京。非召不得入京。并收其皇庄八座。米店五间。价值约一百万银元。”

华墨点点头。拿起茶杯喝着茶,嘴角带着一抹笑容。灯光下,60岁的华大学士,脸色有些难言的阴森感。

纪兴生此人喜欢自命不凡,以朝廷重臣自居。看不惯他执政以来的种种措施。屡屡和他唱反调。既然要开刀,立威,当然是找一个重量级的朝臣。看谁日后还敢对他的意思阳奉阴违?

“舜敷,你辛苦一趟,去和袁壕谈一谈。”

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的好,打的妙

三月十五日殿试成绩出来。三月十六日,新科进士们到国子监,领取进士巾服。

相比于政治斗争,京城中绝对大部分人,关注的焦点还是在科举上。京师三百万人口,官员以及相关的人员,才多少人?

十七日,新科进士们便要游街夸官。很多富贵人家都打算去大街上观看。这是京中的盛事!

十六日。晨曦在天边透出时,贾府开始逐渐的忙碌起来,一场春雨滴落在百年的世家府中。

王夫人带着彩云,玉钏儿等四个丫鬟,到贾母上房探望缠绵病榻的贾母。摆设精致的正房中,飘散着一股浓浓的中药味道。鸳鸯、琥珀等大丫鬟向走进来的王夫人行礼,“太太…”

王夫人轻轻的点头,坐在床前的椅中,和贾母说话,温声道:“老太太今儿感觉好些?”

贾母已是82岁的高龄,躺在床榻上。满头白发。说话非常的模糊。鸳鸯帮她说出来,“太太,老太太说,她想看看外头的太阳。怕是没几天可看。”

这句话,让屋中的气氛微微有些凝固。鸳鸯忍不住别过头,向着墙壁,眼泪就这么落下来。老太太已经不大记得住事了。早上才说,外面正下着雨。

王夫人聊了几句,又例行叮嘱鸳鸯带着贾母屋中的大小丫鬟尽心尽力的服侍。这才出门,返回东跨院。

老太太的病有好些日子了,听太医的意思:人到年纪了。这意思,差不多就是药石无效。等着死。

回顾她嫁到贾府里的这几十年,她一直在和老太太“较量”着。多年媳妇总算要熬成婆。只是,心中,对宝玉的婚事越发的急切起来。因为,有个万一,宝玉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婚嫁。宝玉今年已经18岁,可耽搁不起。

而今年四月份,迎春的孝期才满。还得等一等。

想着宝玉的婚事,王夫人的思路有转到探春身上。她是探春的嫡母,探春的婚事,她要操持。这是她的责任。吩咐彩云道:“你去叫赵姨娘到我屋里来一趟。”

王夫人回到东跨院中,在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略坐一回儿,和周姨娘,周瑞家的说几句话,赵姨娘穿着妍丽的粉色褂子,蝎蝎螫螫的进来,给王夫人行礼,“太太,你叫我?”

赵姨娘如今在贾府中,地位自不必说。当日贾母设家宴,都给她一个位置。母凭子贵。王夫人很早就免了她在跟前侍候,卖贾环一个好。

王夫人很不喜欢丈夫的这个小妾,喝口茶,缓缓的道:“环哥儿和老爷、我说起过,纪家那头不大靠谱。探丫头的婚事,我还得好好挑一挑。你有什么想法?”

按理说,探春的婚事,应该是王熙凤帮忙参谋、到别府处打听消息。然后。她来定夺。但现在,她成了跑腿的,由贾环定夺。

赵姨娘已是中年,脸庞上有些鱼尾纹,容颜比起十年前,雍治七年时,自是不如。见王夫人问,嘀咕道:“只要不嫁的太远就好。嫁到福建有什么好。”

在赵姨娘的心中,探春嫁的太远了,怎么回来孝敬她?这是一个很极品的娘!

王夫人摆摆手,“我知道了。”心里有些烦躁。就知道赵姨娘没水平,问她问不出什么好意见来。

三月十六日,蜀王府中张灯结彩。明日便是他成亲的好日子。妻子是宣大总兵庆国公的二女儿。

杨皇后派了宫中老练的太监、女官来帮忙。蜀王府中的事情里理的很顺。

蜀王在外书房中,由几个“狐朋狗友”陪着说话。他没什么事。

狐朋狗友者,比如吴王世子,封爵越国公的宁澄。还有,其他王公贵族的子弟。

众人纷纷恭喜着蜀王抱得美人归。据闻,庆国公的二女儿生得清纯秀丽,二八年华,是京中有数的美人。

蜀王性情率真,一袭水蓝色的长衫,气质倜傥,温和。拱手致谢。心中苦笑,他其实更愿意娶贾府的那位姑娘。奈何,贾府并不同意。贾环宁愿一年送他姨娘两百多万两银子的利润,亦不愿意同意这门婚事。

只因,权力害人。甄家殷鉴不远。说起甄家,半个月后,燕王便会娶甄家三姑娘。

众人正说笑着,外头小厮来报:“沈二爷来了。”少顷,便见新科进士沈迁进来。他考中三甲第五十一名。时年19岁。比蜀王还小一岁。蜀王即将成为他的妹夫。

沈迁一身士子衫,脸上带着怒气进来,对诸位勋贵子弟,拱一拱手,坐下来喝酒,众人问他。他道:“我才从国子监领了进士巾服。路过这里,进来喝杯酒。

上一篇:奉旨和亲 下一篇: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