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身饲龙(91)

作者: 葛巾 阅读记录

高灵钧已拉着那年轻将领走了过来,大概也是知道这两兄弟和一般豪门同父异母的兄弟情况不同,也不提刚刚仓惶遁走的王慕松,只笑道:“上官兄弟在这里整治什么好东西?拉着我们王爷的身边人吃,倒是好打算!”

行军途中本就不拘礼,这几人看起来在京里也算熟识,更是全不叙礼,直来直往,上官麟已是又掏出一包烤得滚热开裂的大叶泥包来,笑道:“算你们运气,这东西没被王慕松带走,给你们。”他看了眼王慕岩,显然有些故意道:“王慕松去幽州那边碰了一鼻子灰回来,骂了一轮薛闰,诉苦了半日,结果东西都没敢吃,看到王统领过来,飞也似的跑了。”

王慕岩眼神微动,却仍是维持着沉稳:“幽州薛闰那边不遵圣旨,供给军需吗?”上官麟笑道:“地方节度使搪塞敷衍都是意料中事,不过若是你去,怕是有办法能要回来些军需,也不知王慕松那小子蹦出来抢这差使做什么,又办不好,王爷虽然没计较,但这面上可不好看。”

赵朴真看到他们也全都不避讳自己,便也将自己当成个默默无闻的小内侍,将那包泥包轻轻掀开,又有喷香涌出,高灵钧已拿了柄小银刀,十分熟练地替她分割,并不让她烫手,两人分肉之时,只听王慕岩说话:“薛家和我母亲誓不两立,我去更讨不到好。”

上官麟大笑:“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我倒觉得王爷当时若是差你去,以将军的谋略,定能交换些实打实的利益回来,赵朴真心一动,知道上官麟不愧是世家子弟,看问题果然不是从面上看,利益交换,是世家和贵族们最擅长做的事情了,王慕岩可不是一般人,他掌羽林营已经数年,又有那么个权势倾天的生母,去做利益交换自然是得心应手,想必秦王当时也是有此意让王慕岩去幽州,结果却被王慕松跳出来拦了一下……

王慕岩淡淡道:“你想多了,王爷运筹帷幄,自有安排。”

上官麟只是笑道:“也就王慕松那傻子,真把你当弟弟一般老母鸡一样的护着。”这话说得颇有些过了,京里谁不知道永平郡王府那点儿事,这俩兄弟顶多也就是面上情儿,上官麟这么说,若是王慕岩对王慕松有嫌隙,不肯承这人情的话,必是要反驳或是否认的。

结果王慕岩只是看了眼上官麟,不说话,上官麟心下大诧,难道这两兄弟,还真的相亲相爱起来?这怎么可能?上官麟自然不相信,正想要再探两句,却听营帐有军号响起,却是紧急集合,几人都是军职在身,自然都微微变了色,肃容整衣站起来便要回去,上官麟匆匆和赵朴真交代了句让她收拾,也急急而去了。

第72章 骑马

到了晚上,营帐里,赵朴真仍是忍不住问了李知珉。

“王家两兄弟?”李知珉用毛巾擦了擦脸,用热毛巾捂了捂有些困乏的眼睛,回答道:“那个不相干,地方节度使肯定不会真心支援朝廷军队,帝国军备一塌糊涂,本就是意料之中,否则也不会让突厥深入腹地了,他们两兄弟谁去幽州,带回来多少军需,都并不重要,那不是我的重点所在。”

他将毛巾扔回铜盆,看了眼赵朴真好奇的双眼:“你是对这两兄弟的关系好奇吧?按说的确应该是仇敌,不过王慕岩这人,虽然是东阳公主的儿子,难得却有个好风评,也有人说是歹竹出好笋吧。”

“大概十年前吧,那会儿我还小,也是听说的,东平郡王府按例会有一个名额进国子监,不过王慕岩是东阳公主的儿子,按说只要东阳公主想进,讨个恩监的名额还是很简单的,因此本来这个荫监的名额,给王慕松比较合适,永平郡王的意思就是想给王慕松,但东阳公主那会儿也是年轻气盛,做事不大留余地,只是一味的贪胜好强,偏要占了这个名额要给王慕岩,王慕岩那会儿听说才学也不错,算是个读书种子,王慕松倒是听说母亲死后一蹶不振,很是不成器,若是没那个监生名额,基本上前程也就是毁了——大概东阳本来也是这个意思。”

“后来呢?”

李知珉接过文桐拿着的茶水,看文桐也一副听进去了的样子,两人都殷切看着他,不由笑了下,又接着说:“后来不知怎的,王慕岩忽然进宫讨了父皇的恩典,做千牛备身去了。”

“千牛备身,你们也知道的,那是必须高官子弟,姿容秀丽的少年才能御前伺候,而且前程光明高贵,勋贵家庭里,不少子弟也是争着上的,不过他本来可是诗文上很是不错的,这却是弃文从武了,东阳公主知道那会儿,圣旨也下了,父皇也只说以为王慕岩得了公主、郡王的授意进宫讨的恩典,东阳公主本就宠爱这儿子,看儿子执意不肯再读书,非要进宫做千牛备身,想着能执掌宫卫也不错,也就顺水推舟。后来王慕松就顺利进了国子监继续学业,而王慕岩做了几年的千牛备身,就顺利执掌宫禁,又去了羽林卫任了中郎将。”

文桐插嘴道:“王爷这意思是,王慕岩当时是为了兄长能进国子监,才弃文从武,进宫当千牛备身的?”

李知珉微微一笑:“谁知道呢?也许是东阳公主觉得,宫禁里还是得有自己人掌握更可靠呢。”

文桐摇头:“天下父母的心,那都是一样的,谁都希望自己孩子平安喜乐,谁愿意当大兵如今跑来打突厥啊,更何况东阳公主就这一个儿子……”

赵朴真若有所思,将铜盆里的水倒到木桶里,又添了些掺了藏红花的热水,让李知珉解靴泡脚。

李知珉双足浸入热水中,听文桐一个人絮絮叨叨,看了眼赵朴真,她低垂着眼睫毛,穿着有些宽大的内侍服,热气氤氲里看着年纪分外小,本来有些肥起来的脸也削瘦了下去,尖尖的下巴看着多了分楚楚可怜。

想也知道一名少女混迹在军伍中有多么艰难,吃不好睡不好,体力不支,休息不足,别说洗漱,连解手都要避着人……又遇上了大战,那天看到死人,听文桐说她吐了,想必晚上也睡不好,眼圈里带着青黑色,但她却一点苦楚之色都没有在他面前露出来,仿佛,真的急着要完成那三件大事——好赶紧去做她那凡妇生活,找她那不知在哪里的亲生父母,想必那上官麟也知道她辛苦,上赶着悄悄烤肉来献殷勤。

想到此处,他心里又冷笑了声,压下了心底的那一丝怜惜。

过了两日,他们抵达了归原城,秦王将后勤随扈包括赵朴真留在了城里,自带了一支一千人的骑兵出去了,这一去,便是数日不归,倒是让留在城里的赵朴真得了点歇息的闲暇。

归原城这日秋高气爽,赵朴真却是在城守府前的校场上,央着文桐教她学骑马,这马车她坐一次晕一次,在宫里也没有学骑马的机会,如今好不容易得了空,她想着还是学了骑马,来日更好出行。

马是一匹很温顺的小马,城里军需官一听说是王爷身边的内侍要,立刻就选了一匹最好最温顺的母马来,赵朴真战战兢兢,开始的时候几乎爬不上马,文桐说了半日的要点,她看着那母马琥珀一般的眼珠子,还是紧张非凡,好不容易爬上马,她已经气喘吁吁,紧紧趴在那马背上不敢直起腰来,两股战战,不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