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身饲龙(80)

作者: 葛巾 阅读记录

赵朴真给他满上酒,仍然有些好奇,试探着问:“那……是不是等太子登基以后,东阳公主迟早就会被清算?”

李知珉一笑:“自然,这点就是东阳公主也心知肚明——所以她会努力想要掌控太子,包括未来的太子妃,东阳公主身边有高人在……”他指了指席上一个男子:“中书郎褚时渊。”

赵朴真看过去,只见到一个身披鹤氅头戴高冠的男子,虽然年已过三十,却风神落落如同鹤立鸡群,更不要说那面貌的的确确可称得上是个美男子,不觉眼前一亮:“这人……”她微微有些犹疑,李知珉道:“正是你所想,此人风神俱佳,乃公主的入幕之宾,出身寒门,却因缘际会得拜隐士为师,很有才华,先帝年间的探花,他很得公主信重,自从他到了东阳公主身边,东阳公主就渐渐掌握了朝局——欲除公主,必先除此人。”

赵朴真被他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吓了一跳,脱口而问:“要怎么除?”

李知珉嘴角含着冷笑:“还不是时候……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其实最脆弱且不堪一击,因为每个人都只看着自己,每日都想着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只要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那么要破坏,真的太容易了。”他将那漂亮的珐琅杯子放下,碰在托盘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三年之内,父皇必会除东阳公主,因为他已经越来越忍不下去了。”

赵朴真心中微微一跳,竟觉得他意有所指似有双关,又想到了当年偷窥到的宫闱秘史……适才看到皇帝如此道貌岸然,谁能想到他和自己的皇嫂会有奸情呢?

她并不敢再插嘴,却看到帷幔边有两名着豆青色袄子桃红色宫裙的女官走了过来,打前的女官她却认识,正是许久不见的黄沅,她如今已到了窦皇后跟前伺候,十分得重用,她到了太子跟前微微曲膝施礼,李知璧笑问:“原来是黄尚宫,可是皇伯母有何吩咐?”

黄沅笑道:“太子殿下英明,原是娘娘那边的各位闺秀小姐们也在写诗,因着看这花好景好,难得这般帝国才子齐聚的盛会,不可不做点雅事,几位公主和贵女们说,不若来个‘落花流水’,将她们写的诗匿名誊抄,系在花枝之上,放在纸船上顺着溪流飘下,请列位大人们随缘而拾,然后和之,若是和上了,则由贵女亲斟酒一杯赠饮,若是和不上,则自罚酒一杯,再将纸船放回溪水之中,之后捡和得好的,请云韶院的教坊乐班子唱来,却不知太子这边意下如何?”

一言既出,旁边原本就被对面闺秀贵女们的炯炯目光盯得心潮澎湃的士子们都难掩眉目间的激动跃跃欲试,毕竟科举中寒门士子居多,寒窗苦读十数年,谁不希望自己能被世族贵女看上,被豪族高官招为东床快婿?就算是已有婚配的,那也希望能借此一展才华。

李知璧拍掌笑道:“这果然雅得紧,我知这必是上官家小娘子的主意,只有她这七巧玲珑心才想得如此妙法。”

黄沅笑而不答,只是曲膝道:“殿下若是同意,奴婢这便回去回话。”

从望仙台到清晖阁,中间是一段小山坡,山坡上种着桃李梨花等树,又引了一道清溪自上而下缓缓流入太液池中,春日桃李花瓣被风吹落入水中,又随水流下,便是美不胜收,而这时候,除了花瓣,又多了一只一只的黑漆小木托,托盘上架了不同的花枝,花枝上系了写着诗的丝缎,一路随着细细碎碎的花瓣顺水飘下,犹如曲水流觞,美而且雅。这般雅事,翰林学子们自然是欣然踊跃相就,纷纷挽起袖子拾取托盘,将上边的花枝取下,大声念出上边的诗句来,然后皱着眉头想着如何和之。

李知珉一直只是懒懒在一旁看着那些士子们兴致勃勃地挑选花枝,像是完全不想上前,这时李知璧看到他在一旁,笑道:“此等雅事,珉弟不该错过,来,你我兄弟都来选一支花枝。”说完便伸手来把臂邀请,李知珉嘴角含笑,无可无不可地跟着李知璧上前,溪边诸人早已给太子让开路,又都十分好奇地看着这位皇帝的嫡长子,刚刚巡查封邑出了个风头的秦王爷。

李知璧盯着水里顺流而下盛着花枝的木盘,却也不忙挑选,而是注目着,只见那花盘里的花,大多是各色的牡丹、芍药花枝,也有着桃花梨花等花枝,显然都是淑女们精心挑选后放入的,却在这五彩缤纷中显得十分普通,这时溪流中顺水流下一个木盘,里头一枝碧色兰花,在花团锦簇中很是与众不同,李知璧心中一喜,忙伸了手去取,太子要拿,自然无人会这么不识趣的要抢,众人便看着他将那枝柔弱清丽的兰花取到手里,也不忙展开那写着诗句的锦缎,而是转头让李知珉,眉目舒展:“珉弟请。”

李知珉点头含笑,看了看溪里挨挨擦擦已经聚了不少的花木盘,随手取下一枝姚黄,看那明黄色的花瓣在阳光下分外耀目,笑道:“这姚黄开得好,就这枝吧。”

第64章 崔氏

李知璧笑着赞道:“这姚黄乃是天赐黄衣,因此为花中之王,自是非凡,珉弟好眼光。”李知珉却已解下那上头的彩缎,展开看了一眼,眉毛高高扬起,李知璧在一旁已看到这七绝,笑着念了一句:“原为昔年违后诏,百花低首拜芳尘。果然气魄不同,倒是配得上这枝姚黄。”

旁边的士子听到太子念出这句诗,脸上微微都有些异色,原来这却是有典故的,昔年圣后欲游上苑,作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此诗一出,其中霸气自是不凡,很快便流传开来,百姓无知,便编出些故事戏曲传唱,道是女主要求百花齐发,唯有牡丹不肯应诏,遂被圣后以烈火炙烤,枝条焦枯却仍能花发。其实这褒贬圣后,盛赞牡丹风骨的典故,若是别个看到还好,偏偏太子乃是圣后嫡孙,却不知是那位贵女做出此诗来,着实有些不大巧,只是这诗笺都是由女官们誊抄出来,这也是宫里规矩,贵人的手迹极少流出。

然而众人看太子面上神色自然,毫无愠怒之色,反倒微微有些欣赏之色,心下又颇赞赏,觉得太子殿下温良恭让,虚怀若谷,着实为社稷之福。只看李知璧含笑对李知珉道:“切看看我拿到的。”说完也拆开手里兰花的白缎子,上边却是一首五绝:“苑里寻春早,苔生白露微。兰香轻染袖,好向故园归。”

他也笑道:“倒是女子手笔。”也并不点评,只命人来铺了纸笔,一笔挥就,也和了一首五言,命人送了回去,又看着李知珉也作了个十分中庸的诗,只是用些国色天香等绮丽富贵的词,不由笑道:“我看那女子写下这等手笔的诗,想必心气甚高,怕是珉弟这平和圆满的诗难入她眼。”

李知珉微微一笑:“我一贯于诗书上稀松平常,殿下也是知道的,不过应付罢了”将自己写的诗和之前那封诗也封了,交给赵朴真道:“你送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