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身饲龙(225)

作者: 葛巾 阅读记录

“我有千言,却不知如何下笔,经过这段日子的深思熟虑,我觉得有比呆在王爷身边做一个每日安静等待王爷宠幸的美人更重要的事,朴真深爱王爷,却更自私的希望拥有自己的人生,作为一个自私的母亲,我也不希望孩子出生下来就别无选择的进入这世间最残酷的权力争斗中,所以我带走了七斤,我会好好培养孩子,等孩子长大懂事,由他自己选择,是否要回到皇家,当然也有可能那个时候,他已经不需要选择,您已经拥有别的更适合的嫡子。请您不必再找我,也不必担心,我和孩子都很安全,不会再出现之前的险境。”

“最后,祝王爷早日得偿所愿,应天顺人,体元御极。奴婢赵朴真,伏惟照鉴。”

字迹工整秀丽,仿佛深思熟虑之后端正写下,全文只字未提毒杀之事,仿佛只是一个不甘囿于后院的女子的自白。

但这也许是因为,这信是早就写好的,她一直想走,却还没有找到机会或是已经有了里应外合的人,还没有到接应的时间,今日发现了那骇人的真相,于是仓惶提前带着孩子走了。

仓促之中,应该做不到事事周密无缺,这时候派人细细去找,应该还有机会追回来。

李知珉却垂首无语,凝视着那张薄薄的纸许久,仿佛没看懂一般。众人噤若寒蝉,许久忽然见李知珉口一张,忽然吐出一口血来,众人已是慌了手脚,忙上前扶住他,又忙乱着要叫大夫。

却见李知珉挥手止住众人,一言不发,将那封信握紧在手中,默默一个人向内室去了。

三日后。

长安通往范阳的路上,日落的夕晖金光点点洒在四周,应无咎带着一队人终于赶上了车队:“没有追赶,没有搜查,我观察了一日没事就走了,一路上也没有可疑的人。”

应夫人微微有些讶异,她们可是连小王爷都带出来了!竟然果真不追赶?赵朴真低头默默看着怀中已经睡熟的七斤,心中百味交集。

应夫人想了下笑道:“应将军和几个哥哥都在范阳等着你呢,等到了范阳,你七个哥哥,都是各有所长,到时候教起七斤,保证是个文武双全的好男儿。”

应无咎道:“母亲一人教足够了,我们这些兄弟,还不都是母亲一手教养出来的。还有妹妹,也是博学多才的,哪里还需要我们呢,只是陪着玩儿罢了。”

赵朴真笑了下:“娘安排,必是妥当的,我也很期待见到义父大人,只怕要给他添麻烦了。”

应夫人被她这声娘和义父叫得又惊又喜又心酸,立刻红了双眼:“原是我这做娘的从前失职,教你受这许多苦——应将军,你义父,也一直希望有个女儿,他会十分疼你的。”

赵朴真看她哭了,忙道:“不怪您,您这些年,也太不容易了,如今我不是好好的吗?还和您母女团聚了,就是可惜麟哥哥,他一直不知道您还健在。”

应夫人一边擦泪一边道:“还是不知道比较好,让他当我死了,总比以我为耻的好。”

赵朴真有些不赞成:“麟哥哥不是那种人,他一贯是个直脾气,若是知道当初你那样的挣命,岂会以你为耻,只会高兴你仍活着,将来有机会,还是和他说开了吧!”

应夫人点了点头,一贯洒脱的她,在自己儿女上,却始终有些放不开:“再说吧。”

她如今更满怀期待着和久别重逢的女儿的生活。

第177章 大乱

赵朴真离开长安的当年,倭寇忽然入侵,烧杀抢掠福建沿海一带,甚至山东一带也饱受滋扰,地方守军连连败退,甚至官府被围,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最后调取最近的州县兵马征伐。

然而天公不作美,这一年山东蝗灾,南边却水灾,百姓本就民不聊生,再加上战乱,东南一带,几乎是满目疮痍。

这一战,就是一年,李知珉布下的棋子终于起了作用,发配流放广东的王慕岩领着一支精兵,与连山的队伍配合无间,合力围剿,将倭寇一路逼回海上,又海战打了个落花流水,大胜。

赵朴真远在范阳,听到这个消息,不由想起那一晚,李知珉说起太宗一朝,将星如云的事时,眼里闪动着的野心和期望,这才是他所驰骋的世界吧,因为惜才而救下来的将才,果然展现了非凡的才能。他所希望的,是君明臣贤,名臣济济,将星如云的盛世,是军力强大,打到外人不能来犯的强国。

七斤扶着拔步床,已经走得很稳当,抬头起来,长开的脸上薄唇星眸,越发神似李知珉,赵朴真抚摸着隆起的肚子,到了范阳没多久,她就发现,自己肚中,居然不知何时已经悄悄扎根了一个小小的生命,那一段美好的蜜一样的岁月,到底还是留下了纪念品。她原来不止带走了他一个孩子。

而他现在,在做什么呢?

应夫人走进来,看到她要起身,忙笑道:“不必起来,你好好歇着,别太宠孩子了,小心冲撞了你,还是让乳娘带着吧。”

赵朴真问:“阿娘有事?”

应夫人叹息道:“前儿不是刚大胜吗?结果那王暮岩,还是招摇出头得太早了,不值当啊。”

赵朴真忙问:“他取得这么大胜,难道朝廷没有封赏?”

“不仅没有封赏,还有了罪过。朝廷有人弹劾他私蓄兵马,私养兵士,私铸武器,意图不轨,这是被人忌讳打压了,如今朝廷下了旨意,让他解了军职,暂押入京,三司议罪。”

“曾经害过东阳公主的人怕他,曾经跟过东阳公主最后背叛了的人也怕他恨他,却没有一个人感激他在国家为难之时站出来杀退外敌,这就是肮脏的政治。”

赵朴真怔了怔,心里想着不知道王爷会如何替他解围,他应该能想到这一步吧?若是自己是王爷,却该如何做,真想着出身,忽然按住了肚子:“阿娘,好像要生了,我肚子疼。”

应夫人连忙起身,出去唤人,又把七斤抱走,一阵忙乱。第二次生,到底比第一次生顺当许多,黄昏之时,赵朴真生下了一个女儿,比起哥哥,她却瘦小许多,哭声也轻而弱,头发稀黄,看起来却有些不足,但却有颇为十分秀丽的轮廓和雪白皮肤。

也不怎的,明明这一次,有着母亲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义父在后边千百遍呵护,又有数名哥哥想法设法逗他开心,仆从遍地,女儿仍然没有之前流落在外野生野长颠沛流离的七斤来得健壮。

赵朴真后来一直心怀内疚,觉得是自己那时候心思太重的原因。因着先天不足,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病了,应家四处遣人寻觅良医良药,仍然奄奄一息,最后居然还是去了当地据说灵验的观音庙里求了灵符,才算保住了性命。

于是赵朴真替她起了小名观音奴,只求观音菩萨保佑她健健康康,一生无忧。

一直忙着照顾观音奴的期间,朝廷的消息也断断续续传来,王慕岩到底没有被解进京,朝廷去宣旨后,却激起了民变,饱受倭寇骚扰多年的民众们一心拥护爱戴王慕岩,自发围住了朝廷命官为王慕岩请命不得,义愤之下,杀死了前来宣旨的宦官,将王将军救了出来,然而这时骑虎难下,义民们本就在战争中失去了田产,没有希望,居然被别有心机的人登高一呼,官逼民反,举起了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