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身饲龙(104)

作者: 葛巾 阅读记录

天渐渐亮了起来,洪峰已过,河水虽然已经变得平缓,却仍然浩浩荡荡,里头飘着些尸体和马尸,水边幸存的突厥军人,已经丧失了斗志,有的抵死顽抗,被应无咎带来的府军收割着性命,有的高举双手跪下投降,但乌索可汗到底是大汗,营帐在高处,又有效死的亲卫拼命护着他,还是带着一部分没有被洪水冲走的士兵,吹起了号角集结,自然不能给他们机会重整残局,应无咎带着队伍冲杀了过去,坛城也已开了城门,冲杀出了一队骑兵,和应无咎的军队里外夹击。

水流汤汤,号声响起,杀声震天,两岸却又重兴战事,只是这一次形势逆转,之前的群狼变成了落水狗,失去了斗志,而之前的羔羊,则借着肆虐的洪水,精神大振,斗志昂然,这其中一贯被人鄙视落魄的府兵们,也嗷嗷叫着要在这的战场上拿到一两个人头,博得世代相传的军功。

赵朴真踏着血泥走入城中,一小队亲兵护着她,应无咎早就特意安排了一小队人无论何时都要护着她。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战场,看到杀人,但是这些天来肉体上的疲倦痛苦以及心里悬着的牵挂让她对这本应该觉得震撼和害怕的修罗场并没有十分恐惧。

安排下这样惊天陷阱的秦王,还活着吗?城围了前后足有一个月,外人都觉得城里早该弹尽粮绝,然而他们依然还在撑着。

李知珉当然还活着,赵朴真走进去的时候,他尚还在城上,玄甲重盔,上头鳞片里也积满了乌黑的血污,他按着剑,靠着城墙看刚刚升起来的太阳,城墙上也经过鏖战,这些天不知道打退过多少攀上墙头的突厥人,尸体甚至来不及清理,破败的旗帜,闪着反光的断矛,横七竖八插着的箭,以及一堆一堆的尸体。现在天气热,才死了人,就已有苍蝇逐臭而来,乌鸦也在上头盘旋,为了防止瘟疫,战场上的尸体要尽快清理,兵丁们正忙着清理尸体,找出里头还活着的人,要么送去俘虏营,要么送去伤兵营。

忙忙碌碌的兵丁们也在城墙上穿行,收集武器和战利品,掩埋尸体,救助伤兵。只有李知珉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望着下边,整个人泰然如山,沉默而严肃。亲兵们根本不敢向前,只是肃立在后头,高统领站在后头,看到她来,扬了扬眉毛,向李知珉的背影努了努嘴。

赵朴真走过去,李知珉转头看到她,眉毛一动不动,仿佛早就知道她要来,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来扶我一下,我没有力气了。”

赵朴真胸中一口热气蒸腾而上,鼻子又酸又软,上前扶着他,喉咙里却哽咽着,扶着他走着,李知珉全身重量几乎都在她身上,一只手扶在她肩膀上都在微微发颤,他面容平静,胸口却喘息着,另外一只手以剑拄地,慢慢地走下城墙,文桐已传了肩舆来,扶着他下去回房,宽衣解甲,大夫飞也似的传了来,把过脉……却是没有伤,只是饿和累,也并不敢多吃,只熬了浓浓的米汤来给他喂了下去,然后让他躺下歇息。

坛城围困十几日,他同样和士兵一样每日只食一餐,枕戈待旦,随时抵御无时不在的攻城,他大概早就力竭,却仍然坚守在城头,因为他不能倒,不能逃,所有的将士,所有的百姓,都在看着他。

坛城之战让乌索可汗几乎全军覆没,不过即便是这样,在洪水下来之时,他仍然带着亲卫挣扎着逃走了,但部族大军损伤如此之大,他虽然败走了土城,却颓势难免,显然已无力回天,朝廷这边各路人马一收到消息,包括幽州薛闰、范阳应钦,纷纷都已调兵遣将,发兵围之,虎视眈眈,准备争夺这一块肉。

然而这个时候,突厥派遣使臣向朝廷递去了和谈的国书。

而朝廷居然答应了开始和谈,并且飞令征讨大军暂且按兵不动,等朝廷旨意。

前线将士几乎不敢相信朝廷的决议,一个老将十分愤怒地拍案:“妇人误国!如今大好形势,只要我们长驱直入,不日便可破虏斩酋,杀掉乌索可汗,突厥那边群龙无首,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又遭了这次大败,回去必生内乱,我朝至少能保十年平安,不生刀兵!”

一位老成些的将士捅了捅他,示意旁边还站着东阳公主的亲儿子,那老将看了眼在帐子阴暗处不起眼地方沉默站着的王慕岩,不由微微有些懊悔,倒不是十分怕了东阳公主,而是这些天接触下来,王慕岩并不仗着自己是东阳公主的亲子干涉指挥,凌压同僚,领兵打仗也是什么苦活累活都不嫌弃,这次坛城之战,他带着一队士兵奉秦王之命秘密执行筑堤蓄洪,决堤放水的关键任务,也算得上是立了大功,将来论功行赏起来,以东阳公主之权势倾天,将功劳全归功于自己亲儿子也是完全可能的,虽然秦王以身为饵设下的陷阱,定的计谋,却拗不过人家有个权势滔天可以指鹿为马的亲娘啊,他本就是平西郡王嫡子,凭着这次战功,爵禄上很难再往上封了,但军权上,也必是能掌握更多,东阳公主绝不会错过这大好机会的。

虽然众人都有些不解秦王为何要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王慕岩,既将自己的安危交到了王慕岩手上,也几乎是将这绝大的一项功劳拱手相让,也有些自以为通透的想到如今皇帝的尴尬低微,觉得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总之此次好不容易打到这样的战绩,眼看这可以彪炳史书的千秋战功唾手可得,竟然生生要错过这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战机!

第82章 议和

将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战斗,那自然是拼个封妻荫子的,岂有不遗憾的,一时众人都眼光悄悄看向仍然沉默着的王慕岩,王慕岩这时终于开口:“将在外。”他惜字如金,这几个字的意思却十分明显,众人精神一振,没错啊!将在外,君令有所不遵,立刻有人附和道:“不错,朝廷那边不清楚我们这边状况,以为咱们没把握尽歼乌索可汗,咱们若是立刻发兵,势如破竹,一举成擒,真将乌索可汗擒下,那朝廷那些文臣自然也没有话说了!”

几个年青些沉不住气的将领也纷纷道:“不错,咱们合该趁势进军才对。”“再说咱们不动,节度使那边一贯是不把朝廷旨意当一回事的,没准咱们白白干了这许久,倒让他们白拣了便宜去。”“别的不说,薛闰定是会动的。”“应钦那老狐狸也不会放过嘴边的肉的。”“王爷还该当机立断才是。”一时间众人都纷纷充满期望地看向李知珉。

这时高灵钧笑道:“朝廷既然有旨意,自然只能遵旨,我听说朝中已有人参了我们王爷一本,说王爷这次明明可以全歼乌索可汗一部,却故意纵其逃走,放虎归山留后患,分明是要养寇自重,借机掌握军权,图谋不轨。虽说御史台闻风而奏,众人也只当是捕风捉影的,咱们王爷赤胆忠心,岂敢自作主张。”

这话一说出来,已有沉不住气的将士们愤怒道:“开什么玩笑!那天晚上已是全看天命了!怎么可能纵其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