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撩夫记(437)

作者: 浅墨染雪 阅读记录

口水如泉涌是什么样子,婠婠现在无比了解。

这种名为薯片的东西对婠婠来说,极具着诱惑力。但是,她有阴影。

口水吞下了一波又一波。婠婠几乎要忍不住时,便转头看了看身旁的凤卿城。

这要是再噎死一次,可未必还能活一回,未必再能遇上这样一个人。

便是能遇上,可那也不是他。

恒之与薯片,孰重?

自然是恒之。

婠婠收回目光来,盯着那薯片纠结了一会儿,又看了看凤卿城。低头默默的念叨起薯片的危害来。

她的这番举动落在旁人眼中,却是有了另外的一番解读。

一位圆脸圆眼的年青文官将那一双瞪的越发的圆滚。明大人的神情明显是想吃又不敢吃,可她不停的去观瞧定北侯是什么意思?

看婠婠最后垂低下头,这圆眼的文官自以为的懂了。

明大人这是......想吃口东西还要瞧定北侯的脸色!

莫非京都中的那些流言是真的?

这圆眼文官的旁边是位花白胡子的老大人,见他这副神情模样便摇了摇头,放下筷子低声的道:“这就是权势的魅力。此一时彼一时,只怕这两个人要倒转一个位置。”

听得老大人这样一说,圆眼文官坐实了心中的猜测,他望着婠婠很是叹了叹,而后满眼敬服的向那老大人道:“学生受教。”

老大人淡淡一笑,重新的拿起了筷子。

有这种误会的不止这两位,还有一位奉酒的宫女。奉酒这差事,这位宫女是有些资历的。先帝在时,她就是个专在宴间奉酒的宫女。

她亲眼见过明婠婠曾经的荣宠,先帝知她好酒,便连予她酒水都是与旁人不同的。

奉酒宫女看着婠婠那低垂着头的样子,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端着的那壶与其他大人并无不同的酒。心中一时的喟叹感慨。

心里揣着这份喟叹感慨,做事自然是要走神的。

奉酒宫女在为婠婠倒酒时,不小心就倒多了出来,她一慌想要退到一旁边告罪,却因着神思犹在许多年前,忘记了此时旁边还有一位定北侯。

其实这位奉酒宫女只是撞到了凤卿城,很快便就反应了过来,退到适宜的位置连连告罪。

她并没有摔倒凤卿城的身上,连那一撞也只是短暂的一触。凤卿城却是立刻跳出了几步远,不待落稳脚步便向婠婠道:“不关我事。”

瞬间,方才还笑意一片的地方安静了。

帝后......

百官......

奉酒宫女......她只是走神失误,不是要勾搭定北侯啊。虽然定北侯让人很是想勾,可她刚才是真的没有那个意思的。

奉酒宫女忍不住偷眼去看婠婠。

不用怕,明大人定不会冤了她。

此刻的婠婠思维还停驻在薯片的危害中,注意到四周的安静,颇有几分茫然的抬起了头。

凤卿城的反应却是很快,他意识到自己那下意识的反应太草木皆兵了些,也太引眼球了些。

他的脸皮向来厚,此时连丁点儿的红意都没有。一派自然的踱回到婠婠身边,挥手示意那宫女起身退回该站的位置。而后又一派自然的端起盘点心来,向婠婠笑道:“试试这个。”

好巧不巧,他端过来的正是那一小筐薯片。

婠婠才刚刚抬起头来,撞进眼帘的就是那筐薯片。她迅速的将头扭开去——不行,实在是太香了!

凤卿城见状,很是有些意外。与方才那意外发生的一瞬间不同,此刻他有时间来运转思维。

她是那般信他,怎么这区区小事儿,反而做出这等反应?

这是......醋了?

女人吃起醋来,还管什么缘由道理。

她如此“吃醋”的模样,凤卿城还是第一次瞧见。他不由得笑起来,将那薯片放下后,再开口,面上的神情和声音皆都带了十分的委屈冤枉,“婠婠说过信我,这才多久就变了心?”

在凤卿城做出那个下意识的反应时,那位花白胡子的老大人便凝滞了,久久的停留在挟起一块锅包肉送在唇齿间的动作。此刻闻言见状,那肉片从齿间掉落,擦过胡须拍在了桌上。

赵子敬轻咳了一声,将一诸朝臣的注意力从凤卿城的身上引到自己身上。“诸位觉得这油如何?”

一言落下,诸位大人们就懂了他的意思。

很明显,官家的意思是:假装没看见,假装没听见。

于是一众朝臣们都顺着赵子敬的话,正经的说起了油的事情。一片声音中,圆眼的年轻文官看向了旁边的老大人。

他沉吟片刻,开口给这位老大人挽尊,“四门令使是何等权利?权势的魅力可窥一斑。”

老大人动作僵硬的擦了擦胡须,而后轻咳一声,拂去了脸上的尴尬,十分遵从圣意的,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第四百七十章 说好的热闹呢!

这种式榨油机榨的出油,滋味不偌原来的榨油法榨出的香,但在它的简便和产量面前,没有人会介意那微小的滋味之别。

一旦这种榨油机推行开,其益处远不限于百姓们的一方餐桌。

参宴的百官各个都是面带春风的,便是那位花白胡子的老大人也浑然不见尴尬之色,微微笑着与那圆眼文官谈说着推行榨油机之事。唯独一人将一张脸板的好比宫门。

这位大人姓冷名曜,是位御史。他十天里有八天是这副严肃的面容,众人瞧见了也不以为意。

散了宴后,冷御史出得宫门并没有回家,而是如一根柱子般立在宫门前,他身形高瘦却极有着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坚定,一眼望去颇有几分岿然不动之势。

一辆辆马车渐渐自宫门前驶离,冷御史依旧立在那里,连半步都不曾挪动。

门前的侍卫门官不着痕迹的相互递了眼色。御史堵在宫门前还能有什么事情?不是要求见官家谏谁,就是要等谁出来劝谁。

眼下这位才从宫里出来,显然不是要求见官家的。

身为门官守卫,他们的记忆力和眼力都是优于寻常人的,今日来赴宴的有哪位,方才出来的又有哪位,他们眼明心清。此时尚且留在宫中的有三位,云相、定北侯和那位令使大人。

就那三位,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一众侍卫门官的眼睛里蹿起股名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小火苗。冷御史等的毫无急色,倒是这些侍卫们心急难耐起来。

夕阳斜下晚风微凉时,侍卫门官们盼涩的眼睛的那三位终于步出了宫门。

瞧着冷御史梗着脖颈迎向定北侯,这些人眼中的火苗越发的旺盛起来。

云相爷是个儒雅人物,无论旁人提的劝言好听还是不好听,他多数都会笑呵呵的应着。觉得对便改正,觉得不对听过也就罢了。即便他被怼急了眼,回怼时也是笑眯眯的,而且那些怼人的话携典带故的,没认真的博览上十几年群书,未必能听出其中的热闹之处。

定北侯可就不一样了。这位侯爷的胸襟气度,是要看人、看时、看心情的。且定北侯怼起人来,所用的一言一词他们都听得懂。

上一篇:九重春 下一篇:六零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