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哥儿种田记(69)+番外

“感觉咋样?”柳爻卿坐在炕烧上,拿手摸哲子哥的额头,还是很烫。

“没事哩。”哲子哥吸吸鼻子,把自个儿半张脸藏在被褥下面,嘿嘿笑着,“卿哥儿今天真好看。”

“那是你眼花哩。”见着哲子哥精神还好,柳爻卿赶忙去洗漱。一大早起来也没洗脸啥的,头发乱糟糟,这会子可真算不上好看哩。

又去大棚那边看了一趟,今天活计倒是轻松一些,哲子不帮忙也成。

再回来,厉氏已经熬好药,柳爻卿就在旁边看着,等哲子哥皱着眉,喝下苦苦的汤药,就赶忙拿出一块糖,“吃糖甜甜嘴儿。”

“甜。”哲子哥含着糖,冲着柳爻卿笑得眯了眼。

厉氏离开没一会儿,钰哥儿蹦蹦跳跳进来,“卿哥儿,听说哲子哥生病啦。”凑到炕前看了看,没看出所以然,钰哥儿叹了口气,道:“忠哥去煎饼作坊找你,你不在哩。”

“咋回事?”柳爻卿想到那家子人,就忍不住皱眉。

“说是柴火的事。”钰哥儿板着脸,“也找了我和我娘。”

“那去看看吧。”柳爻卿也没打算叫厉氏和柳全锦知道,三房的事他出面就行。显然钰哥儿也是如此想的,根本没叫沈氏知道,两个人和忠哥一块儿下山,进村。

这会子天凉的厉害,家里不是很困难的早就穿上厚衣裳,就算没得皮毛做棉袄,也得穿两三件单衣,最起码挡风。忠哥这会子还穿着一件薄薄的裤子,露着脚踝,上身好歹是个长褂,却只有一层,冻的瑟瑟发抖的。

柳爻卿自个儿穿着皮毛坎肩,是哲子哥攒的皮毛,天刚冷那会儿就拿去给厉氏,缝了这么个坎肩,剩下的皮毛还要给柳爻卿做棉袄、棉裤、棉鞋,这些日子厉氏一有空就见缝插针的缝几针。

就连钰哥儿都有沈氏永久衣服改的几层厚衣裳,这会子穿着也不冷。

家里的人都在,上房的炕是凉的,柳爻卿一进门就皱紧眉头,这个日子不烧炕,那可有的熬了。

“咋回事?”柳爻卿问。

“是卿哥儿吧。”说话的是魏氏,带着一枚豆子大小的银耳钉,梳着妇人发髻,上头有个缀着流苏的银簪子,满脸笑的说着话,“家里门口不是有攒的柴火,现在看着怕是冬日里不够。忠哥就盘算着,是不是想个法子,冬日总得熬过去。”

魏氏鹅蛋脸,眼睛略狭长,说话的时候及其利落,瞅着就是个精明的。

进门的时候柳爻卿也瞅着了,门口的柴火他搬走三成,现在剩下的还不到一成,别说冬天熬不过去,就是再过十天半个月的也不成。

“阿爷,咋办?”按理说三房分了家,柴火也早就分了,现在柳爻卿不来也行,可二房钰哥儿也给叫来,他不放心。

柳老头吧嗒吧嗒地抽着汗烟,吐出一口浓稠的白烟道:“回头去山里巴拉些落叶,再砍柴。”

“大伯咋想的?”柳爻卿就又扭头问柳全福。

“我还能咋想?老三住在山上吃香的喝辣的,柴火用到后年都用不完,还能咋地?”柳全福红着眼睛说,理直气壮的,他就觉得三房不应该搬走那些柴火,要不这个冬天指定够了。

似笑非笑地看了柳全福一眼,柳爻卿道:“往年柴火都是这么些,大都是我爹拾的。为啥独独今年不够呢?”

以前柳全锦给上房烧炕,用的柴火最足,回头再给自家屋里烧炕的时候,要么天气好就不烧了,要么天冷随便烧几下,炕温热温热的,一到半夜就冷的刺骨,柳爻卿和兴哥那时候都是整夜整夜得睡不着,冰冷一直从脚凉到膝盖,白天起来半天都热不了。

大房姑且不说,上房柳老头每年冬天都能睡热炕,用的可有三房的柴火,现在柳爻卿把三房的柴火搬走,这边就立马捉襟见肘了。

柳老头也知道这一点,以前他觉得柳全锦孝顺,内心隐隐得意,现在却不能再开口,实在是打脸的厉害。

“阿爷说得对,没有柴火就去自个儿捡,山就摆在那里 ,啥时候去都行。”柳爻卿说完,扭头问钰哥儿,“你家晚上可有烧炕?”

“没有哩。我娘想拿柴火烧炕,大伯不让。”钰哥儿说完,抬头看了柳老头一眼,“当时阿爷和阿奶就在院子里看着,竟是一点都没管的。”

也就是说二房的柴火也叫上房和大房占了,偏偏这样了还不够。

“我看要不这样。”柳爻卿想了想说,“总不能叫阿爷去山上捡柴火,村里人见着了不得笑话我们三房不孝顺。钰哥儿,回头我叫几个人每天送一些柴火过来亲自给阿爷、阿奶烧炕,你和二伯娘屋里的炕也烧着。”

原本柳老头想着去山上捡柴,连带着大房那一份也一块,可现在直接叫柳爻卿给堵死。

“就这样吧,门口剩下的柴火什么时候烧完,我就什么时候给阿爷、阿奶烧炕。”柳爻卿笑眯眯的,就把这件事给定下了。

村里有不少人家柴火一冬天也不够烧的,却也没有烧得这样厉害的。

上房的炕是大房一家帮着烧,怕是卯足了劲儿用柴火,反正不打柴不知道累。

从柳家离开,柳爻卿叹气道:“大伯越来越不像话了。钰哥儿,你这些日子多干活,攒的工钱要是够了,干脆在山上住下,省得以后麻烦。”

“嗯。”钰哥儿显然也有这个打算。

又过了几天,玉米授粉完了,哲子哥的病也好了,柳家的柴火用完,柳爻卿就叫憨大每天去帮着烧炕,连带着钰哥儿那边的炕一起烧,每天都给记工钱。

大房没柴火烧……

第54章 牛家事,可不看

天冷了,地里也没有活,相熟的人家互相串门子,凑一块儿窝在炕上,说的最多的就是山上的煎饼作坊,每天都有跑商的拉了大包大包的煎饼走,村里人看得热闹,也能算计出柳爻卿究竟赚了多少钱。

除了说煎饼作坊,就是现在的柳家。

“我听说这几天卿哥儿专门叫人给柳老头烧炕,柳家老大没得柴火烧,整天赖在柳老头炕上。”

“越来越不像话了,一个大老爷们,随便去山上划拉点树叶就能把炕烧的热乎乎的。”

“谁说不是 ,不过以前他们家也是攒那么些柴火,咋今年就不够了呢?”

“嘿,你还不知道吧?往年他们家老三、老二都不怎么烧炕,柴火全给柳老头和老大烧。我听说卿哥儿体弱,也跟这个有关,冬天睡冷炕,天天生病,留下病根哩。”

“柳老头约莫是糊涂了?咋就能做出这种事?”

“还不是老三孝顺,恨不得把自家好东西都送给他爹。”

几个人闲聊似的说了一通,最终都叹气,此时也不觉得柳爻卿做事过分了,反而挺同情他,要是一开始柳老头不叫柳全锦对卿哥儿那么吝啬,现在柳家的日子还不得蒸蒸日上的。

这么想着,几个人都沉默了,想着对自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有没有忽略哪个,万一孩子们以后跟卿哥儿似的发达了,可不得反过头来对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