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哥儿种田记(102)+番外

手托着柳爻卿的屁股,哲子哥往上垫了垫,道:“不无聊,每天都有趣的紧。以前我除了上山,也是待在家里……”

“唔。”柳爻卿不说话了,他跟哲子哥在一块儿,每天都很开心的。

有时候哲子哥对他太好,好像永远都不会恼似的,柳爻卿自个儿会控制不住的想作一下,看看哲子哥到底对自己有多么好。

这种想法最后总会被柳爻卿压下来,他不能把哲子哥对他的好当做是应该的。

两个人在一起,不是某个人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互相付出,这样才能长长久久的好下去,才能组成一个不错的……家。

于是柳爻卿决定晚上帮哲子哥那个啥一发。

嗯,早吹灭了灯,茅白也睡得非常深沉,没得人看到也没得人知道。

俩人经过这一晚,又亲近许多。哲子哥对柳爻卿加倍的好,实在是……叫他不用那样,他是不听的。

天还没亮,哲子哥起来,门刚推开一道缝,二哈子和黑背子就冲了进来。

这俩货天天蹲在大棚那边,快要成了宝哥儿家的狗子了。天天吃骨头吃肉,要么也有骨头汤喝,两只狗仔终于开始抽条,不再圆滚滚一大坨了。

“嗷呜……”二哈子顺着炕前的柜子,跳大炕上,跑到最里面窝着。

黑背子紧随其后,也窝着。

柳爻卿听到动静,伸手撸了一把狗毛,摸着有点凉哩,他也没在意,翻了个身继续睡了。

起床时,黑背子、二哈子又都跑了,柳爻卿掀开被子一看,两小堆种子。

“哲子哥,又有好东西啦。”柳爻卿仔细地捧起种子收拾好,准备找地方种下去。这东西得仔细侍弄,喜肥地。

现有的肥地都叫柳爻卿种了庄稼,手头还有银子,回头买一块合适的地就是。

“叫憨大他们去侍弄,这东西虽不能吃,却也跟玉米、土豆差不多重要。”柳爻卿难得严肃,而且第一次认真的跟哲子哥说话。

脸上的表情还是淡淡的,哲子哥按照柳爻卿的吩咐去做了,倒是不晓得心里有没有想什么。

外头天气很好,煎饼作坊旁边的棚子搭的差不多,现在还不热,反而有点冷,周围都用草围着,做了一层草墙。

正哥和明哥天天来干活,没得工钱,和苏七他们的待遇不一样,倒是没说什么。反而在家里头跟小李氏吵过架,两个小汉子也是有担当的,顶撞长辈是不对,愿意受罚,但一定会继续上山干活。

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事儿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可有一点大家没法子反驳:正哥和明哥上山跟着柳爻卿干活,那绝对是顶顶好的事儿。

“今天有大事要发生啊。”柳爻卿站在外面仰着脸,眯起眼睛看日头。

哲子哥就扭头专注得看柳爻卿的脸。

“卿哥儿想干啥?”哲子哥问。

“宝哥儿跟我说,大棚里的草莓长的太杂乱无章,再这样下去,结的果子越来越小,而且长得也慢。”柳爻卿深吸一口气道,“所以我打算把草莓全都挖开,一部分继续种在大棚里,一部分挪出来。不过这样就得有好几天不能卖草莓……”

跑商的天天来订草莓,连带着木匠也吃香,做出来的木盒供不应求。等着吃草莓的人更是越来越多,吃到的得意洋洋,没吃到的抓耳挠腮,这一下子好几天不卖草莓……

第79章 不吃

小巧的木盒里并排着放一层草莓,这就得几十文大钱,还有不少人抢着买。有些地方离上谷村远,运草莓更麻烦,就是价钱翻倍也是正常的,这对于跑商的人来说,跟天上掉银钱没什么两样。

可这突然没草莓了,不是地里不长,而是要整治草莓苗,对于跑商的人来说,那就等于没有银钱赚。

这能怎么办?扭头去运送煎饼卖呗。

煎饼虽是粗粮做的,可吃起来实在是太方便,而且还不贵。也不是所有人家都吃得起细粮,就算是大户人家,下人吃的也不全都是细粮,再说,煎饼比起粗面馒头来,还是两样的。

煎饼作坊库房里的煎饼一天功夫全都清了出去 ,柳爻卿琢磨着,煎饼作坊也得适当扩大,顺便再招些人做馒头。

“隔壁一间大屋还空着,是现在煎饼作坊的两倍大,开个门连接,烙煎饼蒸馒头。”柳爻卿道,“不过这回招人可不会教识字算账了。”

哲子哥道:“招干净利落的人就成吧?只要妇人、哥儿,汉子要不?”

“有合适的汉子也要,都是成亲过的,这方面没得那么多讲究。再说咱们煎饼作坊每天来来往往那么多人,不碍事。”柳爻卿早就想好了,蒸馒头有些个体力活,若是妇人一整天坚持下来怕是受不了,这个还得汉子来。

俩人当时确定好,回头就找人开了几道门,烙煎饼、蒸馒头的灶台垒好,外头村里来做工的人也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柳爻卿挑。

做吃食的活计,尤其马虎不得,柳爻卿看得极为仔细,有些眼睛浑浊,身上有疮的,就是干活再厉害再拼命,柳爻卿也不能要。

最后点的妇人、哥儿、汉子,都是在家干活利落,而且爱干净的。

发了统一的衣服,甭管在外头怎样,只要进了煎饼作坊,就得穿上围裙,带着帽子 ,一根头发都不能露出来,干活之前还得洗手,戴上口罩。

要么说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烙煎饼,别的地方也都会烙煎饼,可大家真要拿银钱买着吃的时候,还是认准上谷村秦柳农庄出来的煎饼。

大家都晓得上谷村秦柳农庄的煎饼干净,吃着放心,而且银钱也不多贵。

这种细水长流的生意,真要做起来,做大了,也不是没有银钱赚。自然也有人想要烙煎饼卖,大不了学着柳爻卿这边,也叫人穿戴整齐,干干净净的。

可这些人能模仿煎饼作坊,却没得草莓、没得黄瓜,也没得西红柿,甚至同样煊软的粗面馒头都做不出来,便是有附近的人买账,生意却还是不能跟柳爻卿这边比。

不影响自个儿赚银钱,对于这些事柳爻卿基本不回去计较,只要大家说到煎饼,就能想起上谷村的卿哥儿,再顺便说说神仙酿、桃儿酿,这就足够了。

这回招的人多,柳爻卿给煎饼作坊的人都编了号,衣服上也缝上号,省的分不清谁跟谁。

难得有空闲,日头号,柳爻卿拿了板凳坐在外面晒太阳。哲子哥从屋里搬出小桌,又拿出一个炭盆,上面煮着水,还有一盒子花生米果子什么的吃食。

“卿哥儿,我听煎饼作坊那边的人说,忠哥媳妇说是回娘家,好几天了都没回来哩。”

“带孩子了吗?”柳爻卿问。

小哥儿还没断奶,这会子是离不开魏氏的。

哲子哥摇头,“没带,这几天忠哥抱着小哥儿满村跑,想给孩子找口奶喝。我听着那边的人说,带孩子的妇人都怕忠哥媳妇回来找茬,没敢帮忙。”

魏氏虽是没怎么出门,可在柳家闹了几回,还上山闹,村里人都知道她不是省油的灯,不敢沾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