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田之给脸不要欠抽(100)+番外

“杨子,村里有不少人都找我打听,咱们还招不招人。”李小菊跟在后面,其他小哥儿看到杨琼都笑笑,继续低头忙活。

快要过年了,年前这段时间生意最好,能够大赚一笔,镇上来的频率都快了。来客酒楼需求的新鲜青菜并不多,最主要还是开在县城还有州府的酒楼,有钱人多,不在乎那么点银钱。甚至还有不少大户人家专门在酒楼定菜,给的银钱不少,只要新鲜青菜拿回去自己做。

先前杨琼问过朱三,知道其他地方也有暖房,不过技术不行,种出来的青菜蔫黄蔫黄的,还不如吃大白菜,生意自然不如杨琼这边好。

“果断时间看看,年前要一直忙,再招几个小哥儿。”杨琼想了想,继续说道,“这次仔细点,只要性格好的。”

“杨子你放心,要是有小哥儿来,我会仔细这点儿的。”李小菊嘿嘿直笑,“现在村里头都盼着咱们招人呢,要是品性不好的进来,不用我说,全村的人就能把他揪出来。”

大冬天的,田地里也没有活,汉子哥儿们都闲下来,大家经常串门子。杨琼每个人发了两件棉衣,都是新棉花厚实布料做的,两件替换着穿,汉子们干活都更加卖力,村里的人闲着没事就会说在杨琼这边帮工的汉子小哥儿们。

一来二去的,大家都发现,帮杨琼干活的汉子哥儿们平时脾气都挺好,没得罪过人。就是季小莲和杨柳儿,自从跟家里划清界限,口碑倒是越来越好了,村里人见了也会给个笑脸。

大家都说,这都是托杨琼的福,再看看季家,季元秋在学堂里教最小的小汉子们念书,平时基本不回家,就住在学堂。石金花和季大山仿佛老了十几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石金花愈发的疯魔,心情不好了就在家里又哭又骂,心情好了才拾掇拾掇家里。

再说杨家,李春花似乎真的歇了心思,每天见了杨柳儿只是冷嘲热讽几句,倒是没再做什么极品的事。

“杨子。”杨柳儿穿着崭新的棉衣,外面还套了一件青色的马甲,这是他自己攒了银钱去镇上扯了布,自己做的。还别说,杨琼想着上辈子见过的样式指点了几句,杨柳儿再自己一琢磨,还真就琢磨出来了。

这马甲跟普通的不一样,裁剪很贴身,腰部收进去,小哥儿穿着很是好看,其他小哥儿也都自己扯了布,学着杨柳儿的样子做了一件,倒是有点像统一的工作服了。

“柳儿过来,”杨柳儿跟着自己这段时间,杨琼已经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弟弟来看,“你们中午吃什么饭?”

“窝窝头和炒菜,前些日子村里头杀猪,我跟小哥儿们商量了一下,拿出一部分伙食费买了不少猪肉,还有猪下水。”杨柳儿掰着手指头一边盘算一边说,“这么算起来,比单独买猪肉划算。”

杨柳儿和几个小哥儿组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食堂,杨琼直接拨一笔银钱给他们分配,每一笔都要记账,不过倒是很方便管理。

“恩。”杨琼点点头,又去其他大棚看了看,估摸着大娃和二娃该醒了,赶忙往家里跑。

如今天气冷,阿拉斯加也不出屋了,整天趴在偏房里,屋里要是没人就负责看着大娃和二娃,只要其中一个醒了就出去喊人,要是屋里有大人,阿拉斯加就可以呼呼大睡。

作为全村狗狗们的老大,阿拉斯加也是很忙的。天气越来越冷,山里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有一些黄鼠狼之类的难免会往村子里跑。杨琼家里的是青砖瓦房,墙下的排水口都用铁棍拦住,大门是沉重的实木,一点缝隙都没有。

但是大棚那边就不一样了,除了有个住人的房子,大棚外面就只是几层茅草,里面是油纸布,甚至使劲戳就能戳开,要是有兔子黄鼠狼之类的溜进去,损失可就大了。

这时候就体现出阿拉斯加的厉害来了。每天下午,阿拉斯加都要从自己家里跑出来,到大棚外面进行点卯。村里的狗狗们分成两组,轮班制,每天一班,一天一倒班。

【大黑。】

【到。】

【阿黄。】

【到。】

【二狗子。】

【到。】

……

狗狗们排成两排蹲在阿拉斯加前面,阿拉斯加喊一声,就有一只狗狗应和一声,等点卯完毕,阿拉斯加跑到小屋那边叼过一个小布包,开始分发福利,有时候是肉包,有时候是一个小馒头,一小块油饼。

到吃饭的时间,会有汉子端着锅出来,每个狗窝门口都有一个石盆。

点卯完毕,阿拉斯加溜达着回到家里,运气好,大娃和二娃都在睡觉,可以趴在炕沿上看一会儿,运气不好,大娃或者二娃没睡觉,阿拉斯加就得窜到角落里趴下,忍受魔音穿耳的哭叫声。

大棚里越来越忙,杨琼和韩青石轮换着离开家,去大棚那边指挥。

冬天火锅生意最好,许多攒了一年银钱的人家受不了火锅的诱惑,拖家带口的来吃上一顿。酒楼生意越来越好,青菜价格节节攀升,依旧供不应求。

“限量供应,每桌只上几盘,根据当天准备的青菜来定。”朱三派人来问点子,杨琼想也不想地说,“接受预约,但不接受定菜。”火锅底料有好多种,针对普通人得,针对有钱人家的,还有大人物,杨琼都写在纸上。

收了银钱,杨琼递给站在一旁的李小菊,“小菊哥儿,记一下。”

李小菊一只手拿着毛笔,有模有样的记账,同时另外一只手霹雳啪啪的打算盘,飞快地计算,很快得出数据报给杨琼。

越接近年底越忙,村里在镇上出苦力的汉子们也都回来了,算吧算吧手上攒下的银钱,再一听杨琼这边发给汉子们的工钱,这么一对比,高下立现。

就是每天侍弄侍弄青菜,挑水、浇菜、除草,每天喂喂鸭子,喂喂猪,就能领到那么多工钱,还有棉衣领,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个头大的青椒摘下来放在篓子里,汉子们把篓子提到大棚门口等着过称。茄子、黄瓜等等长大的都摘下来放在篓子里,汉子们拎着去大棚门口排队。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供不应求的,大棚门口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方,烧着火炉非常暖和,朱三派来的人就在这里过称,再装上马车。

“大家好好干啊,年底有大红包。”杨琼站在一旁看着汉子们一个个嘿嘿笑。

“嘿,去年家里过年就割了两斤猪肉,走亲戚都不够,今天怎么也得割十来斤。”有个面色黝黑的汉子大咧咧道。

“可不是,我去年在镇上干了好几个月苦工,累死累活,最后攒的银钱也就够给一家人扯一块布。”

“可别说,瞧瞧咱村的小哥儿都自己扯了青布做衣服,我看隔壁村里的汉子要眼馋了。”

“咱们肥水不流外人田啊,小哥儿嫁本村多好。”

汉子们有说有笑,等这边过完称,再移到下一个大棚,如此隔几天就要来上一次,杨琼真是数钱数到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