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下第二美(405)

作者: 桂仁 阅读记录

就算美娘还没有正经封号,可她怀的却是正经龙种,能不仔细?

太医可是一丝不苟,专门给她准备了一个诊脉的册子。

许多细节,比如最近一次来月事是什么时候,都得问得清清楚楚,录得明明白白。

美娘原本还有些不好意思,可丫鬟记得分明。

太医掐指一算,竟将这孩子几时怀上的,都算了个八九不离十,然后预产期也就跟着算出来了。

她月份尚浅,才两月左右,回头要生,是明年六月的事了。

美娘还想跟自己一样,生在七月,但太医摇头表示不可能。

至多是七月初,太晚也是有风险的。

到底是术业有专攻。

美娘听君一席话,可是长了不少见识。也就舍弃了没必要的羞涩,认真请教如何安胎,如何保养。

太医很少见到这么配合的孕妇,也很高兴的指点起来。

回头把带来的四个宫女四个太监,一一给美娘看过。

这些俱是挑的年纪小,勤快做事,好使唤的,俱都已经分好了班,专管盯着她入口的饮食汤药。

毫不夸张的说,往后美娘吃的每一口东西,喝的每一口水,他们都得记录在案。若哪班出了错,马上就得追到人头上。

另有两个上了年纪,在宫中服侍过贵人生产的医女姑姑,就负责从早到晚跟着美娘。注意她的行走坐卧,不要被人冲撞到了,也不要做些犯忌讳的事。

还有八个灶上太监,已经送到杨公公手下去了,专门负责给美娘炖煮各种东西。

美娘现在是没感觉,但保不住后面孕吐啊。且孕妇胃口刁钻,天知道她突然想吃什么?总得做好万全准备才是。

原先美娘还觉得兴师动众,但实际上把事情分派下去,发现真不算多啊。

要是管着这么多事,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盯着,这点子人手还是挺辛苦的。

看她终于理解,太医顿时委屈上了。

“本来就不多。论理,起码得多上一倍才勉强够用。如今是殿下不在,王府里实在抽调不出人手,否则光太医就得两个以上。说句不怕少夫人见怪的话,我这心啊,都是提到嗓子眼的。您要是再省事,那下官真是没法活了。”

看他诙谐,美娘听着笑了,命人去给这太医收拾院子,外响起苍老熟悉的声音,正是秋大姑。

她显然伤感未愈,堵着鼻子,气哼哼道。

“用你操心,黄花菜都凉了。我们都安排好了,你只管听话,把自己管好就行。”

美娘刚起身,想跟师父说几句。可秋大姑看她一动,顿时警惕的往后退,“你别出来!孝敬不在这一时,你好生给我生个漂亮的小徒孙,就是大孝顺了。啊啾!我不跟你说了,你也不许出来。”

她又打了个惊天动地的大喷嚏,赶紧拿帕子捂着脸,快步扶着丫鬟走了。

美娘哭笑不得,上官令道,“你看,你师父都说了,你能平平安安把孩子生下来,就是大功一件。至于家中闲事,我们这几把老骨头还管得动,不要你操心。”

那美娘能说什么?

老实养着呗。

横竖她崴的脚,还没好利索,也出不了门,就此家里歇几日吧。

第425章 献金

上官令安排妥当了美娘,便去看郑飞扬了。

他到底年轻,虽有些寒气入体,但那乡下大夫料理及时,总算没坐下病根,如今需要的就是慢慢调养。

这个好办。

上官令亲自打发人,带了他的帖子,去跟顾瓒告了一个月的假。顾瓒爽快准了不说,还派亲兵前来探视,叫郑飞扬别着急,过完年再回军营即可。

至于留在府里那位孙太医,也受美娘委托,来瞧过一回。大笔一挥,开了个宫中药浴的方子。

十分高明,也十分之贵。

这也是宫中治病的风格,除了最好,还需最贵。

横竖他们是给天下最贵重的一群人看病,除了天下最贵最稀有的药材,哪里配得上他们的身份?

郑飞扬就算半分药理不通,可略瞧一眼上面的名贵药材,都吓得不轻。

这泡一回汤药的钱,他一年的俸禄大概都不够吧?

可上官令捏着方子,很淡定的让孙太医负责送药了。

“小飞可是为了你家殿下的老婆孩子,才受的冻,本就该你们负责到底!顺便给他配几副熊胆虎骨什么的泡个药酒,往后用得着。”

咳咳。

孙太医敢怒不敢言。

郑飞扬二十来岁的棒小伙子,又没伤筋动骨的,哪儿用得着熊胆虎骨这么大补之物?

可上官先生非要这么假公济私,谁敢不听?

配吧。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殿下付账。

不不不,背地里坑主子是不对的。回头倒可以建议殿下,去宫中讨点好药材来。

本来么?

怀了龙胎,皇上还好意思不给赏赐?那孩子生下来跟谁姓?

孙太医理直气壮,准备打劫宫中太医局了。

不过上官令这边,倒是跟美娘意见一致。都没把这喜讯报给闵柏,怕他分心。

于是可怜的汉王殿下,明明当了爹,却硬是没收到半点风声。

顶风冒雪的又巡察了一个多月,准备收工回家过年时,在青州河畔,连绵的大山脚下,美娘当初指着询问的地方,发生了一件奇事。

有人挖出一块狗头金!

这是民间对天然形成的赤金石块的叫法,虽有些其他形状,但百姓们还是习惯叫狗头金。

据目击者说,那块金子足有五六斤哪。

而世人皆知,狗头金除了是吉祥辟邪之物,也代表着,挖出狗头金的地方,必有金矿!

一时间,两州百姓沸沸扬扬,家家户户都在热议此事。还有些性急的,就想赶在官府发布号令之前,去淘第一桶金了。

嗯,这些一般是有钱人家。

因为寻常百姓拿不到路引,是不能离开本地太久的。短期出门,走个亲戚买个东西没事,但要是时间呆长了,官府拿住是要问罪的。但有钱人家,自有门路。

一时间,青定两州的大户人家,纷纷组织了家中青壮,不顾天寒地冻,就带着工具就往青州河畔赶去了。

朝廷早有明文律法,象金银铜铁这些矿藏,都归国有。

但要是在朝廷颁布法令之前,谁开采到的,依旧是归谁的。

象那个挖出狗头金的好运家伙,他把这块金子献给汉王殿下,当即就换了湖州的一处大宅院,和百亩田地呢。

那小子聪明得很,生怕暴富之后,乡人上门找麻烦。他原是个光棍,家中孤单单一个人,哪里招架得住那些?

于是干脆托庇到汉王殿下眼皮底下去了,好求个长远安生的富贵日子。

流言一传三千里。

这好运家伙所得的赏赐,从一所大宅加百亩田地,变成良田千亩,还加娇妻十八房。

反正百姓们就喜欢听这些传奇故事,而那些大户人家,往青州河畔跑得更欢了。

上一篇:千金填房 下一篇:小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