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下第二美(255)

作者: 桂仁 阅读记录

且投敌之后,让这帮不学无术的山贼,反欺到他们头上,许多人心里是不服的。

所以一旦得知汉王殿下重夺回九盘关,要清剿反贼了,各地士兵纷纷响应。就是主官不愿意的,底下士兵也偷跑回来自首了。

到底这世上就一个董勇,余下人多半还是看重家人的。

就算自己最后会被追究杀头,可谁舍得一家老小,全族都送掉性命?

所以汉王殿下越发声势浩大,竟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收复起各个失地。

而与此同时,严大将军也亲自领兵,从美娘走过的旧道,杀进甘州来了。

其实早在汉王府将营救消息送到京城时,燕成帝就秘密下旨调兵了。

后头信鸽又送来留仙镇告破的消息,冒着险的皇上心里,才真正安稳下来。

不过薛慎没赶上这一拔,他负责留守本地了。

如今想来要不了一两个月,甘州之乱就能平息。百姓们也能松口气,好好过个年了。

美娘也松了口气。

只是看样子,她现在赶回去也是不现实的。不如留下来,陪先生好好过个年。

说来代州的玉城,她还没去过,很是向往呢!

可上官先生摇摇他那光秃秃,已经没几根头毛的大脑袋,狡黠一笑,“这个好消息,是战事的。但关于你的,却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林姑娘,林姑娘!”

丫鬟小蝉跟阵风似的,冲进来报喜,“听说你家二叔,立大功了!”

什么?

美娘不信。

林俊武就算这些年跟着上官令学了点本事,无非是识得几个字,学点人情世故什么的。没在军营里看到他,她还以为二叔在玉城挖煤呢,怎么跑到战场上去了?

这事是林俊武主动要求的。

在边关呆了几年,有了官身不说,他的眼界也打开了。

这回不仅是他,当初上官令从芜城带来的好些人,都主动要求跟来战场。

原先他们是做着后勤辅助的工作,但当闵柏失踪,军队要派人进去搜寻时,林俊武和魏老秀才的大孙子魏常,两个主动报了名。

他们都是平民,身上没什么军人气质,确实比较适合。所以上官令也没拦着,让他们去了。

而如今传来的消息,说是那天九盘关内乱,似乎就是林俊武说动了什么人,造了俞子通的反,生起内乱。

如果这事是真的,那林俊武可真是立下大功了。

但如今又没有确凿消息传来,所以美娘也不敢确定。她倒不在乎什么功劳,只要二叔平安,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可上官令说,“如果总是怕小鹰摔倒,又怎能知道他会飞多高?亲人之间,就象你将来有了儿女,总有一天要放手让他们高飞。与其担心,不如在他们飞走之前,多教些本领。原我想着,你这好消息只有六七分可能,但如今你二叔立了功,怕是有八九成了。”

还有好消息?

美娘不觉得。

上官令道,“一个民女,不远千里,救了当朝皇子,就算皇上不能在明面上公布你的功劳,总得要赏赐一回。如今你又在军中,多半会召你进京面圣。”

啊?还有这种可能?

真被上官令料中。

不上十日,京城来了特使,除了说些军情大事,就是接上官令入京。

如今战局平稳,皇上也要见见儿子的这位先生了。

此事上官令早已料到。

燕成帝一同召见的,本还有长春道长,但一直负责伤兵救治的老道长,表示没空。

那另一个能跟上官令进京的,就是美娘了。

但不是用皇上的名义,而是徐贤妃的名义。

美娘颇牙疼。

一想到要跟这位娘娘打交道,她还真不怎么欢喜得起来。

可皇上召见,再牙疼也得去啊。

于是很快,美娘便随上官令上路了。

因有宫中特使,这一路走得甚为顺利。

数日后,美娘生平第一次,踏入京城。

第264章 掌眼

帝王之都,比起芜城,不仅城池更加巍峨,人口更加密集,其繁华程度,也是远胜芜城的。

美娘一路惊叹,一路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概因为是帝王所在,京城风气向来是从朝臣到平民,特别关于国家大事,也爱谈论政事。

尤其如今仗打赢了,甘州之乱也算基本平息。因年关将近,也是为了安抚人心,朝廷有意识的放些好消息出来。

于是,当美娘一行进到京城的时候,就只听大街小巷,已经把汉王殿下勇斗通天大王的故事,编成评书了。

“……只听这时急,那时快,汉王殿下掐指一算,列位不要忘了,他可是上官先生的高徒。区区一些手段,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假意败走甘州,搅浑这泄水,才好钓上通天大王这只大王八……”

美娘撩开车帘,只听了一小段,便叹为观止。

这些说书人也太能编了。

照他们说的,闵柏还苦逼的打什么仗,钻什么山沟子啊?凡事掐指一算,就有了计较。

再掐指一算,就有了破敌之策。

那通天大王俞子通原是个丈八身高,丈二腰围的巨汉,可在掐指一算面前,统统虐成渣。

可那掐指一算的师弟,还是她去寻着的呢!

“会不会觉得心中不平?明明你立了那些功劳,却是一字没提。”上官令一直闭目养神,却神奇的猜出女弟子的心意。

美娘噗哧笑了,“与其让他们这么瞎编排,倒不如默默无闻的好。哎,先生,好似到了。这里哪儿?”

马车停下,上官令很是感慨,“这是我从前在京城的旧宅,先帝赏的。没想到这些年,并未赏赐他人。”

一路进来,宅中景色如故。

连领头来伺候的大太监也自我介绍说,“从前奴婢也是在这儿伺候的,不过那时是个洒扫茶水上的小太监,只怕先生记不得了。”

上官令很是看了他几眼后道,“我记得你!那时你负责扫书房前面的那段石子路,冬天下雪,缝隙里爱结冰,又怕铲冰吵到我,你总比旁人早起半个时辰,拿引着的柴禾细细把路烤上一遍。可是也不是?”

那太监很是感动,“先生竟然还记得?真是小的三生有幸!”

上官令笑道,“我当时就觉得,一个这样用心做事的人,不会永远屈居人下。你能有今天,也是自己该得的。”

这话说得太窝心了。

大太监眼圈都红了,服侍起来,越发尽心尽力。

美娘默默看着,学着。

上官先生从不喜长篇大论的说教,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中教导弟子。

一个人品行教养,不仅是看他的学问,和对上权贵的时候,还有对待这些下人的态度。

于是美娘回头去了自己的院子,对在院中伺候的姑姑宫女们也是谦和有加。

小宫女忍不住到掌事姑姑跟前,说起好话。

“没想到林姑娘出身虽低,却半分没有小家子气。且长得这般好模样,为人也不傲气。我看宫中差不多的主子娘娘,多有不及。”

上一篇:千金填房 下一篇:小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