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下第二美(205)

作者: 桂仁 阅读记录

尤其他家叔伯三个,就指着他一个独苗苗,家境不会差的。

唐庄愿意等美娘债务了结,是不愿折损她的骄傲。无债一身轻的嫁人,省得将来还落徐贤妃和世人口舌。

美娘道了谢。

但吕主簿还是让她再想想。

等着离开,美娘先去告诉苏栋他们这个好消息,安排好接下来的差使。等回了白龙观,跟秋葛二人一说,二人皆是沉默了。

半晌葛大娘才道,“虽说是做二房,但也不比大房差什么了。”

连一向挑剔的秋大姑也说,“肯让你还了债再嫁,也算是个体贴人了。”

美娘更实在,“以我的身份,这亲事,算是我高攀了。”

她不过一介平民,能嫁进这样的官宦世家,还是正妻,算很不错了。

葛大娘问,“那你想答应么?”

美娘皱着小脸,还是不想,“可若为了我的事情,闹得谭大人他们都去跟人过不去,回头受了牵连,我也挺不好过的。可若要答应,我……我还小呢!”

小姑娘完全没想过嫁人的事好不好?

她总觉得,那是离自己,很遥远,很遥远的事情。怎么这么快,就到跟前来了?

葛大娘有些好笑。

这丫头还没开窍呢!不过想想也是,到底是小了些。

才十三呢。

不过这个年纪吧,也确实该说亲了。

她忽地想起一事,“那你得罪的,到底是谁呀?”

这么不好惹。

美娘不好说。

但秋大姑却猜出几分,冷笑,“要说那姓严的,也打着自己的算盘呢。如今这个不好,再换一个更糟怎办?”

正是。

严大将军为何肯替美娘这么操心?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大将军之位?

他要是出手跟人闹翻了,再来个更难缠的怎么办?

好歹这个知府,也只是贪钱而已。

谭大人虽然把那印章胭脂收了回去,可美娘已经看到了。

陈志之印。

项大羽之前过来,跟她汇报查到的结果。

真是让美娘大开眼界。

原来这芜城里除去老字号,近年新开的脂粉铺子,老板陈志。想跟顺心小哥抢生意的人力行,老板陈志。

还有绸缎庄、文房店、酒楼、茶馆……

这个叫陈志的人,近几年来在芜城开了大大小小,不下二十间店铺。然后无一例外,全部亏损。

唯有一个赚钱的,还不是他开起来的。

只能算是通过柳娘子,入股的凝翠馆。

若论起近年芜城商圈的扑街之王,这陈志可算是一条好汉了。

当时查出来的时候,苏栋他们也迷惘了。

这人到底是有多痴心不改啊,都亏成这样了,怎么还要做生意呢?

再一查,摸出些门道了。

这位陈志陈大老板,竟是江州知府陈吉的手下师爷,也是他的族兄。

当年也曾中过秀才,只可惜时运不济,一个秀才就顶天了。反倒是族弟陈吉后来居上,幸运的考上了举人,又中了进士。

这陈志便辅佐着陈吉,一路官运亨通,做到江州知府。

看芜城遍地商机,大概是想多捞些银子,好送进宫中吧?

顺心小哥不是一般的牛,顺藤摸瓜,居然从陈家下人那儿打听到,陈家有个贵人如今可是在皇上身边当宠妃呢。

美娘当时就估摸着,八九不离十了。

只有陈家才有这个本事,使唤得了柳娘子,还能收买到军营里去。

当在殷小青那里看到“陈志之印”的时候,美娘就越发证实了这个猜想。严大将军又如此的投鼠忌器,美娘就可以确信无疑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

又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要是地方最高长官,铁了心的跟一个小老百姓过不去,这事还真不好办了。

如今汉王病着,也不好找人求助,可怎么办呢?

美娘很发愁。

她不知道,底下人也在替她发愁。

杨公公悄悄找到焦侍卫,“你瞧,林姑娘晚饭都没吃几口。”

焦侍卫是最早被派来保护美娘,多少有点明白小殿下的心意。就算无关男女之情,但也有着少年青涩的爱慕。

于是,他就更发愁了。

“如今,连平安小公公也去了边关,王府里没一个能主事的人。你说这事,咱们要不要往上报啊?”

第212章 娶妻

焦侍卫觉得,小殿下大概,也许,不太想让美娘答应唐家的亲事。

至于为什么,别问他。

他不想知道,也不想问。

但身为一个忠心的好下属,就是要替主子想在前头。省得将来出了岔子,主子不开心。

杨公公也是宫里呆久了,于是琢磨了一会儿。

“我那日听婉儿念叨,好似林姑娘要做琴,要马尾。却又不愿为这点小事,打扰殿下来着。要不,咱就借着这个事由,递个信儿?”

甚好。

弹琴是正经做学问的事,再光明正大不过。

至于剩下的话,自然有人会说。

林姑娘懂事,没想烦他们殿下。但底下人,可以替她念叨念叨啊。

不过这千里迢迢的,就带信说要个马尾,不大好看吧?要不也以林姑娘的名义,送点什么?

杨公公一拍大腿,“送吃的呀!如今新鲜菜都下来了,正好,我多制些经放的吃食,给殿下送去。”

甚好加倍。

二人商议已毕,便开始自作主张了。

没两天,以“林姑娘”名义的几大坛子吃食,就经由汉王府的人手,送往边关。

为了保持新鲜菜的脆嫩,杨公公可是精心泡制了许多江南呢。等送到边关的时候,刚好开吃。

美娘在护短的同时,没想到,也把自家人的胆子都给惯出来了。

都可会替她作主呢!

玉壶关。

“林姑娘”的东西,还在路上。

但上一批购买的粮食,却已经运到了。

当时看着郑飞扬一路买买买,平安也拿着王府银子,凑了不少数。买不到粮食,就买布。总之都是百姓用得上的,拿给殿下做善事,再多也不怕。

这么一大批粮食布匹,刚入玉城,就被本地知州,王肃王大人盯上了。

玉城这地方,地广人稀。

按地盘,设知府都有余。但按人口,设知县都勉强。

所以最后折衷,设了一个知县以上,知府以下的知州。

而被燕成帝亲点前来磨练的王肃王大人,也就是本地最高行政长官啦!

不过再大的官,在这么多粮食布匹面前,也是红了眼呢!

边关气候干旱,雪多严寒,农作物生长困难。粮食布匹这些东西,是永远都缺的。

就算以牛羊肉为主食的边关牧民们,也得辅助粮食来吃。外衣可以是皮毛,但里衣总得要布来做。

而每年打仗,关外牧民最爱抢的,就是粮食布匹。

如今听说有人给汉王送来大批粮食布匹,不管是不是用来救济百姓的。王肃也都厚着脸皮,跟着押运粮车的老板,上玉壶关讨要了。

上一篇:千金填房 下一篇:小豆蔻